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松叶蜂是一种对松树有严重危害害虫,2007年,余庆县发生松叶蜂疫情,县林业局检疫站按省林业厅及县委政府要求启动了余庆县森林病虫害应急预案,并对全县松叶蜂疫情进行调查、开展防治工作,有效阻止了松叶蜂疫情大面积爆发。  相似文献   

2.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除本省外,贵州也有分布。该虫在云南以为害云南松中幼林为主,对树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在云南江川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茧蛹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幼虫进入三龄取食全叶为害加重;第一代7月,第二代(即越冬代)10月是幼虫为害盛期。本文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由于成虫飞翔能力弱,喜产卵于两米以下松针叶肉内的习性,因此要求适树适地优质造林,加强幼林抚育,加快成林速度,使不利于成虫活动产卵;利用南华松叶蜂各虫态的发生与节令、物候及农林生产活动等的关系,进行虫情预测,适时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清除害虫茧蛹及必要的化学手段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4.
为了搞好余庆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分类探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式方法,科学确定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制定了余庆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基本原则和工作措施,提出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四级四步法",用于指导余庆县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2010年,松叶蜂在盘县盘江镇茅坪村发生,使盘县盘江镇茅坪村400亩的松林遭到危害。盘县森检站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  相似文献   

6.
2015—2016年对太白林区主要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叶蜂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华山松叶蜂在太白林区中山区1年发生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爬行寻找场所结茧化蛹越冬。该虫在中山地带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5~20年生华山松有虫株率为16.70%~35.50%,虫口密度为63~536头/株。受害最重的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河林场。该虫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下树结茧化蛹越冬结束。针对华山松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松阿扁叶蜂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及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乳剂对松阿扁叶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敌马烟剂、苯氧威烟剂、苯氧威乳油对松扁叶蜂进行防治实验,结果显示敌马烟剂防治最为实用经济.  相似文献   

9.
对2011~2012年贵州省余庆县种植太子参中有害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子参发生有害生物种类有11种,其中,病害8种,虫害3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太子参病毒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斑点病、太子参霜霉病、太子参根腐病、小地老虎、蚜虫。针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如下几条防治措施: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二是合理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是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了解靖远松叶蜂的繁殖特性,本研究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 Xiao et.Zhang)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靖远松叶蜂雄蜂羽化从8:00-13:00,高峰期为上午9:00-10:00,占雄蜂羽化总量(95头)的72.6%雌蜂羽化时间从9:00-15:00,11:00-12:00为高峰,占雌蜂羽化总量(168头)的76.2%。对新羽化的雌雄蜂进行配对交配观察,发现靖远松叶蜂的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有一些雌雄蜂相遇多次也不互相交配,而有些雌雄蜂之间很容易交配。雌蜂交配率为56.39%,雄蜂交配率为35.42%。为此对交配和未交配的雌雄蜂的体长、头宽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交配的与未交配的雌雄蜂虫体大小没有显著差异。靖远松叶蜂雌雄蜂均能多次交配,单个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9次,其中交配4次以上的占26.7%,交配2~3次的占36.7%,交配1次的占30%,没有交配的占6.7%。单个雄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其中交配4次以上的占3.3%,交配2~3次的占6.7%,交配1次的占50%,没有交配的占40%。雌雄蜂交配持续时间较长,交配时间最短为19 min,最长为58 min。雌雄蜂从羽化第一天就可以交配,平均寿命分别为4.1 d和2.4 d。  相似文献   

11.
抚宁吉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 funingensis Zhou et Huang是危害油松的一种新害虫.此虫在河北省抚宁县1年发生两代,以预蛹在地面越冬,有滞育现象.雌雄性比为1:0.61.产卵量平均为70粒,平均寿命4.7天,无孤雌生殖现象.幼虫5龄,喜食老叶,食叶量近400cm.抚宁吉松叶蜂有喜阴习性,在郁闭度较大的油松林中发生较重.天敌主要有平庸赘寄蝇、镶颚姬蜂、松毛虫狭颊寄蝇,寄生率50%左右.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云南曲靖专区的油菜,遭受油菜叶蜂的严重为害;凡十字花种植物它都为害。油菜叶蜂幼虫专吃油菜的嫩叶片,成虫不会为害。根据它在各地的为害情况:1956年11月在曲靖县越州乡油菜地上普遍的发现油菜叶蜂;罗平县12月间发现为害较重;榕皐县播种较晚地区,一、二月间也有发现,而且为害油菜很重,沾益  相似文献   

13.
本人在商州区城关镇金凤山、板桥镇魏李村观察松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用不同防治方法、不同药剂对该虫进行防治,采用1%噻虫啉微囊粉剂地面药剂封杀、垦复土壤防效达82%;在郁闭度0.7以上的油松林分内,用2%的敌敌畏烟剂15kg/hm2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74%;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000~1500倍液、3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树冠喷雾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均在91%。实践证明,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利用人工、生物、化学等措施相结合,能起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全区在病虫防治工作中探讨出一条可行性道路。  相似文献   

14.
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运用低毒无公害药剂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的有效性,进行了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油烟剂和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防治落叶松红腹叶峰均有效,施药后杀虫率达到80%以上,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对罗山松阿扁叶蜂发生危害情况的监测调查及分析,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提出了控制罗山松阿扁叶蜂种群扩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松叶蜂金小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叶蜂金小蜂发育历期的卵期平均为3.97d,幼虫期平均12.74d,蛹期平均7.65d,世代历期为24.36d,成蜂寿命平均12.50d。各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估计区间的卵期为7.13±0.66℃,幼虫期14.27±0.60℃,蛹期16.32±0.60℃。有效积温估计区间的卵期为46.16±8.16日度,幼虫期58.09±7.72日度,蛹期44.91±4.60日度。  相似文献   

17.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麦叶蜂属。我国已知有4种: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其中以小麦叶蜂危害最重。可为害小麦、大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植物。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  相似文献   

18.
<正> 麦叶蜂Dclerus tritici Chu是东平县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害虫,一般年份为害损失不大,严重发生时可使小麦穗粒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作者于1984~1986年对其进行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麦叶蜂为小麦食叶害虫,俗名齐头虫、小粘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端部为害,把叶片咬成缺刻或吃掉叶尖,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小麦灌浆。此虫在我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且发生时间较常年提前,广大农户应高度警惕。 1 形态特征 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成虫体长8.6~9.8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3.97万hm2.随着近几年气候的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叶蜂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2003年发生面积0.2万hm^2,最高密度32头/m^2;2004年发生面积0.45万hm^2,最高密度76头/m^2;2005年发生面积达到1.5万hm^2,最高密度205头/m^2.因小麦叶蜂的危害,2005年我区小麦减产4 500t以上.小麦叶蜂的危害引起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