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氮钾肥,密度对稻纹枯病进展影响的定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与水稻纹枯病发生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3因素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测定氮磷钾肥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综合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有显著影响,低中水平时,氮肥促进病害发生发展,磷钾肥抑制病情扩展,而高水平时作用效应则与低中水平相反,在目前施服水平下,一般年份都应防治本病1 ̄2次。  相似文献   

3.
靖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泰州市最南端,成土母质为长江冲积物,质地以中壤为主,渗育型水稻土亚类淤泥土土属,土壤肥力中等.全市土壤耕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8g/kg,速效磷8.4mg/kg,速效钾66.7mg/kg(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1985),土壤缺磷缺钾严重.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历史最高产量1998年全市平均单产达652.0kg.但肥料结构不尽合理,其氮、磷、钾亩用量1998年分别为26.38、4.43、7.83,三要素之比1:0.17:0.30,用养矛盾突出.为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报酬率,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水稻施肥数学模型,揭示肥料三要素的产量效应和相对效应,确立氮、磷、钾肥最佳施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呈逐年加重态势,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探求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水稻苗期追施氯化钾对纹枯病的抗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品种和氮肥对早稻纹枯病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密度与氮钾肥用量对荸荠组培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荸荠组培苗产量的因素重要性次序为密度>氮肥>钾肥;3种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N2K1M2,即施氮肥(N)259.5 kg·hm-2、钾肥(K2O)210.0 kg·hm-2,密度100 cm×100 cm,与实际最高产量处理组合相符,实际最高处理组合产量为37.662 t·hm-2。  相似文献   

7.
分别研究了品种、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早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的发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加重,施氮量(N)与病害发展速率比值(RR)关系模型是:RR=1.07899/[1+1.21482EXP(-0.22775*N)]。纹枯病对氮量的灵敏点在每亩施纯氮7.5—12.5公斤内;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其感病程度可分为三类,各类品种系数可互换;品种与施氮量互作对病情发展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品种抗感性有一定影响,组建了各类品种系数与施氮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氮肥,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发安徽省沿淮,淮北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纹枯病和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杂交稻10.5-28.5万穴/hm^2)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氮量;氮肥对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大于密度。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纯N192kg/h  相似文献   

9.
密度、氮肥、钾肥与油菜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我市大面积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我们就密度、氮肥、钾肥与油菜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氮、钾肥对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种类、数量、品质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但在蔬菜生产中,化学的施肥量日益增加,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为害捐失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连作早稻为对象,对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品种、氮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六年的研究。组建了多因素损失估计模型。根据损失模型统计分析表明:水稻黄熟期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六个参试品种基本可归为两类;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产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同级别的纹枯病病情所致的稻谷减收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试验选择5个对纹枯病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就它们的细胞组织结构、生化反应与抗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数目都明显多于感病品种;人工接菌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都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也强于感病品种。试验还表明: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RSPM-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SPM-1是一个用于连作早稻纹枯病预测和药剂控病管理的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由早稻生长、病情进展预测、作物受害损失估计和用药管理决策四个子模型组成。组装成的程序系统,以早稻栽插期、氮肥用量、气象条件、起始病情等为驱动变量,在微机上运转后,打印出各期病情、稻谷减收率、应采取的防治决策和所得纯收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盆栽水稻,研究了水稻纹枯病(Rhizoclonia solani)及褐稻虱(Nilapsrvala lugens)复合危害对水稻生理活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根系活力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水稻孕穗期对危害的敏感性最强,因而,这一时期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水稻受害生理的研究,明确了8月中旬,杂交稻根外施肥,尤其是增施硅肥、钾肥是控害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个水稻改良抗源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连续2年的试验中研究了水稻品种特青和Jasmine85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对亲本、F1、F2、F3和回交世代的接种结果表明,在与感病亲本Cypress和Maybele杂交的组合中,2个抗源表现分别具有一对显性抗纹枯病基因。这2个主效基因是不等位且彼此独立的,它们相结合时可能表现一定程度的基因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抗源的筛选和改造,抗病品种的选育,抗性机理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反映了美国近20多年来抗水稻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取得进展的原因。其中关于主效抗纹枯病基因的发现,主效基因控制部分抗性的遗传假说,以及一些新的育种思路,对我国开展有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TI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S/Pin 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