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河北省涞源县一家鲟鱼养殖场突发疾病,且出现大量死亡。为确定病原,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鱼的肝、肾和脾中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经28℃培养后,上述三个组织中均分离获得大量形态一致菌落。肝、肾和脾分离的病原菌分别编号为LY160816L、LY160816K、LY160816S,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rD 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结果为海豚链球菌。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导致该场鲟鱼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是感染了海豚链球菌。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中旬,我市所辖的永定棉花滩、灌洋、上杭金山、新罗万安等水库养殖网箱,新罗、永定城郊部分鱼种池塘相继发生草鱼大面积暴发性死亡。影响二县一区,涉及水库水面近12万亩,有80多户养殖大户近2万米。养成网箱和3个苗种场受损,死亡大规格草鱼种约100万尾。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0月份湖北的郑店、洪湖等地,鳜鱼疾病大面积暴发,很多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提前捕鱼上市。笔者对郑店、洪湖鳜鱼暴发疾病进行调查与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中一例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养殖情况池塘面积10亩,亩放养体长4厘米以上的鳜鱼苗1200尾,以从广东省购买的鳜鱼苗为主,养殖水深在1.5~2米。二、疾病情况及诊断分析患病鳜鱼食欲减退,少数在池塘离群独游,在水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入夏以来,东平湖网箱养殖鳜大面积暴发一种以充血、出血和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暴发性疾病,给许多养殖户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全国海水养殖会议提出在沿海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以来.15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从养虾整个生产和总体技术水平看;对虾养成(商品虾养殖)。人工育苗和亲虾越冬基本都是成功的。对虾病害尽管是...  相似文献   

7.
大连地区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1994年-1995年大连地区由杆状病毒引起的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实验中国对虾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病虾和人工感染的虾组织病理相同,在胃、皮下、类淋巴、造血组织、鳃、中肠、后肠、肝胰腺、心脏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干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中都可观察到显著胀大,呈空泡状或被苏木精浓染的细胞核。胃是病理变化出现最早且最严重的器官。在电镜下,胃、甲壳下上皮细胞核中可见大量长270~350nm,宽100~120nm的杆状病毒颗粒,细胞核、线粒体出现胀大,嵴断裂、消失情况。干细胞、上皮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为靶细胞。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5月上旬 ,江西奉新某养殖场的鱼大批暴亡 ,笔者通过对病死鱼剖检 ,细菌分离及细菌鉴定等工作 ,确认该病原菌为嗜水性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   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江西奉新一个体养殖场占地约 2 0亩 ,分为 4个鱼塘。其中一个鱼塘水质呈黄绿色 ,其内所有鱼类 ,包括鲫鱼、鲢鱼、草鱼、鲤鱼 ,甚至泥鳅都暴亡于水面上 ,死亡率为 1 0 0 % ,损失惨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死鱼全身出血 ,呈典型的败血症病变 ,有的角膜混浊 ,甚至失明。   2 .病理变化病死鱼剖检症状为 :肌肉出血 ,肝、脾、肾、心肌…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进行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与健康虾比较,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减少,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对人工感染试验病虾跟踪检测显示,对虾在病毒感染后24h,出现AKP升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下降,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出现变化的血液指标增多,变化幅度也急速增加。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是杆状病毒急性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患病虾在营养物质代谢、抗病力、消化、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迅即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的新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中国大陆大面积发生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以来,科技人员和养虾业者就开始了对该病的防治研究与试验,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渗水养虾、井水养虾、蓄水处理后养虾等不同的养殖方式,加强苗种质量中检测和苗种的选用,加强饲料质量管理、饲料的投喂一以及水质控制、药物的使用等,使中国对虾的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走出了对虾养殖的低谷。但对虾疾病仍然是养虾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生产不稳、风险极大。为此,作者根据近几年养虾的实践,结合各地的经验,对对虾疾病防治提出以下新见解和防冶技术:一、混…  相似文献   

11.
对虾暴发性白斑病毒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国内虾病工作者 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即造成对虾暴 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无包 涵体病毒。但由于不同学者研究方 法及侧重点不同,对此病毒的叫法 不一、分别为:“白斑杆状病毒 (White spot baculovitus,WSBV)” “皮下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tetic Necrosis Baculovirus, HHNBV)” “对虾白斑综合病(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对虾 杆状DNA病毒(PRD…  相似文献   

12.
自然死亡是影响中国明对虾资源群体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传统的自然死亡与交尾死亡是构成野生群体自然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对放流群体,突然死亡、被捕食死亡、纳潮死亡和非法捕捞死亡作为特殊的自然死亡同样影响放流群体的数量。就放流群体而言,迫切需要寻找适合中国明对虾自然死亡系数估算的方法,以及开展放流后至开捕前群体自然死亡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舟山市部分养殖场池塘养殖的文蛤、蛏子、毛蚶等贝类在短时间内发生大批死亡,死亡率分别达到20%至90%不等。现将死亡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规模性池塘精养对虾工作起步较快的地区。1979年,由地区水产局技术人员在饶平试验养殖面积1.7亩,1982年市水产研究所在达濠开展了连片110亩生产性试验(全区养虾面积共227亩)。1982年南方三省养虾会议在汕头市召开,推动了我区养虾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传播途径和可能寄主的研究结果以及养虾群众的虾病防治经验,提出了以下主要防治措施: 1、养虾开始前彻底消灭虾池中可能存在的底栖甲壳类,养虾生产中切实防止池外虾蟹进入虾池。 2、对虾养殖池内引进一定数量的斑尾复(鱼段)虎鱼,消灭患病对虾和其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可能寄主。 3、养虾过程中定期使用ClO_2消毒,控制虾池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优质饲料,优化养殖环境。三年来,在近千亩左右虾池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养虾业绩,最高单产150kg/亩。  相似文献   

16.
甲鱼暴发性死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因水质恶化氨氮硫化物中毒引起,另一方面由腮腺炎病或者水质恶化与腮腺炎并发引起。氨氮中毒和水质恶化与腮腺炎并发引起暴发性死亡一常发生在冬春季节,温室或利用温泉的大棚内。腮腺炎病引起暴发性死亡,则在夏秋季节.发生在露天池。由腮腺炎病和水质恶化与腮腺炎并发引起的暴发性死亡,具有来势凶猛、传染蔓延快、恶性突变等特点。症状:①前者无伤无痕,底板无明显异色呈自体色,肝脏呈黑灰色,口鼻、肛门无流血现象。②后者有口鼻、肛门流血,生殖器脱胆外露,四肢、颈部、腹部水肿,底板有…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6月,陕西省陕南、关中多地出现鲤鱼暴发性死亡现象。16日我们接到汉中市水产试验站急切求助电话,汉中市多地发生鲤鱼种大量死亡,5天左右仅汉中市水产试验站鲤鱼种死亡就达1万多千克,规格200尾/千克左右;6月23日,西安市临潼区新丰渔场发生鲤鱼暴发性死亡现象,不到一周垂钓池及鲤鱼成鱼养殖池死亡8万多千克。我们对两个场站发病鱼池水样和病鱼样品进行采集、会诊、分析,初步判断鲤鱼种、鲤成鱼暴死是由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立即采用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或生石灰、并投喂抗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9月4日,笔者接到江西省余干县大湖口一养殖户电话,反映其鱼塘存鱼发病严重,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笔者于当天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六安地区各地相继发生了一种暴发性鱼病,该病流行广、来势猛、危害大,给养鱼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1 暴发性鱼病流行的特点和症状 该病危害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