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16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下6个施锌量和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的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的氮、锌含量及累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锌肥的施用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显著增加小麦植株的锌、氮含量,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锌方法在提高籽粒锌含量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对照(CK),且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用。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对氮、锌的吸收与累积,表现为高施氮量处理高于常规施氮量处理。籽粒中的氮含量和锌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施氮量和常规施氮量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 9和0.885 1。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运筹氮、锌肥料和优化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与籽粒锌营养品质的一个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氮锌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其氮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扬麦16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的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6种施锌量与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产量与成熟植株氮锌含量的效果。结果:锌肥施用既可以增加小麦产量,又可以增加其氮锌含量,且增加量随施锌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的施锌方法在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上,其效果从高到低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和对照(CK),其中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显著高于土施效果。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氮锌含量有积极影响,高施氮量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结论:合理施用氮锌肥料与采取正确施肥措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 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 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 kg/kg和0.6~6.4 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N90),5.9%、14.6% (N180)和5.9%、5.3%(N270),其中施氮180 kg/hm2配施锌肥30 kg/hm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3%、9.8% (N90),11.4%、2.3%(N180)和6.9%、5.7% (N270),其中N180Zn15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80Zn30在实现高产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是比较好的氮锌配施组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因素设置0、9.60 kg/hm22个施锌处理,副因素为0、240 kg/hm22个施氮处理,将小麦籽粒从外到内依次分为种皮、糊粉层、次糊粉层、3层淀粉胚乳过渡层和淀粉胚乳中心层等7层(F1—F7),研究不同氮锌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不同层的氮、锌含量及分配比例,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小麦籽粒胚乳的锌生物强化和...  相似文献   

5.
以豫麦66(根系较发达型)和豫麦49-198(根系欠发达型)为供试材料,在3个供氮水平[0(N1)、120(N2)、240(N3)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Zn1)、15(Zn2)、30(Zn3)kg/hm~2]下,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锌肥配施对不同类型小麦根系氮、锌含量和氮、锌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豫西旱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锌肥组合。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锌肥可提高小麦根系全氮含量、锌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色氨酸合成酶活性和植酸酶活性,且这些指标总体上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于豫麦66,N2Zn2处理根中全氮含量在拔节期及之前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之后根中全氮含量开始下降;除拔节期、灌浆期外,其余时期根中锌含量均以N2Zn3处理最高,N2Zn2处理次之;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越冬期—挑旗期,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18.8%~70.7%;根系谷氨酸合成酶、植酸酶活性均以N2Zn2处理最高,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0.8~2.4倍,植酸酶活性较其他处理提高16.7%~50.0%;根系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3处理最高,N2Zn2处理次之。对于豫麦49-198,根中全氮含量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34.9%~87.7%;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挑旗期根中锌含量均以N3Zn3处理最高,其余时期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越冬期—挑旗期,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根系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较最低的N1Zn1处理显著提高41.8%~200.0%;根系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3处理最高,N1Zn1、N2Zn2、N3Zn3处理较高;根系植酸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综合分析可知,本试验条件下,N2Zn2为最佳氮、锌肥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烤烟生产中合理的氮锌配比,以豫烟10号为材料,设置75.0(高氮)、52.5(中氮)、30.0(低氮)kg/hm23个氮水平和16.330(高锌)、8.165(低锌)kg/hm22个锌水平,共高氮高锌(HH)、高氮低锌(HL)、中氮高锌(MH)、中氮低锌(ML)、低氮高锌(LH)、低氮低锌(LL)6个处理,研究了氮锌配施对烟田土壤酶活性,烤烟不同部位氮、锌含量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成熟期,ML处理烤烟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高,分别较最低值处理(LH、LL、MH处理)高71.43%、86.96%、9.3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总氮含量升高;施氮量相同时,烟叶总氮的分配比例为HHHL、MHML、LHLL,根中总氮的分配比例则相反,表明高锌促进氮素向叶片转移,低锌促进氮素向根中转移。随着施锌量的增加,烤烟锌含量升高;在高锌条件下,烟叶中锌的分配比例为LHMHHH;低锌条件下,烟叶中锌的分配比例为MLLLHL,说明高锌低氮条件下促进锌向烟叶转移,低锌中氮条件下促进锌向烟叶转移。烤后烟叶以ML、LH处理糖碱比较为适宜,香气物质含量较高,分别较HH处理高31.56%、16.64%。总的看来,氮锌配施以中氮低锌和低氮高锌处理烟叶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明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小麦对它们的利用率,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对氮、磷、钾肥进行了田间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能有效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植株各器官中的氮含量相对于单一施肥明显增高,经济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烟农24号和鲁麦21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配施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肥力条件下,氮、磷、钾配施小麦优化施肥最佳配比为处理N3P2K2,产量5515.5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83.0%.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是平顶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较大,但平顶山市小麦施肥总体还处于经验施肥阶段。由于对小麦高产的日益重视,不合理施肥现象突出,由此形成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安全受到影响,农作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累积,品质降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平顶山市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对进一步提高平顶山市小麦生产尤为重要。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相似文献   

