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鹏 《科学养鱼》2020,(9):18-19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的不断提档升级,精养塘主养名特优品种的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较为普遍,而常规品种也因成本较低、物美价廉、市场销量高而具有一定的养殖优势。本文总结实践经验,介绍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生态立体养殖、应用微孔式增氧机、科学施用微生态制剂等技术措施,养殖常规品种实现节能减排和高产高效的技术模式。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市绿源水产养殖公司2005年采用围塘塑料大棚进行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每667m^2养殖产量达到366.87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文主要介绍该公司围塘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蟹塘种稻模式是利用生态互惠共生原理,通过修建蟹塘工程设施,在蟹塘种植特种高秆稻品种,集成河蟹养殖和水稻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河蟹、稻谷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利于养殖池塘生态修复、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综合效益。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积极对蟹塘  相似文献   

4.
正一、技术名称鲜鲩"345"现代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二、技术概述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鲜鲩"345"现代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3"是指草鱼三级养殖模式,第一级是草鱼花养至鱼苗,第二级是草鱼苗养至草鱼种,第三级则是草鱼种养至成鱼,并经过运动瘦身吊水30天以上出塘。"4"是指4化养殖管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养殖管理。"5"是指建立安全(safety)、标准(standard)、稳定(stable)、新鲜(fresh)、美味(delicious)的5S鲜鲩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我县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教授到桐庐举办培训班等活动使河蟹养殖户养殖技术有了明显提高,通过专养河蟹,养殖平均亩纯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为了挖掘蟹塘养殖潜力,充分利用蟹塘养殖空间,我们在2013年进行了河蟹青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研究,通过研究探索该混养模式,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蟹塘养殖经济效益,缓解养殖户在养殖中期只投入无产出的经济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各地掀起一股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热潮,高 产、增收纪录不断突破。为实 现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 健康发展,湛江市健康对虾养 殖试验示范基地在实践中摸索 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封闭 式生态养殖,并取得了较为理 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 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第一造利用38.6亩水 面(3.8亩塘7口,2亩塘6 口)。在养殖过程中,池塘采用 全封闭式的淡化养殖模式,施 加大量有益细菌及采用相应的 配套措施来养殖南美白对虾。 于2001年4月10日及16日分两批放苗,密度为3.5万尾…  相似文献   

7.
生态养殖模式是保持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健康、高产养殖,现就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度煌 《水产养殖》2010,31(3):39-39
<正>在浙江台州沿海调查时发现,三门湾一带兴起泥蚶、对虾、锯缘青蟹、缢蛏混养模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围塘蓄水贝类精养技术模式很值得借鉴,笔者就池塘混养  相似文献   

9.
付鹏 《科学养鱼》2023,(1):35-36
<正>为进一步探索池塘养蟹的高效模式,笔者于2021年指导科技示范户采取投喂河蟹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混养“调水鱼”、施用微生态制剂的“精养+生态”模式,获得了良好养殖成效。现将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放养前准备面积15亩,东西走向,池深2米,池坝内坡度1∶3;池埂坚实,底质为壤土,  相似文献   

10.
张彪  李秋霞  蔡其伦 《水产养殖》2023,(11):63-64+69
<正>池塘渔业生态养殖,要遵循生态循环和再生的原则,有机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形成资源合理循环利用,实现生产链良性循环。近年来,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逐步实行限养、禁养政策,还原自然增殖。池塘养殖是人们所需淡水水产品的主要来源,而生态养殖的水产品品质高、口感好,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也是供不应求。现介绍生态高效池塘养殖五要素。  相似文献   

11.
种草养鱼是利用鱼塘的塘坡、塘埂、空闲地种植高产优质的青饲料养鱼,多余的草喂养猪、禽、而猪、禽粪养鱼的一种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减少水体污染,节省成本,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马庄乡渔场进行种养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取得成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兴化地区水面资源丰富,广大渔农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展河蟹养殖生产。随着养蟹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了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养生态蟹"的转变,摸索出一套河蟹亩产量120千克以上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放养前池塘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0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塘形状为东西向长方形,池塘四周沟宽5米,沟深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探索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模式,2014年我们在凤台县顾桥渔场,按照80∶20放养模式,成功地开展了池塘主养工程鲫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50亩(3口塘),池深2.5米,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每口塘配备1.5千瓦的增氧机2台和投饵机1台,配套罗茨鼓风机,每口塘底布设微孔增氧盘30个。2.水源水质养殖水源来自西淝河支流港河和淮河支渠永幸河,水质清新、无污染,p H值7.5~8.5。3.清整消毒鱼种投放前15天,排干池水,铲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来,海陵区水产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养殖面积小、养殖管理精、经济效益高的“小精高”养殖模式,养殖最为成功的是海陵区苏陈镇双安村养殖大户顾冬,2021年将266亩河蟹池塘改造成17个20亩左右的锅底小塘口,以“河蟹雌雄分养为主、混养次之”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亩效益可达万元。现将其中3个池塘2023年的养殖情况及养殖效益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依据养殖期“零排放”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形成锅底塘,  相似文献   

15.
对虾养殖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存在的许多危及产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如盲目追求高产、技术混乱、种苗质量差、超密度养殖、病害流行、滥用药物、环境污染、造成公害、养殖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等问题。文章指出,当前对虾养殖无论采用哪种养殖模式,都要面对现实,必须进行无公害健康养殖,这是今后水产养殖业的唯一出路,是发展的趋势。阐述无公害健康养殖的要领以及与HACCP的管理体系;特别在整个养殖系统工程,针对种苗,水质环境、饵料、肥料、药物的有关规定,提倡循环水生态精养模式,地膜防渗过滤海水精养模式,零污染养殖模式,并对当前对虾无公害健康养殖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红火的消费市场直接带动了小龙虾养殖面积逐年递增,进而也衍生了各式各样的养殖模式,如稻田养虾、藕塘养虾、虾蟹混养、池塘精养、鱼虾轮作等.不同的养殖模式有其相应的特点,但无论是哪种养殖模式,追求生态、健康、高产、高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以下就池塘高效生态养殖小龙虾的相关技术,在修整池塘与清塘、把控苗种质量及密度、提高早期成活、定期补钙解毒、加强投喂管理保障规格、增氧增产提高效益、科学防控病害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汤道红 《中国水产》2009,397(1):31-31
江苏省淮安市传统的池塘主养草鱼,放养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投入较大、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在300kg~400kg,年利润在800元/亩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开展研究与推广“池塘双季高产高效主养草鱼技术”,其要点是投放大规格优质草鱼鱼种,配套渔业机械设备,应用颗粒饲料,采取一年放养二次大规格鱼种、捕捞二次(可干塘捕捞)的方式,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双季高产模式,从粗养粗放型向精养集约型发展,促进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河蟹、青虾生态养殖是安徽省芜湖市水产特色养殖主导产业,为充分挖掘养蟹池塘生产潜力,不断提升池塘生态养殖综合效益,2018年笔者在养殖基地选择了两口蟹塘套养青虾,采取"种草移螺、科学稀放、生态混养、调水防病"的虾蟹生态套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今后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渔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养殖模式是保持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健康、高产养殖,现就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一、放养前准备工作 1.试验池条件:池塘存离海较近的高潮位区,不受大海潮的影响。底质为泥砂底质,土壤pH值酸性(改良前),海水盐度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