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及净化湿地面积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在池塘养殖中具有较好净化效果的净化湿地和养殖池的面积配比公式,构建了一种具有较高生产推广价值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净化系统,系统由生态养殖区、湿地净化区、生态沟渠、尾水汇集区、净水汇集区、动力设备、潜流坝等组成,养殖尾水经过系统净化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正南通市通州区军威特种水产养殖场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结合2019年度通州区池塘生态化改造奖补政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因地制宜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进行多品种分级生态健康养殖试点。对于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设施的升级改造,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实现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潜流式人工湿地对养殖排放水的净化效果,将潜流式人工湿地与池塘相连构成人工湿地水产养殖系统,对湿地滤池出水口及池塘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养殖排放水具有较强的净化处理能力,BOD50、高锰酸盐指数分别降低30%和34%,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76%以上.其中,池水中的非离子氨含量大大低于上海市地方标准<水产品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所规定的0.02mg/L.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集中连片池塘排放尾水中氮磷经尾水处理系统各净化功能区的削减状况,分析尾水处理系统氮磷的削减机制,比较论证养殖尾水在各净化功能区的季节、月份变化规律,建立了一个具有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小区,对总氮(TN)和总磷(TP)在养殖试验周期内开展持续的时空监测.结果显示:生态沟渠和湿地+净化池塘组合构成的养殖...  相似文献   

5.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中。将生物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生态工程系统与传统养殖塘有机结合而构建形成的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养殖模式,它具有循环微流水养殖、种养结合、水陆交互作用的特点。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这一新养殖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就单位利润生态足迹量而言,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为2.92 ghm2/万元,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为4.91ghm2/万元,复合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构建"潜流湿地+生态池"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以纯生态池净化系统作为对照区,对实验区与对照区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评价该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工程正式运行后,体系中的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养殖池塘(对照区)养殖池塘(实验区)外河。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外河。经过3级净化后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外河净化系统(对照区)净化系统(实验区),密度与生物量迅速下降。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低于外河,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增加。同时,实验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小于对照区,水体营养盐去除更彻底,水质净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宜兴市水产指导站承担了"宜兴市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规模1000亩,其中生态养殖区和湿地净化区各500亩,重点创建复合人工湿地与池塘生态养殖的新型水循环系统,示范区养殖水处理主要通过二个子系统即人工湿地子系统和池塘生态养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潜流式人工湿地并与池塘形成循环系统,与对照塘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的水产品饲料系数低、产量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具有明显的处理池塘排放水的能力,可有效改善池塘水质,达到了水体的循环利用,并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示范性.本试验为水资源稀少地区池塘养殖生产的水质调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池塘养殖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为全球水产品提供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近年来养殖风险高、养殖效益低和环保压力大的问题日趋严重,池塘养殖面临着重大挑战。水产行业的科学家和从业者试图通过各种办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高效养殖模式。如申玉春通过构建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胡庚东通过构建水源地、养殖池塘、生态沟渠、二级进化塘、三级进化塘组成的淡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合湿地系统对湖区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组合湿地系统由3个莲藕净化塘、1个生态沟渠和1个人工湿地组成,面积分别为2.1 hm2、1.47 hm2和0.52 hm2,其中净化塘莲藕的覆盖度分别为0%、30%、60%。沿程采样测定水化学指标。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TN、TP由初始值1.3 mg/L、0.76 mg/L降到0.4 mg/L、0.09 mg/L,去除率分别为41.5%、77.5%;NH4+-N、COD由初始值0.27 mg/L、42 mg/L降到0.06 mg/L、27 mg/L,去除率分别为77.7%、35%。研究表明,该组合湿地系统能有效净化养殖尾水,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可有效缓解南四湖的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1.
<正>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国各地已开展了好几年,主要有系统模块建设、水槽集排污效果、不同养殖品种、人工湿地、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加州鲈水质净化效果分析的鲜见报道。2018年在如皋市富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开展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加州鲈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如皋市富明水产养殖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集装箱养殖效益比一亩池塘高25.3%,已落地13个省市10个集装箱连成一排设置在塘头,箱中水流24小时不停运转,当中养满了红罗非鱼、生鱼、巴沙鱼等经济鱼类;集装箱与池塘形成一个半封闭水循环系统,养殖污水预先经过过滤分离,排放到池塘进行净化,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体内,循环再利用……这就是集装箱陆基推水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3.
<正>试验把五个池塘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生态塘作为养殖池塘污水的处理塘,另外三个作为养殖池塘,由测到数据可知,生态塘对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氨氮(NH_3-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40.9%,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亚硝酸盐(NO_2-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36.2%,差异显著(P0.05),达到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作用。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出现递减,没有上升的趋势,由此可知,生态塘处理后的养殖水体对养殖鱼塘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有去除作用,可达到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池塘循环水养殖净化区和湖泊网围养殖区域中,种植水生植物是处理养殖尾水、保障水源安全、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探索水生植物对水产养殖水源的实际处理效果,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技术路径。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本市各辖区10个池塘循环水养殖单位,主养面积5874亩,净化区面积540亩,主养品种分别为河蟹、青虾、翘嘴鲌、银鲫、青鱼、草鱼等。净化区分为池塘、沟渠两种类型,分别种植浮萍、水花生、空心菜、菖蒲、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调控高密度海水养殖池塘的水环境状况,构建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鱼-虾-贝-草"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比较人工湿地连续流与间歇流,以及种植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时的净化效率,研究适用于海水池塘养殖系统的人工湿地运行方式及植物种类。通过比较不同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及养殖对象生长情况,分析人工湿地对养殖池塘水体的调控效果,探讨循环养殖模式对池塘产量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湿地间歇运行时(水力负荷为300 mm/d),其净化效率相比于连续运行有显著提升;盐角草湿地出水中的氮、磷质量浓度显著低于互花米草湿地;虽然排、换水频率有较大差异,循环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池塘水体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采用基于湿地循环水处理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分池组合混养模式能进一步提高脊尾白虾的单位面积产量,并有效控制养殖废水排放。研究表明:基于人工湿地的海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可为江苏地区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顾兆俊等人发明的"一种淡水池塘养殖水处理及多功能复合生态沟渠"2016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410298723.4。该发明涉及淡水池塘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多功能复合生态沟渠,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目前对排水沟渠生态化构建所采用的均是单一型的  相似文献   

