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土地的可持续管理评估和实践研究是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的目的是针对武汉市现有的土地利用特征,构建系统化的社会统计学研究方案,对武汉市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进行实地的研究分析,从全面提高土地生产率,降低土地使用的风险,保护土地自然资源的潜力,防止土壤和水质退化的思想出发,选择32个影响因子进行参考评估,以此构建武汉市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合理的缓解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法和熵权法的武汉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也是实现整个生态系统安全的保障。以武汉市土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熵权法定量研究了武汉市2003~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并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角模型的枣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枣阳市土地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构建了枣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而且基于三角模型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研究.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9-4071,4083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橱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效益,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区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保证农业、牧业、林业及其他相关业态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自然资源的组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进行控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让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本文主要对区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引入各指标的合理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其中南宁市、北海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钦州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防城港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制定并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以河北省为例,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个等级,对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郑义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45-346,351
土地供应管理是政府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城市功能、宏观调控市域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以武汉市6个远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目标法,确定供应量、供应价格、供应结构、供地集约程度4个目标层,从中科学选取10个最能反映供地特征的指标,建立综合指数模型,构建武汉市远城区供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6个远城区的供地绩效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就个体而言,江夏区供地绩效最优;就整体而言,武汉市6个远城区土地供应基本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10.
以环首都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种目标选择17项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均值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特尔斐法结合熵权法赋权、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总系统和子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分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资源整体可持续状态良好,保护性子系统和社会可接受性子系统是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最后,基于关键因子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莉  陈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82-6783,6786
参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纲要》的要求,依据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认同性五大目标,建立了区域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子目标及单项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选择徐州市和苏州市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徐州市正处于可持续管理发展阶段,苏州市已进入初步可持续管理阶段。整体分析了制约2市土地实现可持续管理的因素,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西部土地资源的现状,找到一条切实适合西部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路子,既可有效保护西部土地资源,又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继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3-1813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实现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西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21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昌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分别对西昌市2000、2005、2007年3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昌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白瑞娜  谢世友  赵昆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84-18785,18789
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然后总结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般思路,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二是存在问题分析,三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接着介绍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最后提出对于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健康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结果表明:1)土地健康科学内涵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土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知识健康运行的诊治依据;2)土地健康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健康机理、评估方法与实践层面适应性管理是研究热点;3)土地健康诊治框架将社会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有机整合,由外部驱动子系统、内生驱动子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表征3部分组成;4)该诊治框架可以根据特定土地问题进行相应调整,适用性强。因此,基于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系统的作用过程和互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市的13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武汉市2014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基础数据,引入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等相关方面的15个相关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TOPSIS方法,对武汉市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心城区中武昌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整体表现为中心—外围递减的螺旋式空间结构特征;武汉市远城区中东西湖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整体表现为从西向东递减的空间结构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对每个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类型总体规划是国土资源局为了实现合理管理土地,提高国民经济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的必要做法,因此,对土地利用的定期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展开对土地利用类型总体规划的评估分析,既可以推动时代经济的发展变化和需求,也可以在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关系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多方面有很大促进.当前的评估多数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数量上的评估,这种评估不能反映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差异.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为案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空间吻合度、空间重心偏移度、环形分析系统3个模型,分别在执行过程吻合性和结果吻合性、农村居民点重心偏移程度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圈层布局等角度,对土地利用类型规划实施7年(2009—2016年)来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研究表明,永固镇土地利用类型总体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规划为主的,沿着规划的方向发展,较好地完善了土地合理利用和空间管制;空间吻合度、空间重心偏移度及圈层系统分析模型在规划实施评估中整体效果不错,适用性比较好.此次评估实现了方法上的创新,打破传统定性定量的分析,有效完善了规划实施评估的研究方法,拓展了评估分析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佳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10-5211,5303
从统筹、区域等基本概念入手,将土地统筹利用与集约利用、可持续利用进行对比,对统筹对象进行界定,构建了土地统筹利用的区域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当前实践特点,提出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试图为当前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进行了详尽阐述,并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1年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中,压力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均表现不协调,而响应子系统则处于基本协调。而从综合协调度数值来看,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初步协调状态,土地利用尚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