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育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尤其在节水灌溉或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旱育秧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累积量高、抽穗后的光合势大,较水育秧显著增产。但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常规灌溉条件下,旱育秧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数少,较水育秧增产幅度小。表明旱育秧配合本田期节水灌溉,其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了旱育秧大苗的分蘖成穗特点。结果表明:旱育秧秧田分蘖基本遵循叶龄同伸规律,单株分蘖数明显高于水育秧,其本田分蘖保持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多为高次位分蘖。旱育秧秧田和本田分蘖的成穗率均低于水育秧。时育秧低节位分蘖穗虽多,但高次位分蘖穗也多,每穗总粒虽多,但结实率低;故穗部性状无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超级稻的增产潜力和最佳栽培方式,进行了超级稻准两优527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水秧3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比栽培,结果表明,在水源有保障的条件下,旱育秧具有总根数、白根数和叶片数多等优势,不仅秧苗素质好,并具有有效分蘖多、发根迅速和干物质积累快等特点。其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明显高于温室两段秧和水秧,产量高,实际产量比温室两段育秧增产570 kg/hm~2,增长5.64%;比水秧增产1390kg/hm~2,增长14.95%。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秧大田期需水特性与节水灌溉指标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水稻旱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 ,尤其在较低土壤水分或节水灌溉条件下 ,旱秧有效穗数多 ,干物质累积量高 ,籽粒灌浆速率快 ,成熟期叶片衰老慢 ,根系活力强 ,较湿润秧显著增产。在严重土壤水分胁迫下 ,旱秧较湿润秧减产的幅度小。研究表明 ,旱秧大田期具有适应较低土壤水分的能力。依据旱秧各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反应的特性 ,提出了控制低限土壤水势的高产节水灌溉指标 :移栽后返青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 - 1 5~ - 2 0 k Pa;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为 - 2 0~ - 40 k Pa;二次枝梗分化期至出穗后 2 0 d为 - 1 5~ - 2 5k Pa;出穗后 2 1~ 45d为 - 2 5~ - 35k Pa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旱育秧技术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实行严格控水旱育,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在秧苗培育上更重视稻株地上地下同时发展,培育良好的根系,增加秧苗抗逆性和抗病性,整体提高秧苗素质,培育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的壮苗。旱育秧苗移栽后无缓苗期,起势快,分蘖早、分蘖率高,可促进水稻的有效穗增加,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旱育秧技术的总体效益是节水、省田、省工、  相似文献   

6.
苗博士种衣剂在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水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苗博士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未包衣处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包衣旱育秧的效果较佳,秧苗叶片数比未包衣处理增加0.2片、苗高矮1.09 cm、假茎矮0.41 cm、假茎宽增加10.00%、苗重增加3.91%、单株白根数增加2.88条、根重增加25.58%、单株分蘖数和带蘖率均有所增加,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0.93万条,每穗实粒数增加5.08粒,每667 m2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46%。  相似文献   

