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耕地用养结合对保持荆门市农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荆门市耕地用养结合作法、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调研、梳理、总结与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荆门市耕地地力现状,并对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措施,为今后有效保护荆门市耕地、促进荆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近年来荆门市耕地地力现状,并对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为今后有效保护荆门市耕地、促进荆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荆门市耕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全市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未根本扭转。本文对荆门市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以期提高荆门市耕地质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耕地土壤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了解荆门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加强地力建设,提高耕地土壤质量,对保持荆门市农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81~2004年农五师耕地养分三次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在24年间,各养分含量变化有升有降,有机质、碱解氮的含量以2001年为转折点,之前耕地含量以低水平为主,之后有向中含量发展的趋势;耕地速效磷的含量明显升高;耕地中速效钾的含量在2001年普查后由高含量向低含量的方向发展。在了解耕地养分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耕种施肥措施,实现土地的用养结合,保护和维持土壤的生产力,实现博乐垦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家农产品收储政策的调整变化,分析了潜江市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潜江市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综合种养,发展循环农业;耕地用养结合,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目标定位。提出了着力推广三大技术、重点建设三大工程、开拓创新三大平台的主要任务,以期有效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依靠,耕地养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养分变化,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文章通过对耕地速效养分变化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法,解决耕地的利用、养护和陪护等各种相互的矛盾,做到用养结合,使耕地得到培肥及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宣州区耕地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中低产田占比较大、土壤存在酸化趋势、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农户重用地轻养地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搞好农田建设、改良中低产田,合理利用耕地、实行用养结合,科学施肥施药、促进减量增效,加强耕地治理、促进质量提升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宣州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浅论合理轮作倒茬与耕地用养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小块农业区的气候条件能满足青稞、春小麦、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但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只重视青稞,现有的耕地每年种一半歇一半,长期采用“青稞-歇地-青稞”这种休闲耕作制度.耕地没有充分利用。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合理轮作倒茬的好处,并提出了耕地用养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年二作三收高效种植模式,即种葱葱籽采收后,去母株留子葱,行间套种大豆的栽培方法,研究了发展该模式的效益.结果表明,发展该模式具有提高种植效益、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充分发挥边优效应等优势,纯收益42 720元/hm2.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发展历程,提出湖南省农作制度存在冬闲田面积增加、稻田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指出了湖南省农作制度要走高产稳产型农作制、用养结合型农作制、循环利用生态型农作制、区域特色型农作制、高效种养型农作制和现代高效型农作制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以来,湖南省依据农用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普查结果,在长株潭地区率先开展污染耕地分区分类修复治理试点。对未污染或轻微污染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坚持用养结合,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预警,落实"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确保耕地永续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覆盖甘薯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平行岭谷山区,是一个拥有146.9万人的农业大县.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05hm2,复种指数高,耗地作物多,用养矛盾突出,大部分土壤肥力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准确地探明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荆门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荆门市Landsat影像数据和高分一号影像数据,运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统计并分析荆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显示:2005—2021年荆门市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荆门市2005—2021年小麦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钟祥市和荆门市市辖区,京山县分布较少。对小麦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分析为相关部门监测研究区的小麦时空变化情况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为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福州市耕地土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土壤存在面积减少,用养不当,污染有日趋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以法治地,合理用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耕地,调整农作物布局,提高耕地土壤生产力,建立完善耕地保养和耕地环境污染监测制度等合理利用耕地土壤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黔东主要旱耕地培肥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华  方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60-2461
通过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农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步探索出黔东主要旱耕地2种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措施。提出了在2种轮作方式中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在冬季作物中套种箭舌豌豆和苕子有利于旱耕地培肥,以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论述了这一培肥技术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含山县中低产田类型主要有渍涝潜育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面积大,占总耕地面积的近35.5%,采取针对性的改良利用措施,因地制宜,改、用、养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旱耕地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初步探索出铜仁主要旱耕地两种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措施。提出了在两种轮作方式中利用秸秆直接还田和冬季作物中套种箭舌豌豆和苕子有利于耕地培肥,以达到用养结合的目的。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农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论证了这一培肥技术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