10.
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产量的显著提高。配施氮钾肥的小麦增产61.3%~110.9%。该试验条件下,以处理N3K2(N 210 kg/hm2+K2O 150 kg/hm2)产量最高,适宜的氮钾比为1.4∶1。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硅肥配施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氮、硅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白菜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表明,氮硅肥对大白菜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硅肥的影响大于氮肥;氮硅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氮(N)、硅(SiO:)施用量分别为21.71-34.86kg/亩、17.37-27.89kg/亩的范围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超过此施用量,则产量下降。本试验条件下,使大白菜产量达3000kg/亩以上的施肥量为:氮(N)20.65~35.85kg/#、硅(Si02)17.78-39.06kg/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与锌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Zn含量高于1.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Zn肥,小麦和玉米增产效果不明显。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植株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土施Zn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籽粒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氮磷钾配施锌肥小麦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25.0%和25.7%,玉米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12.0%和13.0%。  相似文献   

13.
在磷、镁及硼肥用量相同及不施任何有机肥的基础上,设氮、钾用量及其不同配比施用对青花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与青花菜粗蛋白质、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而与Vc含量则呈负相关。每公顷施K2O75kg时,花球粗蛋白质含量最高;钾肥施用水平与青花菜硝酸盐、Vc的含量呈负相关。N20K5配施处理花球产量最高而硝酸盐含量较低,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氮钾配施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盆栽小白菜施用氮、锌、锰肥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与锌、锰配合施肥,有利于提高小白菜体内营养元素的浓度,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奠定了基础。施用氮、锌、锰肥均能使小白菜产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氮,而且氮与锌、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加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锌氮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选用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和浚单20两个玉米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0.08、4、8 mmol·L~(-1))和3个锌水平(0、10、100μmol·L~(-1)),共9个处理(N0.08Zn0、N0.08Zn10、N0.08Zn100、N4Zn0、N4Zn10、N4Zn100、N8Zn0、N8Zn10、N8Zn100),于2015-06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氮素范围内,施锌显著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及氮素吸收。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株高和生物重数值达到最大;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的分根数和根尖数达到最大,而在N8Zn10水平下,浚单20达到最大值;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植株氮含量达到最大。而且随着植株氮吸收量的升高,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因此,适宜的氮水平下施锌能够调节根系和地上部的关系,促进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增加根系对氮的接触面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基质培方法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小白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对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植株硝酸盐累积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磷肥对硝酸盐累积有双重的影响,钾肥能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延边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施用好肥却未见报道。本文通过锌磷肥配施试验证明,在粘壤质草甸型水稻土上,锌磷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为3.91~8.01%;锌磷配施的最佳组合是过石500kg/ha,七水硫酸锌15kg/ha,p/zh比值为11.39;锌肥的主要增产作用是增加穗长和一、二次枝梗数,从而增加了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稻叶对锌的吸收在有效分蘖终止期达到高峰,为29.23ppm左右;精米中的含锌量在15.32ppm左右.植株地上部吸锌量在1.064—1.266mg/穴之间,施磷过量抑制根对锌的吸收和锌向穗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等磷、钾量条件下,化肥减氮及有机肥不同用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T1∶80%N+20%有机肥;T2∶80%N+40%有机肥;T3∶70%N+60%有机肥;T4∶70%N+80%有机肥;T5∶60%化肥+100%有机肥;CK:100%N+0,对水稻生育期株高、群体动态、产量、构产因子以及秋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化肥减氮20%时,不会对水稻造成明显减产,且当有机肥配施量为500kg·mu-2时,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为775.19kg·mu-2,比CK增产17.20%;2有机肥的施用能提高水稻基本苗,对水稻穗长有显著提高效果,对空秕率影响较大,对枝梗数影响最小;3化肥减氮+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新型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探索小麦减量减次施肥可行性。结果表明,4种新型肥料配施与常规施肥相比,均能够减少施肥作业次数2次,减少小麦施氮量0.14%~8.97%;对小麦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69.15~806.55 kg/hm~2;长效配方施肥增效作用最为明显,较常规施肥增收1 946.6元/hm~2;缓释配方施肥可以实现种肥混播,不会造成肥料伤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