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4例乳牛真胃变位临床分析徐魁梧姜岩戴杏庭陈宝明(南京农业大学实验牧场,210095)真胃变位是乳牛较常见的一种生产疾病。因此,探讨乳牛真胃变位的病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已成为当前奶牛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对1989年以来发生在南京农业大... 相似文献
4.
5.
6.
红光农场畜牧公司有奶牛(混合群)近2500头。近年来,奶产量单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特别是“真胃变位”发生率显著增长,2003年1至10月共发病37例,发病率占成母牛2.74%。1发病情况调查病牛发病情况见表1表1显示,最早发病为产后第8天,产后30天发病牛为23头占62%,说明该病与奶牛分娩有关。妊娠后期子宫的逐渐扩大,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步移向前方及左侧,到后期已处于半变位状态,分娩后子宫变空,真胃继续扩张,进而发展成为左侧移位。表1还可以看出,奶牛2场奶牛发病头数最多,而且产后发病时间延长(最长为212天)。这是由于奶牛2场奶量… 相似文献
7.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胃变位 ( Abomasal Displacement)是指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 ,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导致营养失调的内科疾病。该病是奶牛常发病。笔者在 2年的临床实践中共参加 3例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工作 ,其中左方变位 2例 ,右方变位 1例 ,成功率 1 0 0 % ,并且探讨出一种简单易行的诊疗方法 ,报道于后。1 临床症状1 .1 左方变位的临床症状 精神呆滞、沉郁 ,迅速消瘦 ,被毛逆立 ,颌下胸垂水肿 ,鼻镜湿润。大便稀软、恶臭 ,色泽变深 ,心音未见异常 ,瘤胃蠕动音减弱。左侧部特别的凹陷 ,1例左肷部前半部膨起后半部凹入 ,界限明显 ,触诊膨胀为气性臌胀…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医院在一年内共治疗奶牛的真胃变位 3例 ,其中治愈 2例 ,死亡 1例。 3例奶牛的真胃变位都发生在产后 2 0d左右 ,现将诊治情况作一报道。1 临床症状牛的真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 3例奶牛表现为厌食高能量的饲料 ,产乳量与采食量均下降 30 %~ 5 0 %。随着病程的延长 ,病牛不吃或吃一点草 ,反刍减少或不反刍。病畜精神沉郁 ,脱水 ,眼窝下陷明显 ,体温、呼吸、脉搏正常。常伴有轻度腹痛 (如后肢踢腹 ) ,发生瘤胃膨气 ,随着病程的延长 ,瘤胃内容物逐渐变为液状 ,腹围变大 ,腹部下沉。通常便量减少 ,带有肠粘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乳牛业的发展及乳产量的不断提高,真胃变位作为一种生产疾病与日俱增,逐步引起了国内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重视。我国上海的王贞照(1982)报告了他对67例乳牛真胃变位的诊疗体会,钱锋等(1986)也报告了对15例奶牛皱胃变位病例的诊疗体会。本文作者通过最近五年来对该病21例临床实践,总结真胃变位时应用叩诊与听诊结合方法的诊断经验,结合两例非真胃变位的可疑病例予以探讨。一、21例真胃变位的诊断 21例临床病例,来自南京市仙林牧场10例,卫岗牧场6例,本校实习牧场1例,摄山乳牛场1例, 相似文献
10.
陆惠超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4,(5):6-7
奶牛真胃变位在临床上有真胃左移和真胃扭转二种症状。近年来,在我区的发病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是养牛事业的一大威胁。1988-1989年经本人手术治疗的即有161个病例,其中真胃左移87例,占治疗数的54.10%;真胃扭转74例,占45.9%;二者共治愈156例,治愈率为96.9%。为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对161个病例就日喂精料、饲养方法和发病牛的胎次、泌乳量、发病时期、是否运动等进行了调查,并在治疗方法上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如下:一、发病与胎次、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关系1、发病与胎次的关系,最小的9月龄,直至8-9岁的牛均有发病,但以2-4胎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数的73.29%(见表1)。 相似文献
11.
13.
14.
103例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公司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奶牛发生真胃左移77例,真胃扭转26例,共103例,年均发病率2%。现将在治疗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 发病情况1.1 病牛与月份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103例病牛按月发病的多少进行分析,其中1~5月发病76例,占738%,而我们浙江一带1~5月正是奶产量的上升期和高产、稳产期。1.2 病牛与产后的关系 我们人为地把产后分为1~30天,31~90天,91天以后三档进行分析,在90天以内病例有70例占68%。1.3 病牛与年单产的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与左肋弓之间。真胃变位85%~88%在左侧,部分在右侧。其年发病率一般在1-2%左右,若饲养管理不善其年发病率还会更高,有的甚至达8-10%。治疗真胃变位的方法有很多,有口服轻泻剂、促反刍剂、抗酸药、或拟胆碱药等药物治疗方法,有针刺放气疗法,有翻滚疗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