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棘胸蛙俗称石鳞、石鸡、峪冻,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野生大型经济鱼类,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极高,且经济价值愈来愈高。近年来,各地出现仿生态人工养殖棘胸蛙热,仅本县养殖面积就达4660米2,但由于棘胸蛙品种繁杂,生产速度差异甚大。为此,笔者从本县群众采集野生蝌蚪变态成幼蛙的5种不同特征和棘胸蛙中,根据经验及群众实践反映,初选出3个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对比试验,拟优选出刺胸蛙养殖良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蛙池条件在我县坂面棘胸蛙养殖场内建造1米×1米×1米,池底用鹅卵石垒…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海蜇人工养殖,由于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近几年,在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快速发展.人工养殖的品种以棉蜇为主.棉蜇是闽、浙自然海域的常见种,因此,从理论上讲,作为棉蜇的天然主产地的福建、浙江沿海应该具有生态地理优势来开展该品种的生产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 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海蜇人工孵化放流试验,首次在辽宁省东沟县获得成功,1200万个螅状体海蜇幼体顺利地放入黄海北部渔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继1983年首次解决了海蜇生命起源理论,取得了世界同类先进的学术水平以后,于1987年8月18日在辽宁省东沟县黄土坎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索海水池塘人工养殖海蜇的可行性,2003年4~7月,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象山县鹤翔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蜇人工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实现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海参摄食底栖硅藻、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2013年我们指导渔民开展了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模式的试验,海参年产量达到1 490kg/hm2,海蜇年产量达到3 300kg/hm2,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1池塘改造试验池塘面积约5.6hm2,长470m,宽120m,东西走向,距离海边较近,进、排水渠畅通,交通、电力方便,池底为沙泥质。 相似文献
15.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业户的青睐。但是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苗种放养成活率低,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此,2003年春季笔者在龙口市海蜇育苗中,进行了海蜇与鱼类网箱混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在虾池中混养海蜇的可行性,2002年6月份,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水产工作站选择了3个条件基本相同的海水虾池,分别进行了海蜇与梭子蟹、黑鲷、菲律宾蛤仔的混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准备工作 1.虾池选择 选择当地海水虾池3个,泥沙底质,进排水方便,最大水位1.8m,海水盐度25‰左右。 2. 虾池改造 海蜇放苗前对3个池塘进行改造,清除了池底、池壁上的石块、木桩、铁丝等,用网目为1cm、宽 2m的鱼花网离池壁1.0m在池内环绕插一圈,以防止海蜇游到池边浅水区搁浅或在池壁上擦伤。二、幼蜇放养 6月7日,由辽宁省盘锦市购… 相似文献
17.
18.
海蜇帆张网的设计与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96~1997年江苏省启东市海蜇张网的改革和试验结果。文章分析了海蜇鱼发多变、体型较大和常漂游于水域中上层的特点,提出用锚张网替代桩张网,使用大网目以扩大网口并在网口两侧加装柔性帆板以增大水平扩张。改进设计的海蜇帆张网经较大规模的海上生产试验在1997年取得大面积丰收。单船平均网次产量比原用桩张网增加3倍多。文章针对吕四渔场流速(2.5~3.5节)对网具规格及阻力、锚具重量和爬驻力以及渔船起网鼓轮绞拉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提供了经验计算式。文章指出,这种海蜇帆张网的推广、使用必须强化管理,以确保伏休制度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19.
20.
2007年5月17日~7月7日,应青岛金海丰水产有限公司邀请,笔者受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派遣赴斐济国进行海蜇养殖技术考察和人工育苗。从中国青岛到斐济国在长达46天的海上运输过程中,运载的500片海蜇螅状体健康,活动自如,无脱落。海蜇螅状体从中国到南太平洋斐济国的高温地区,万里长时间苗种运输成功,这是首次,为开发利用国外浅海海域资源,开展海蜇增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