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即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仔猪断奶、饲料突然改变或长途运输、气候突变、气温低等应激情况下,猪抗病力降低,易诱发该病。若诊疗不及时或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会因继发或混合感染引起死  相似文献   

2.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猪场的常见和多发病,不但可直接造成猪发病或死亡,而且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流行性感冒、伪狂犬病等并发或继发,严  相似文献   

3.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又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是继蓝耳病之后又一种新发现的猪的重要传染病,其发病机制类似于艾滋病,是可以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经过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1周后病猪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特征为贫血、高热和黄疸。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以贫血、黄疸、消瘦和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很相似,在临床上诊断这两种疫病容易混淆,致使养殖户和同行们在用药和治疗上存在误区,治疗效果不佳,给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猪场的常见和多发病,不但可直接造成猪发病或死亡,而且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流行性感冒、伪狂犬病等并发或继发,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重要疾病。由于我国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该病流行和危害日渐严重,应引起广大养殖户足够的重视。一、流行情况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等)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传播,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青海省4个地区12个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应用间接血凝对不同猪场639份血清进行了检测;对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15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了分型.结果4个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最高阳性率为58.73%,最低阳性率为0,平均阳性率为25.19%;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患病猪的肺脏和腹膜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经生化试验和PER鉴定,确定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型结果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QH0804)和7型(QH0811).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4个地区一些猪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和发生.这一结果为该地区有效控制该病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D)是国际公认的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经济影响性疾病,是养猪业的三大疾病(猪瘟、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之一。本试验在日粮中添加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修复粉剂——“免疫修复金粉”,以观察其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便于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方法。【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副猪嗜血杆菌5型超声裂解后,致敏双醛处理的健康绵羊红细胞,制成副猪嗜血杆菌5型间接血凝诊断液,检测该诊断液的活力及特异性。【结果】该诊断液特异性强,仅与副猪嗜血杆菌5型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活力也比较高,达到1:512以上,可以用其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结论】该间接血凝诊断液成功制备为广大兽医化验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方法,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为主要特征,并能引发多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病原与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PCV)在猪体内变异产生PCV—Ⅰ型和PCV—Ⅱ型,近年来流行的猪圆环病毒病被确定为PCV-Ⅱ型感染所致。PCV—Ⅱ型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HPS)在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已从多个省市地区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HPS的血清型复杂,用传统的方法往往不能达到对其快速准确鉴定的目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血清型HPS毒株其毒力和致病力存在差异,因此,找出一种敏感性、特异性与重复性都非常良好的分型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以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E2作为捕获抗体,兔抗副猪嗜血杆菌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通过方阵滴定优化夹心ELISA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验证以及临床样品的检测应用。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中单克隆抗体1E2最佳包被浓度为3.434μg/m L,兔抗副猪嗜血杆菌多抗的最佳稀释浓度为3.350μg/m L,用10 mg/m L明胶37℃封闭1 h优于其他封闭液,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多体最佳使用浓度为1∶4 000。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可检测出15个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原,而与其他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测出副猪嗜血杆菌的最低菌落浓度为1×106cfu/m L。利用该检测方法对临床115份副猪嗜血杆菌可疑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可检出83份阳性样品,检出的阳性样品数高于细菌分离及PCR鉴定方法。上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好并可应用到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正>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l~4月龄仔猪。该病的特征是发生坏死性肠炎,出现严重下痢,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一、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仔猪,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生。该病主要由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土壤等传播,健康猪摄入经污染的饲料等可感染发病。另外,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乳猪  相似文献   

14.
许英民 《科学种养》2008,(11):43-44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猪巴氏杆菌病、锁口风,临床上以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呼吸困难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该病分布很广,常继发其他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猪塞尼卡谷病毒病,又称猪原发性水疱病、猪原发性疱疹病,是由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中的塞尼卡谷病毒(又称塞尼卡病毒A)引起的猪的一种新发传染性病毒性疾病,跛行、厌食、嗜睡、发热,口、鼻吻、蹄部冠状带等部位出现水疱,与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疹和水疱性口炎在临床上难以区分。2007年,加拿大发现了塞尼卡谷病毒引发的猪原发性水疱病临床病例。2015年以来,该病在巴西、美国、哥伦比亚、澳大  相似文献   

16.
陈淑芳 《科学种养》2010,(12):44-44
<正>猪伪狂犬病系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症状。新生仔猪除表现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妊娠母猪感染后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现将一起规模猪场暴发伪狂犬病的病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发病情况发病猪场共有6010头猪,其中有143头哺乳仔猪发  相似文献   

17.
<正>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猪是目前公认的惟一的易感动物。蓝耳病病毒易变异,同一猪场可能存在不同基因序列的毒株,基因重组是其进化的重要遗传机制,现在国内诸多检测结果表明,该病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流行。2014年2月,泰安市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了疑似猪蓝  相似文献   

18.
郭秀卿 《科学种养》2012,(11):46-46
猪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主要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不同猪群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不同品种、年龄的猪群都可感染,以妊娠母猪和幼龄仔猪最易感。妊娠母猪表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新生仔猪出现关节肿大、肺炎、肠炎、脑炎和结膜炎;种公猪出现睾丸炎、附睾炎、  相似文献   

19.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家畜、家禽、鼠类以及人类共患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自然发病以猪、绵羊和家兔较多,牛和山羊次之。发病后仔猪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一般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  相似文献   

20.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以高烧、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