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肥水的意义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也是贝类苗种入池前的最佳肥水时期。通过施肥,培养有益藻相,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对提高养殖动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池塘水温上升到10℃时,可以开始对鱼虾养殖池进行施肥,使水色呈褐绿色、油绿色或红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若水质清淡、呈现出黄色或淡绿色、  相似文献   

2.
一、肥水的意义 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春季也是贝苗入池前的较佳肥水时期.通过施肥,培养有益藻相,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对提高养殖动物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藻类在秋冬季时随着光照变弱温度降低会以萎缩、休眠的方式过冬,这种机制对于藻类的存活、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水温的降低,池塘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藻类密度下降。一、低温肥水的意义冬季可搭棚进行高密度、升温或保温养殖。在深秋、冬、初春进行水产动物的养殖已成为常事,水产动物摄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水温的降低,池塘中藻类生物量变少、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藻类密度下降。池塘藻类在秋冬季时数量自然减少,藻类随着光照变弱、温度降低会以萎缩、休眠的方式度过不良环境,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藻类的存活、繁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低温肥水冬季搭温棚保温或升温来养殖水产动物,常进行高密度饲养,水产动物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对水体溶氧需求  相似文献   

5.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因此,做好水产养殖动物的春季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建  余建 《科学养鱼》2003,(7):20-20
一、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强度,会影响到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一般而言,水温较高时,细菌对有机肥料的分解作用旺盛,肥效发挥较快,水温低时则相反。施肥后,达到肥水标准的时间随水温和天气情况变化而不同。一般晴天水温在22℃左右时适量施肥,4~5天后水色呈黄绿色时,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阴雨天,水质还未转浓,此时不能盲目追肥,以防止肥料在池中大量累积,造成鱼池缺氧。二、水体pH鱼池施肥效果与水的酸碱度密切相关,池水呈中性或微碱性时施肥效果最好,此时浮游生物生长最旺盛。如池底淤泥过厚,底质和池水呈酸…  相似文献   

7.
<正>一、低温肥水的意义传统的养殖观点认为低温期间不需要肥水,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没有低温肥水的好产品;②养殖动物吃食较少,水体污染不大;③低温藻类无法生长;④低温期间水产动物代谢降低。但是藻类植物是水体中原始  相似文献   

8.
钱华  吕响明 《水产养殖》2011,32(5):15-16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使渔业生产有一个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9.
正养殖水体水色对于养殖水生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水体的肥瘦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养殖动物的健康。"危险"水色会导致有害藻类繁殖速度快、消耗水体营养、影响有益藻类生长;藻类容易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氧、败坏水质;藻类死亡容易产生毒素、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有害藻被摄食后不易消化、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经常进行肥水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水体的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养殖先养水,水好鱼虾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放苗前的肥水及养殖过程中的水色调控,也成为确保养殖成功的头等大事。但是,一般的肥水产品因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的限制,都是采用有机粗肥与无机肥配制而成。在肥水的同时也给池塘  相似文献   

11.
赵宇江 《水产养殖》2012,33(11):56-56
10月份开始,随着气温、水温的下降,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量也开始逐渐下降,同时水产动物的疾病也逐渐减少.疾病的减少往往会让我们的养殖户"放松警惕",忽略了进行水产动物的保健工作.其实,在养殖动物"未病"的情况下,才是进行养殖保健的最佳时期,而越冬前的保健对整个养殖过程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6—9月份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1、看水施肥 要随时巡塘,观察水色,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如水色发黑,透明度较低,水有异味或池鱼严重浮头,要停止投肥,并及时加、换新水;如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池水肥度适宜,可暂不投肥;如水色清淡,透明度较高,要适当加大投肥量。以饲养链、鳙鱼为主的池塘,可用工畜混合粪肥发酵肥水的方法,使池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养殖观点认为低温期间不需要肥水,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没有低温肥水的产品;②经典的水产养殖书籍很少以中国南方地区作为目标地区;③传统的水产养殖很少采用升温或保温养殖措施;④低温期间水产动物代谢降低。  相似文献   

14.
鱼池施肥的吕的。是为了使水中增加各种营养物质,促使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满足鲢、鳙等鱼的饲料需要。以鲢、鳙为主体鱼的鱼池应施肥,一般每亩施粪肥150~250公斤,用作基肥,以后根据水色来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如水色深,带黄绿色或褐绿色的是肥水,  相似文献   

15.
明晶 《科学养鱼》2006,(5):76-76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与此同时,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随温度的升高也会大量繁殖,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并流行。因此,在春季对养殖池塘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视。越冬水产动物经过长时间的低温生存与适应,其体力消耗、抗环境变异能力降到  相似文献   

16.
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水色是水质的晴雨表,水色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质的变化,不良的水色变化预示着水产养殖将面临着风险或损失,如发现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不良的水色变化将会给水产养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观察水色变化虽然有时没有水质化验数据科学,但观察水色变化更及时、更方便、更容易普及。本文总结了当地的操作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些不良的水色变化及水质管理,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寒潮的频繁来袭,给准备上市或准备过冬的水产动物造成了严重威胁,降温时间过长会直接冻死养殖鱼虾,而在水温回升时,各种病害、病毒被大量激活,极易引起病害暴发。因此,当前水产养殖应加强防范措  相似文献   

18.
<正>水色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的优劣,水生动物病害的状况与水质的优劣有直接关系。良好的水色可以增加水体溶氧、稳定水质并降低有毒物质含量、减少水温波动降低养殖动物应激的作用。高温季节因为投饵量大,养殖动物代谢旺盛,使得水体中残饵、粪便、有机废物不断增加,可能导致水中藻类的过度繁殖,一旦藻类老化,则会使水质异常,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以下就常见不良水色及其危害与读者探讨,并提出调节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2006,(4):81-81
一、水产养殖生产中为什么要肥水?水产养殖中肥水的本质就是增加水体内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提高水体本身的增氧能力,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保证鱼虾蟹贝生命活动;第二,直接增加了饵料生物的数量,为养殖动物提供营养优良的食物。二、水产养殖生  相似文献   

20.
入秋后,随着水温的下降,池塘养殖的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的发病频率及危害急剧减少,如草鱼出血病、对虾的白斑综合症、鳜鱼暴发病及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春秋季常见病,在水温15℃以下时基本不再形成危害。但水产动物进入秋冬之后,是水产动物主要上市期,同时也是苗种放养期,频繁的拉网捕捞、并塘和放养等操作易使水产动物受损伤,再加上寒流的来临造成水温突变,如果秋冬季管理不善,措施不当,同样也会造成水产动物大量死亡。此外秋冬季大多数水产动物已摄食量很少或停止摄食,因此内服给药非常困难,而体外用药一般只对体表疾病有效,无法杀死体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