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受感染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养殖克氏原螯虾体内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绝对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兰江风  代云佳  林蠡 《水产学报》2016,40(3):318-325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受到WSSV的威胁,病毒在宿主组织中的绝对定量对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克氏原螯虾组织中WSSV的绝对定量分布还有待研究。实验调查了湖北省5个主养区克氏原螯虾WSSV的感染率,结果表明80%以上克氏原螯虾都携带有WSSV。采用WSSV-VP28蛋白特异性抗体对克氏原螯虾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在WSSV-PCR阳性样品中可检测到VP28特异性条带,在WSSV-PCR阴性样品中没有检测到相应条带。采用实验室建立的WSSV绝对定量PCR方法,对携带病毒的克氏原螯虾6个组织(鳃、胃、肠、血淋巴细胞、肝胰腺和心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鳃、胃和肠可检测到较多病毒量(约108拷贝/mg),其次是血淋巴细胞(107拷贝/mg)、肝胰腺(106拷贝/mg),在心脏中病毒的含量最低(103拷贝/mg),表明病毒的复制存在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WSSV主要存在于消化系统中,预示着克氏原螯虾可能主要在摄食过程中感染WSSV;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组织病毒携带量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WSSV感染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病因分析从病毒携带率来看,白斑综合征已经普遍存在于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之中,病毒携带率可达80%以上,池塘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也能感染,在疾病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已经暴发过白斑综合征疾病的池塘,彻底杀灭水体和环境中残存的病毒存在一定的难度。克氏原螯虾病害防治研究基础比较差,广大养殖业者面对突然暴发的克氏原螯虾疾病缺乏恰当的防治对策,一些针对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5.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斑综合征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养殖的重要病害。对市场销售的克氏原螯虾抽样调查,采用PCR仪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携带情况,结果为:湖泊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不携带WSSV,池塘单养的克氏原螯虾及江河野生克氏原螯虾携带WSSV。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养殖虾类产量已经达到400万吨以上,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左右,其中主要养殖品种为凡纳滨对虾、克氏原螯虾、日本沼虾、罗氏沼虾等。最近几年来危害我国养殖虾类的主要疫病和新发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为了给广大的水产养虾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密度苗种繁育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了运输对于水生动物的影响,克氏原螯虾应激与免疫的相关进展,以及免疫增强剂在克氏原螯虾增强免疫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由于克氏原螯虾养殖效益可观,湖北省克氏原螯虾养殖业迅速发展。然而,从2008年5月开始,多个地区发生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D),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本研究于2016-2017年,对湖北省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进行了监测,并试验了白斑征综合防控措施。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采集及养殖环境调查2016-2017年,对湖北省39个养殖克氏原螯虾的主要县(市、区)的大型养殖场进行采样,每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3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克氏原螯虾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各类病害的传播速度也迅速增加,“五月瘟”等暴发性疾病的发生给主产区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威胁(Shen G等,2020)。克氏原螯虾的主要病原体包括螺原体、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真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等,其中WSSV因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和防治困难等特点,给克氏原螯虾等甲壳类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天然资源锐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节  相似文献   

13.
熊青海  陈婷  郭建英  黄成 《水产科学》2012,31(3):147-151
研究了洞穴、角落、空旷3种生境下,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的存活率和残肢率,以探究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采集在室外池塘下,虾蟹混养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回捕率,分析自然条件下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混养时克氏原螯虾在洞穴型和空旷型生境下,存活率显著提高,残肢率显著下降;而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则显著下降,在洞穴型生境下残肢率显著提高;在角落型生境下,虾、蟹混养会导致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显著降低,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在野外池塘条件下,虾蟹混养组最终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虾壳不同部位虾青素的含量,分析克氏原螯虾甲壳颜色与虾青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尾肢壳虾青素总量高于其他部位,头甲壳和钳壳含量相近,足壳中含量最少;克氏原螯虾壳色与游离虾青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游离型虾青素和酯化虾青素的比例可能随着龙虾性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指出,未来可以通过研究虾青素形态变化的基因,进一步探究克氏原螯虾体色变化的具体调控机制,为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目前在我国开展克氏原螯虾人工增殖的养殖者逐年增加.为了便于养殖者更好地开展大水面人工增殖克氏原螯虾,笔者对近年来江西环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人工增殖实践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原螯虾俗名小龙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北美,20世纪30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克氏原螯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养殖品种,该产业也已发展成集养殖、加工、流通及旅游节庆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测算,2016年克氏原螯虾经济总产值已达1466亿元,从业人员近500万人。现今,稻虾综合种养作为克氏原螯虾的主要养殖模式已占到其养殖面积的七成。然而,在该  相似文献   

17.
徐进  魏开金  卢建超 《淡水渔业》2019,49(2):107-111
为探明高温应激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抗病力的影响,分别采用30℃和35℃水温进行高温应激试验,应激前和应激后3、6、12、24和48 h分别采集血淋巴样本,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多酚氧化酶(PPO)、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免疫相关酶类指标。并在上述高温应激下开展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实验,同时设置25℃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于感染后3、6、12、24、48、72 h取鳃组织定量测定WSSV在组织中的载量,同时记录克氏原螯虾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的T-SOD与LYZ含量在高温应激后都出现了显著性降低,而PPO、ACP和ALP的变化差异不大。在35℃饲养条件下,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受到抑制,实验虾发病慢,累积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在30℃饲养条件下,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较常温(25℃)下更活跃,发病和死亡更快。结果表明,高温应激能导致克氏原螯虾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30℃时能加快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的发病进程,而35℃时因病毒复制被抑制而导致疾病的发展受阻。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稻虾综合种养的持续发展,2020年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总面积达到2 184万亩,养殖总产量达到239万吨。其中,稻田养殖占比最大,分别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和养殖总产量的86.61%、86.15%。目前克氏原螯虾尚未选育出新品种,种业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而且,对优质克氏原螯虾苗种的评判鉴定还不够系统。因此,要根据地方特点和养殖模式,加大克氏原螯虾精准繁育技术研究,建立苗种生产、供应体系,制定优质苗种评价指标。克氏原螯虾苗种的优劣主要体现在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克氏原螯虾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淡水小龙虾、大红虾、红螯虾。克氏原螯虾属杂食性虾类,具有食性广泛、适应力强、繁殖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品种之一,其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克氏原螯虾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食物通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食物适口性和虾自身摄食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进江苏省泰州市克氏原螯虾产业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方式,必须要在提高克氏原螯虾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虾蟹规格、质量和产出、效益上做文章。为此,我们进行了蟹池套养克氏原螯虾生态防病高效养殖新技术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