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环虫病为水产常见多发病,多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水温20~25℃,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指环虫病从几年前的鳗鱼高发,扩展到现在四大家鱼普遍发生,水产动物指环虫病泛滥。指环虫的平均寿命为1个月,每条指环虫平均每天吸0.5毫升的鲜血,鱼类的血液量约为体重的1%~3%,一条100克的鱼血即使是3克,6条指环虫可以静态吸光鱼血,由此可见指环虫的危害之大。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7月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如下,供业内参考,并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1病害1.1发生病害的品种淡水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鱼、罗非、鲟鱼和中华鳖;海水养殖有牙鲆、大菱鲆、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共14个品种。1.2发生的疾病种类病毒性病有出血病、白口病、白斑病、淋巴囊肿和红肢病5种;细菌性病有赤皮、烂鳃、肠炎、烂尾病、腐皮病、黑体病、红体病、腹水8种;寄生虫病有绦虫病、锚头鳋、三代虫、孢子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和异钩虫病8种;营养性病有白化病1种;水质污染危害1种,共计发生23种病害,同比增加15%。1.3非测报区情况淡水的水霉、三毛金藻在本月份出现,发病水温在20℃以上,应引起重视。2各养殖对象的发病情况2.1草鱼平均发病率4.85%,同比增加4.49%;平均死亡率0.68%,同比降低3.25%。计发生赤皮、烂鳃、肠炎、锚头鳋、三代虫、出血病6种病害,其中三代虫病发病率最高,为21.8%,死亡率最高的是烂鳃病,为3.9%。2.2鲤鱼共发生出血病、肠炎、烂鳃、孢子虫、三代虫、车轮虫、斜管虫、绦虫病和指环虫9种病害,平均发病率为3.35%,同比增加3.26%;平均死亡率为1.03...  相似文献   

3.
一、4月份病害流行情况 2013年4月,危害广西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有出血性败血症、赤皮病、烂鳃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锚头鳋病、孢子虫病、鱼鲺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水霉病、缺氧、农药中毒和鳖穿孔病、疖疮病、红底板病及对虾偷死病18种,因病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重量34万千克,经济损失281.8万元,其中对虾偷死病29.8万千克,经济损失238.5万元.  相似文献   

4.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5,30(6):27-27
高锰酸钾高 锰酸钾杀菌力强,能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多用药浴法:以10mg/L浓度浸洗病鱼1~1.5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min.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相似文献   

5.
一、11月病害发生情况 2012年11月,危害广西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有对虾偷死病,鱼细菌性出血性败血症、溃疡病、烂鳃病、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肝胆综合症和鳖穿孔病11种,因病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重量175.6万千克,经济损失2383万元,其中对虾130.8万千克,经济损失1830.9万元.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动物的蠕虫病是由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特别是指环虫病、三代虫病,流行广,发病率及危害性有逐年增长之势.  相似文献   

7.
王志迁 《内陆水产》2001,26(5):44-44
1 体外鱼病的预防一般采用定期用药遍洒鱼池。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用量1克/米3。生石灰水每667米2水深1米施生石灰15~20千克,可改良水质,杀灭水中致病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预防寄生性鱼病,如鳃隐鞭虫、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和中华鳋病等,每月或每两月进行1次,使池水呈0.7克/米3浓度(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之比为5∶2)。敌百虫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呈0.2~0.5克/米3浓度,对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的幼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体外鱼病药物预防还可采用食场消毒法进行。在使用时要使药物充分溶…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暗纹东方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刺激隐鞭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等症,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供广大养殖工作者参考。1小瓜虫病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孢,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效果显著。(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0.7克/米3全池泼洒,效果显著。2指环虫病病因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发此病。症状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治…  相似文献   

9.
指环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寄生于海水和淡水鱼类,少数寄生在甲壳类、头足纲、两栖类及爬行类,种类有900余种以上。指环虫病为水产常见多发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传播,多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水温20~25℃,不少种类指环虫能引起鱼类严重的疾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指环虫分布1.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1973,(7):13-14
表1几种防治鱼病的常用药物┌──────┬──────────────┬───────────────────────────────┐│药名 │浓度 │可防治鱼病种类 │├──────┼──────────────┼───────────────────────────────┤│敌百虫 │百万分之1~2(用量见表3) │主治:指环虫、三代虫。 ││ │ │还可治:车轮虫、锚头蚤。杀灭红虫、蚌、虾、鱼鲡、水铁子、螺丝。 ││ │ │可预防烂鳃病、肠炎、赤皮病。 │├──────┼──────────────┼──…  相似文献   