17.
鱼、虾、蟹养殖池塘清塘排水水质及污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估计混养鱼、青虾、河蟹养殖池塘清塘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实验选取三种类型池塘(混养鱼塘、青虾塘、河蟹塘)各5口。混养鱼塘清塘时一边捕捞一边用潜水泵排水;青虾塘在捕捞完成后即用潜水泵排水;河蟹塘在捕捞完成后1个月左右采用自流装置从表层开始排水并滞留30 cm水于塘内。采集三类池塘清塘前塘内水样及清塘过程中排水口水样,分析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分别以塘内水质和排水口水质的监测值估算了污染物的表观排放强度和实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塘内水位下降,混养鱼塘和青虾塘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显著提高(P0.05)。混养鱼塘的实际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表观污染强度(P0.05)。然而河蟹池塘污染物的实际排放强度却显著低于表观排放强度(P0.05)。结果提示以塘内水质来估算池塘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明显误差;通过改进排水技术可以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在日照建立了面积667m2的池塘生物复合利用模式净化养殖池塘。通过栽培大型藻类、底播贝类和刺参、混养中国对虾等建立新型生态化养殖模式。重点监测复合利用模式对养殖排放水的集中净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排放水通过复合利用模式系统净化后氨氮降低29.62%、底质硫化物降低36.11%。菲律宾蛤仔、中国对虾、鼠尾藻、刺参等生长健康,生物学特征正常、无病害发生。净化养殖池塘对养殖排放水水质净化效果显著,经净化处理后的养殖排放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净化区开展青虾、河蟹轮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个池塘为工业化养殖池塘22.8亩,通过内部池埂、拦网等被分割成5个区域:A区为池塘工业化流水槽养殖区,  相似文献   

20.
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处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流经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的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CODcr等指标的沿程变化以及去除效率,为探索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生态沟渠由原农田排水渠经拓宽、种植植被改建而成,总长约150 m;稳定塘包括沉淀净化塘、生物净化塘和生物强化净化塘,分别栽种植物、栽种植物+吊养河蚌、栽种植物+放养鲢鳙,总面积约1 230 m2。在集水池出口、生态沟渠出口、稳定塘各塘出口各设1采样点共5个采样点。试验期间连续进水,进水平均流量约7 m3/h,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HRT)约102 h,其中生态沟渠段约5.4 h、稳定塘段约96.6 h,首次采样在连续进水稳定运行1周后进行。在水力停留时间约为4 d的条件下,流经该系统的生活污水黑臭消失,浊度下降,出水DO饱和度达到65%以上,进水SS、NH3-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4.9%、70.1%、49.6%、44.9%和80.5%。生态沟渠段对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达到40.1%,占系统总去除量的47%。系统最终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GB18918-2002)。生态沟渠+稳定塘系统具有建造灵活、无需动力条件、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小流域山区农村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