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叶的诊断 叶是生产碳水化合物的中心器官。叶的形态或生理上的差异,对水稻的全生育过程乃至最后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栽培方法和栽培环境的变化,通常首先在叶的生长过程中以某种具体的形态表现出来。因此,对叶的生育观察是水稻生育诊断的中心问题。 (1)叶片大小 叶的大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群体叶的大小,即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二是个别叶片的大小。应从这两方面来判断它的适当与否。  相似文献   

2.
(5)母穗 如第31图所示,在穗颈处生有二根乃至几根一次枝梗者,这样的穗称做母穗。穗颈分化期的天气良 好,肥料充分有效地发挥时易出现母穗。 从前就有“采集母穗,用作种谷”的说法,流传至今。母穗的出现一般说是好现象,但这在结实率较低,或者容易倒伏的水田里,却是不好的征兆,应注意在穗颈分化期控氮。 (6)枝梗与着粒情况 要调查一次枝梗的着生间隔,从下面数起,测定第一个枝梗的着生点到第六个枝梗着生点的长度,进行比较就可以了。若只测定两两相邻枝梗着生点之间  相似文献   

3.
(4)出叶速度 一般说,愈是寒冷地方,或者愈是生育初期,都希望出叶速度能快些。一般情况下,主茎在分蘖期每4~5天生出一片新叶,进入幼穗发育期,速度缓慢,需7~8天长一片叶。然而出叶速度并不都是一致的,依气温与水温(特别是水温,包括地温)的高低有所不同。不论在那一生育时期,昼夜平均水温30~35℃时,出叶速度最快,水温如果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出叶速度缓慢,降到15℃以下,生长几乎停滞,尤其在生育初期,这种倾向极为明显(见表3)。  相似文献   

4.
三、株高乘茎数之积(干物重) 株高乘茎数之积和(地上部)干物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生育的指标。它比单独用株高或茎数来计算更为优越。 干物重可以较好地表示出该时期的生育程度,尤其在有效茎数和谷粒数尚未确定的营养生长期,是很有效的诊断方法。同时,从最高分蘖期到出穗期的干物重,与着粒数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到了稻谷成熟时,一般只是关注产量的多少,而对产量构成的内容却被忽视,结果,那只能称为查定而不能称之为诊断。所谓诊断,必须对构成产量之各要素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其在构成产量上的特征及优缺点,据此才能指出次年改进栽培的要点。 换言之,仅仅明瞭产量之多少,要想得到改进栽培的途径是困难的。而且仅就产量来论述改进措施也是极危险的。即使是相同的产量,依其构成内容,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作为低产之原因,有的场合可以指出是着粒数不足,反之,也可指出它  相似文献   

6.
“秧好一半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很重视壮秧工作。但若问及“什么是壮秧”的问题时,明确地下一个定义恐怕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包含了某些笼统的要素。然而可以明确地指出:培育的秧苗是否能适合于栽培法的要求,其产量或品质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优质,以及对病虫害和灾害的抵抗能力是否强等,可以作为判断壮秧的尺度。 另外,最近由于使用插秧机之故,小苗栽培的普及是惊人的,在这种场合,小苗的素质,对于作为壮秧的基本要求来说(比手插的大苗)一点也没有变化。但小苗毕竟是小苗,它和成苗有某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实际诊断时,与大苗有若干不同的要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有关水稻诊断之类的书籍是比较多的,这都是将调查研究的成果整理成册供查阅参考备用的,但由于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不同,这类书籍各具有其特色。 本书著者,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角田公正先生,早期曾培育出高产水稻品种“黎明”,尔后曾与当代著名的水稻专家松岛省三先生合作,为“水稻产量的形成及其应用”的研究作过不少贡献,特别是他们设计的水稻产量测定器更是受到欢迎。以后,角田先生虽从事农业教育工作,但仍然热心于水稻科研及生产实践。他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本书就是他为培养农业的后继者所努力的一部分。 著者自1980年以来,一直参与在湖南桃源开展的中日合作水稻栽培试验的筹划和指导工作。最近他将此书送我方的青年科技人员参考。已由有关同志译成中文,本刊将予以适当删减后分期陆续登出以飨读者。 这是一本颇具实用价值的技术性手册,全书分为:①生育、产量诊断问题。②秧田期的诊断、③本田期的诊断、④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预测、⑤产量诊断、⑥生育障害诊断,六大部分,其中主要内容是著者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中经验的系统总结,体现了日本当今水稻栽培上的科研新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1.产量预测之梗概 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m~2的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四要素构成,而其数量之大小是随着稻子的生育按上述顺序被决定的。故在收获之前的各个生育阶段上,总还有未知的要素,当分阶段预测年成时,可将未知要素视作常年值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9.
水稻本田期不同生育阶段受旱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人为控制水分的盆栽条件下,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进行水分胁迫,研究其对稻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Ⅲ期-齐穗期是水稻的第一敏感时期,缺水受旱会导致绝收;齐穗期-蜡熟期是第二敏感时期,受旱将导致严重减产;但在营养生长阶段(有效分蘖终止期前)适度受旱,虽然会减少有效穗数,但通过着粒数和千粒重的弥补,从而导致稻谷产量增加。因此在水稻节水栽培的水分调配上,水稻孕穗一齐穗灌浆阶段,必须保证水分供应,但在稻株移栽成活后即可减少灌水,特别在分蘖盛期后还可晒田。  相似文献   