7.
1996年早晚两季采用两个水稻品种试验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育秧和旱育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统计分析表明,旱育秧比水育秧每公顷增产稻谷293.0~729.0kg增产幅度为4.9%~12.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在旱育稀植条件下,植株高度明显增高,有效分蘖提前结束,但其他产量性状未见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以2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计2个处理,常规灌溉(和普通水管理相同)、节水灌溉栽培,每品种6行,行长10m,3次重复,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常规灌溉下水稻株高、分蘖一直大于节水灌溉,两者变化的趋势相同。常规灌溉下水稻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分蘖穗数均大于节水灌溉,且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蘖穗比例、有效分蘖率、成穗率均表现为节水灌溉高于常规灌溉,且有效分蘖率、成穗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水灌溉下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常规灌溉。相关分析可知,两种灌溉方式下水稻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关系密切。说明节水灌溉方式下对水稻株高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灌溉方式的不同不会改变水稻分蘖基本的规律,只会影响水稻分蘖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进而影响到有效分蘖率,最终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9.
洪松 《农家科技》1994,(3):16-17
<正> 一、增产增收效果旱育秧与水田湿润育秧比较,旱育秧栽后无返青期,早发分蘖特性显著,较好地发挥了低节位分蘖的成穗优势,成穗率平均提高10%;比水田湿润秧的有效穗数增加9.3~11.53%;比水田湿润秧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旱情严峻形势,特制定现阶段大春生产节水栽培技术措施:一、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等节水育秧方式旱育秧具有早播、早栽、早熟、秧苗素质好、分蘖早发、省工省水、省秧母田,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是全国十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山区旱育秧与半旱秧田育秧的对比试验,发现旱育秧有利克服高山区单季稻育秧期间的不利气候因素,有利培育矮壮秧苗。由于秧苗素质好,插后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增穗、增粒,因此增产效果较明显。文章总结出高山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是:育秧期间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鼠雀危害。大田期间调整施肥比例为基肥50%、分蘖肥40%、穗肥10%,明显不同于低山平畈地区的旱育秧大田管理,对高山区夺取单季稻高产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水稻育秧基质为研究对象,对越城区应用较多的2种育秧基质育秧与本土育秧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从秧苗素质、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合越城区水稻生产的育秧基质。试验结果表明:与本土育秧比,育秧基质育秧可促进秧苗生长,表现为秧苗粗壮、茎基宽、绿叶数多,根系较发达、白根多,秧苗素质明显提高;秧苗盘根结实,插种后漏插率低,基本苗多,分蘖发生早,低节位分蘖多,穗大,有效穗数足,增产作用明显;插种后秧苗返青快、植株生长好,有效穗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衣剂在不同育秧方式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水稻种衣剂在不同育秧方式中的增产原理和效果,1999年对早稻进行了旱育秧、软盘育秧、湿润育秧、水育秧等四种育秧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经种衣剂处理的秧苗素质明显好于未包衣处理的,产量也有显著提高。其中尤以包衣软盘育秧方式的应用效果最佳,叶片数比对照(CK)的增加0.6叶,苗高矮8.75cm,茎基宽粗0.09cm,叶长缩短5.32cm,白根数多9.5条,单株分蘖数增加1.8个,测产验收结果产量最高,每667m^2为567.1kg,有效穗增加1.1万穗,每穗总粒数增加3.5粒,每667m^2增产47.5kg,增长9.1%。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设定水、肥两种处理因素,2个水分处理(节水灌溉、CK)和5个氮肥处理(N0、N1、N2、N3、N4),分析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及穗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较CK促进水稻产量的形成,在N1、N2、N3时增产均超过10%,在N0、N4时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节水灌溉与CK处理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节水灌溉N3施肥模式产量最高,其次是节水灌溉N2和对照灌溉N3。N2、N3条件下,节水灌溉较CK增产的主要是二次枝梗产量的增加,其中N2、N3处理分别增产30.69%、30.70%;节水灌溉N3较N2产量增加,主要是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N3条件下节水灌溉与CK比较,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但节水灌溉促进了水稻各项产量性状均值的增加;对穗部结构分析,节水灌溉较CK二次枝梗数显著增加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余茂昌  张瑶书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10-311,315
对杂交水稻肥床旱育秧苗素质、分蘖发生情况、根系生长及出叶速度、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及栽插密度等与水育秧进行对比,从中探讨高产原因及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旱育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源库关系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其单位面积的穗数较多;旱育秧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其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多,且在较高叶面积系数的前提下,粒叶比较高,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旱育秧的干物质表观转变率低,导致其经济系数低,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本试验旱育秧与湿润秧两种不同育秧方式作比较,结果表明,旱育秧苗素质好,分蘖节位低,有利于早生快发和节省种子、秧地,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多,比湿润秧增产6.9%.  相似文献   

18.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旱育秧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源库关系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其单位面积的穗数较多;旱育秧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其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多,且在较高叶面积系数的前提下,粒叶比较高.但在本试验条件下旱育秧的干物质表观转变率低,导致其经济系数低,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旱育秧、地膜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在苗期和本田期的生长发育以及不同育秧方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旱育秧能有效地防止旱春低温烊种死苗,出苗率和成昔率分别比地育秧和温室两段育秧高.旱育秧苗生长矮健,根系发达,移栽后能早发快发,分蘖成穗率高;(比温室两段秧每hm2增产稻谷248~308kg,节约育秧费60.00元,减少寄插用工45个,节省秧母田和地膜300m2;比地膜育秧增产稻谷206~262kg,节省秧田和地膜3mm2.旱育秧既能避灾增产,又能节本增收,是水稻高产稳产高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节约无效用水等水稻生产中存的问题,通过水稻节水灌溉控制技术试验,对比分析节水灌溉和传统灌溉下节水效果、产果构成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灌溉种667m2水稻一般需水751m3左右,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比传统灌溉667m2节水255m3;另外,节水灌溉比传统灌溉有效穗数多1334穗,平均穗粒数多18.4粒,增产28.4%,增收480.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