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每对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带,但要将14对浅染的染色体归入不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组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节节麦的核型的C—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C-分带技术对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的研究表明,节节麦的染色体组的C-带带型和小麦D组梁色体的带型很相似,表明这两组梁色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小麦的D组梁色体的供体很可能是就是节节麦。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CMA和DAPI两种荧光染料,处理火炬松和湿地松染色体。结果表明:火炬松染色体CMA荧光带型是2对染色体为着丝粒区和臂间区均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4对染色体为臂间区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着丝粒区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4对染色体为无荧光带纹的中间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C-分带技术对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的研究表明,节节麦的染色体组的C-带带型和小麦D组染色体的带型很相似,表明这两组染色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小麦的D组染色体的供体很可能就是节节麦。  相似文献   

5.
荆州黑麦的染色体分析及C-显带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州黑麦的染色体分析及C-显带核型蔡习文(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关键词黑麦,染色体分析,C-显带核型中图法分类号S512.102CHROMOSOMEANALYSISANDC-BANDEDKARYOTYPEOF“JINGZHOU-HEIM...  相似文献   

6.
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4X)杂种F1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4X)种间杂种F1的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21。C-带带型分析展示,7条为母本栽培大麦染色体;14条为父本球茎大麦染色体,与预期结果相符。杂种F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平均为20.61。构型为:单价体平均5.86;同型二价体平均5.77;异型二价体平均0.21;三价体平均1.02,有时还由三价体再结合成六价体。用C-带分析异型联会染色体,结果表明,在异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三种带型的观察分析,获得该品种的G、C、Ag-NORs带核型及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C-带技术对葡萄牙野燕麦根尖细胞进行了带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牙野燕麦具有21对染色体,其上共有90条带,包括26条端带(T)、50条中间带(I)、1条随体带(S)、13条着丝点带(C);葡萄牙野燕麦染色体的带型公式为:2n=42=12ITC+2CIT++4ICT++2I+TC+2I+CT+2I+T+C+2IT+S+2IT+4IT++2I T++2I+T++2IC+4I+。葡萄牙野燕麦的C组染色体的带纹最为丰富,而A组、D组染色体的带纹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0.
经对SD—I系染色体C-带分带核型分析和带纹的量化记述、观察到C-带的分带规律,即在足够的碱处理条件下,每条染色体均可显带。但当处理低于这一水平时,尽管处在同一的处理条件下,各C-带并非同时显带。一般情况下各C-带发生在着丝点处,带形为圆形,仅y染色体的C-带发生在染色体的长臂,带形为椭圆形。文章中对其C-带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F-BSG制片法对寸三莲染色体组型及Giemsa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st+4sm+8m+2m(SAT),第6对梁色体有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3.3,N.F.值为30,属2B核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4L+2M2+4M1+6S,Giemsa C-带带型主要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12.
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C分带的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小麦的B组和A组染色体。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表明回交一代中含有14个左右的二价体,而不是预期的7个二价体;通过对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原位杂交研  相似文献   

13.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的核型相似,都有5组非常相似的中着丝粒染色体,一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一组随体染色体。C-带带纹很少,大多数染色体只有一或两条着丝粒带,染色体4有1条中间带,随体染色体有次溢痕带,二倍体类型的带型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根据带型特征,结合染色体形态,球茎大麦的7组同源染色体可以区分,依据四倍体球茎大麦的C-带带型,可以证明其同源多倍体的起源。在种间杂种中,球茎大麦的核仁消失,而栽培大麦的核仁依然存在,表现出典型的“核仁隐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C分带的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小麦的B组和A组染色体。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表明回交一代中含有14个左右的二价体,而不是预期的7个二价体;通过对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14条左右的燕麦染色体。因此,认为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不是真正的节节麦与野燕麦的杂种,而可能是某一四倍体小麦与燕麦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5.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小麦子房,提高了双受精率、成胚率和自然结实率,其中以DCP1的效果最佳.药剂处理的作用是有效地延长了幼胚在子房中的发育时间,但所有单性胚均不能发育成成熟种子,而双受精颖果大多可发育至成熟.杂种F1具有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许多性状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野燕麦.(8722-7×野燕麦)2号株的F2群体分离广泛,且有3.7%的植株表现出野燕麦的分枝穗特征.F1染色体数均为2n=42,其中树麦×野燕麦和(8722-7×野燕麦)1号株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而(8722-7×野燕麦)2号株的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19~20Ⅱ⊥2~4Ⅰ.推测通北野燕麦可能具有类似球茎大麦的作用,当它与小麦杂交时,其染色体在合子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消失,但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并引起小麦染色体组自然加倍.还讨论了通北野燕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风油精法对5个水稻品种的染色体随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辐新,低脚鸟尖,金包银品种的染色体随体上,显示Giemsa染色浅的窄带纹2-3条,同源染色体随体的带纹基本一致,在金包银和辐新的部分细胞中,随体有伸长和淡化现象,随体淡化到一定程度时,即不易被识别,这可能与水稻染色体随体数目的多样性有关。风油精法显示染色体随体带纹,丰富了植物染色体显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银染,C-分带技术,对黑河猪的核型、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_s)及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8,xY(公)或38,XX(母);Ag-NOR,为1,2,3和4的频率分别为0.1461,0.62l6,0.1854和0.0469,平均有2.21条染色体呈银染阳性,Ag-NOR_s联会百分率为0.33%。13,15~18号染色体C-带多态性研究表明,13,15~17号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之间大一中型C-带居多,18号中-中型,大一中型居多,10,16号染色体有插入C-带。  相似文献   

18.
以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种间杂种回交后代的2个抗病姐妹株(BC1-2、BC1-5)为材料,以其母本栽培大麦苏啤1号为对照,对它们的C-带染色体图象进行电脑技术处理:建立母本标准模式图,检测并绘制2个姐妹株的C-带染色体图象。结果表明,BC1-2F3的C-带带型与其母本基本相同,而BC1-5F3中有两对栽培大麦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其第三、四染色体长臂发生了互换,形成3/4易位。这种易位是栽培大麦染色体组间,而不是异源染色体间的易位。通过杂种早代花粉母细胞联会四价体C-带带型的电脑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9.
家蚕Bombyx mori L.染色体的G带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今井的涂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UG法进行G-带分染,研究了家蚕早双线期染色体的组型。依照染色体相对长度及带型鉴别了家蚕28对染色体,并绘制了染色体组型模式图。利用限性普斑系统W 染色体上的易位片断作标识,观察到不对称配对二价体,推论此异形二价体即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在14—16染色体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及其种间杂种的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的核型相似,都有5组非常相似的中着丝粒染色体,一组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一组随体染色体。C-带带纹很小,大多数染色体只有一开两条着丝粒带,染色体4有1条中间带,随体染色体有次溢痕带,二倍体类型的带型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