10.
本田期土壤水分对旱育秧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育秧移栽后有显示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旱育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13.
播期和播量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播期和播量二因素三水平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水稻秧龄和播量在抗逆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早播、稀播秧苗综合素质好,抗低温、抗盐碱能力强,可提早出穗,提前成熟3-5d,提高产量7.7%-15.0%。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1987、1989年期间系统研究了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获得=804.82+33.31x-1.41x~2(R=0.9398~(**))抛物线相关关系,其回归高产最佳播期为6月9日,适宜播期为6月4~12日。同时研究了播期对群体建成的影响。从每亩苗数、叶面积发展、比叶重、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及全田干物质累积等方面.阐明了适期播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对提高直播水稻产量,促进市郊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本田分蘖期受旱对其生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了本田分蘖期不同干旱时间与水稻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①栽秧当日开始受旱 2 0d以上 ,显著地抑制了分蘖的发生 ,表现为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 ;栽后 2 0d开始受旱 10d以上 ,颖花严重退化 ,以致着粒数和结实率降低而减产 ;②水稻分蘖期受旱影响产量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相对含水量 36 %左右 ;③从稻田开始受旱到土壤含水量下降到影响水稻产量的临界值所需积温为 312 76℃。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吉林省水稻品种播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品种长白25和中晚熟品种吉粳8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水稻生育表现、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长白25和吉粳88有效分蘖临界期均有所延迟,生育期缩短,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且对中晚熟品种吉粳88的影响更为明显。两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表现为:播期每推迟7 d,长白25平均生育期缩短5~6 d,吉粳88平均生育期缩短6~7 d。播期对两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长白25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而对吉粳88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有硅酸植物的代表之称。有关水稻硅素营养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美国加州大学SOMMER首先提出水稻是喜硅作物,硅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至50年代中期近20年时间里,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硅素在水稻生理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省露地栽培番茄的平均产量比较低,仅3000斤左右。目前,除品种影响产量外,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其中,苗龄与定植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为了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82年进行了苗龄与定植期对番茄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一、试材和方法品种为强力米寿和早粉二号。试验处理:定植期为5月7日、5月12日、5月17日(分别以1、2、3代之);苗龄(从播种到定植的天数)为90~95天、75天、90天(分别以 A、B、C 代之)。根据定植期及苗龄,分期播种于温室内的以炉渣为基质的播种箱内,出土后,浇灌通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对水稻叶龄、株高、分蘖数、出穗期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稻叶龄及有效分蘖数无明显差异,但对水稻株高和出穗期有差异,说明延农光配1号具有促进生长、早熟的作用。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未腐熟的猪粪40 m3/hm2和光合细菌100 L/hm2,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其经济效益高出对照8 381元/hm2。  相似文献   

20.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研究,进行了两种耕作方法及其轮耕体系试验。第Ⅰ、Ⅱ报报道了这一体系的设计指导思想及其实测的经济效益和这一耕作体系对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文则重点论述这一耕作体系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深翻深松和浅翻深松将耕作层由16厘米加深到21—29厘米,对水稻地上部及根系有良好的影响,并比对照区分别增产19.6%和11.9%。深翻深松的后效增产14.9%。由此肯定了稻田加深耕作层的必要性。但深翻深松的作业成本高于一般翻地,而且有推迟成熟的趋势。稻田间隔深松的耕作层加深至27厘米。由于它使肥沃土层位置不变,底土在原处熟化和控制适宜的透水性,导致水稻增产显著。其中间隔35厘米深松比翻地增产12.8%,而间隔70厘米深松增产不明显。间隔35厘米深松与耙茬轮耕后增产12.6%,作业成本比翻地降低50%以上。由此肯定了稻田间隔深松的少耕轮耕体系,并为研制水旱兼用的旋耕深松机提供了设计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