11.
正阿苯达唑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防治淡水鱼类体表寄生的指环虫、三代虫、黏孢子虫及海水鱼类寄生的双鳞盘吸虫、贝尼登虫等。甲苯咪唑主要用于治疗鱼类指环虫、三代虫等单殖类吸虫。从防治对象不难看出它们均属于抗蠕虫药物,但甲苯咪唑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斑点叉尾鮰、大口鲇禁用,而阿苯达唑却未标注对斑点叉尾鮰、大口鲇禁用  相似文献   

12.
一、8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8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比上月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发期.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纤毛虫病、孢子虫病、鳜鱼锚首虫病、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鱼鲺和蟹弧菌病、鲍脱板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及缺氧泛塘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鲮鱼、罗非鱼、鲫鱼、鲈鱼、鲢鱼、鳙鱼、对虾、罗氏沼虾共12种;在局部地区养殖扇贝不明病因病、高体师鱼和眼斑拟石首鱼本尼登虫病、广东鲂不明病因病和石斑鱼细菌性肠炎病发病率高于40%,鲍苗脱板病死亡率14%,广东鲂不明病因病死亡率40%,黄鳍鲷指环虫病死亡率32%.……  相似文献   

13.
赵文明  邹奇志 《内陆水产》2002,27(10):29-30
4市售专业鱼用杀虫药物此类杀虫药物由鱼药生产厂家生产,在商品说明上一般指明为水产专用杀虫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包装较精美,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使用剂量较小,单位价格比较低廉。在包装形式上,上世纪90年代多为粉剂袋装,每袋100~500克不等,本世纪以来多为乳油剂或水剂瓶装,90~200毫升不等。这些杀虫药物一般均有较广的杀虫谱,对鱼体寄生的中华鳋、锚头鳋、鱼鲺、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孢子虫、绦虫以及水中的松藻虫、水蜈蚣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类杀虫药物商品名称多种多样,如灭虫精、灭虫灵、敌鱼虫、鱼…  相似文献   

14.
<正>一、近年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现状近年来,水产养殖动植物的各种暴发性病害时有发生、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动植物每年由病害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为数百亿元以上。对养殖鱼类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有:草鱼出血病、疱疹病毒病、鲤春病毒血症、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虹彩病毒病等病毒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爱德华菌病、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水霉病等细菌、真菌病;刺激隐核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寄生虫病等。  相似文献   

15.
在对比三代虫与指环虫形态特征区别基础上,介绍了台湾泥鳅三代虫病的诊断方法、发病症状和危害状况,并提出了用10%甲苯达唑全池泼洒和阿苯达唑粉饲喂等有效的三代虫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圆口铜鱼( Coreius guichenoti)船体网箱饲养经验,总结了养殖过程中多种鱼病(小瓜虫、疖疮病、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水霉病、肝胆综合征、应激性出血病、头槽绦虫病、赤皮病、腐皮病、斜管虫、钟形虫和锚头鳋等)的发病特征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渔业》2013,(5):71-71
3-4月病害发生情况 3~4月份,广东省水产养殖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水霉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瞥疖疮病和红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8月,笔者接诊3例黄颡鱼患卵甲藻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病的病例,通过1~2个疗程的治疗除一例无效外,另2例基本治愈。现把诊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患病黄颡鱼食欲下降,鱼在塘中离群独游,许多鱼在人靠近时也不离开,喜欢群集于进水口区,有的头朝  相似文献   

19.
三代虫(Gyrodactylus)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三代虫目、三代虫科,一般寄生于海水和淡水鱼类的鳃、体表及鳍条。三代虫与指环虫一样具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种类较多,已报道的种类达400余种。三代虫个体大多较小,虫体长叶形,体长一般为0.2~1.0毫米,运动方式如尺蠖。虫体前端1对头器,无眼点;后端为几丁质组成的伞状后吸器,其上有1对中央大钩和8对边缘小钩;虫体中部的胚体内有1~2代子代。  相似文献   

20.
研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感染的单殖吸虫的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为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到2016年7月,剖检贝加尔雅罗鱼296尾,共感染了6种单殖吸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 Linstow,1878)、双髻指环虫(D. sphyra Linstow, 1878)、小刺指环虫(D. micracanthus Nybelin,1937)、多小枝指环虫(D. ramulosus Malewitzkaja,1941)、普氏三代虫(Gyrodactylus prostate Erergns,1963)和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 Achmerov,1974);贝加尔雅罗鱼单殖吸虫的总感染率为20.27 %,平均感染强度为3.05只/尾(1~18只/尾),平均感染丰度为(0.62±2)只/尾;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仅占2.36%;各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均小于10%,平均感染强度均小于5,其中小刺指环虫为优势种;在5个体长段中,在14cm≤L<16cm体长段感染单殖吸虫的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最高;体长段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结果相差不大,不同体长段宿主中单殖吸虫种群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体长段14cm≤L<16cm与16cm≤L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其余体长段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