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乾育520(试验名称乾鼎178)是由河北乾鼎种业有限公司以TH34为母本,TH36为父本通过多年试验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乾育520的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521.5kg/hm2和9285.2kg/hm2,其分别比郑单958(对照)增产5.7%与4.2%;2018年生产试验,其平均产量为9280.7 kg/hm2,比郑单958增产5.2%;同时其品质、抗病性、抗倒伏性等均良好。2019年申请河北省夏播4500株/亩组玉米品种审定,并通过了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198041。该品种适宜种植地区为河北省唐山、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5个甜荞参试品种在环县甜荞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榆荞4号折合产量1553kg/hm2,较对照美国甜荞折合产量1277kg/hm2增产21.6%;西农9976折合产量1477kg/hm2,较对照增产15.7%;宁荞1号折合产量1437kg/hm2,较对照增产12.5%。以上三个品种增产较对照均超过10%,建议在环县甜荞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在引进的12个青贮玉米新品种中,以北农青贮208、雅玉青贮26、大京九26、豫玉22号4个品种表现良好,长势健壮,没有发生倒伏,病虫害很轻。籽粒产量以北农青贮208处理为最高,是10722 kg/hm2,较对照豫玉22号(CK)处理高1328 kg/hm2,增产率14.1%,鲜草产量以雅玉青贮26处理的最高,是97489kg/hm2,较对照豫玉22号(CK)处理增产9798kg/hm2,增产11.2%。各品种的抗旱性、抗寒性,丰产性有待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安定区气候干旱,土壤肥力差,肥料利用率低。选择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并对化学肥料减量施用。结果表明,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时,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25%,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000kg/k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是4287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3960 kg/hm2,增产率10.18%;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0kg/k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为4126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2350kg/hm2,增产率6.04%。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35%,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000kg km2+化肥减量35%处理的产量是3975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840kg/hm2,增产率2.16%;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0kg km2+化肥减量35%的产量为38120kg/hm2,较对照增产-790kg/hm2,增产率-2.03%。因此,在马铃薯的生产中,应注重对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8个苦荞参试品种在环县荞麦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其中定苦1号折合产量2506.7kg/hm2,较对照增产33.57%,居参试品种第1位;冀苦荞2号折合产量2306.7kg/hm2,较对照增产22.91%,居参试品种第2位;六荞2号折合产量2036.7kg/hm2,较对照增产8.53%,居参试品种第3位;冀苦荞1号折合产量2030.0kg/hm2,较对照增产8.17%,居参试品种第4位。这4个品种整体表现落粒性轻、抗倒伏、抗旱、抗病、产量高、抗逆性强,建议在环县苦荞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油料产量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此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筛选出适宜的大豆品种特列此试验,通过研究适宜大豆复合种植中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今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偏少,造成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影响整体产量,大豆未受到影响它的成熟度较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玉米各处理平均产量9252kg/hm2(8755.5 kg/hm210164.0kg/hm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从大豆产量结果来分析,佳禾2号折合产量2829kg/hm2,比对照增产34.5kg,增幅22.4%,居第一位;陇黄3号折合产量2640kg/hm2,比对照增产21.8kg,增幅14.2%,居第二位;冀豆17折合产量2590.5kg/hm2,比对照增产18.6kg,增幅12.1%,居第三位,中黄30(ck)折合产量2320.5kg/hm2,居第四位,东豆027折合产量1186.5kg/hm2,比对照减产75kg,减幅48.7%,居最后一位。综上所述佳禾2号及陇中系列的品种经济性状较好,倒伏程度低、抗旱性好、产量高,适宜我们区域生态环境下种植,东豆系列品种生育期长不能更好的完熟,建议明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7.
金塔县进行的10个春小麦品种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0品种中,酒春6号、441折合产量分别为10171.5kg/hm2、9838.5kg/hm2,较对照增产8.6%、5.1%,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建议下年开展品种示范种植,以验证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进品种产量、抗病性及营养含量测试的优选试验,筛选出适合甘肃省中部旱作区种植新品种,冀张薯12号产量最高,为42300kg/ hm2,较陇薯10号(CK)增产6976 kg/ hm2, 增幅为19.75%,中薯22号产量为40868 kg/ hm2, 较陇薯10号(CK)增产5544kg/ hm2, 增幅为15.69%,青薯9号产量为40239 kg/ hm2, 较陇薯10号(CK)增产4915kg/ hm2, 增幅为13.91%。冀张薯12号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但对晚疫病抗性较差,中薯22号综合性状良好,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抗病性相对较好,青薯9号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居中,对晚疫病抗性好,建议在灌区及南部二阴区适宜扩大种植青薯9号,冀张12号与中薯22号在不同区域进一步试验的同时,适当加大冀张薯12号和中薯22号示范推广面积,并且加强晚疫病的防治,其他品种需进一步多区域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9.
安定区干旱少雨,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易造成环境污染。选用新型可分解抗旱保水剂,研究其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覆膜+“旱科威”处理,马铃薯产量为最高,是34733kg/hm2,较对照增产3700kg/hm2,增产率11.9%。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云麦7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度进行杂交,组合为:98D4-12/云麦42,并采用穿梭育种方法,经过11年选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新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445.30kg/hm2,比对照增产13.83%,增产点率75%; 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460kg/hm2,比对照云麦56增产9.9%。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9002。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260-2140米的山区、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潍玉6号是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以潍系639为母本、潍美5028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于2012年参加山东省玉米品种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普通组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表现突出,平均产量均较对照郑单958增产。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品种潍玉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3.
耐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单538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单53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A88为母本、郑T22为父本杂交组配的单交种.该品种在河南省2a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88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00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5%.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  相似文献   

14.
2019-2021年连续3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试验示范基地选取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研究了4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各品种在关中灌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同一年度间株高、穗位、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秆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有降低趋势,在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百粒重较大。关中灌区陕单650最佳种植密度为7.5~9.0万株/hm2,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东单60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行距配置对春玉米群体冠层环境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密度75 000株·hm-2条件下,采用3种行距配置模式(110~0cm双株紧靠、82.5~27.5cm大垄双行和55~55cm等行距型),比较研究玉米群体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行距配置显著改变了群体冠层中光、CO2、温度和湿度等冠层微环境,合理行距配置(82.5~27.5cm)的植株上部叶片较为直立,下部叶片平展,群体内光分布较为合理,CO2分布更为均匀,花后叶绿素相对含量、LAI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且高值持续期较长,生育后期下降缓慢,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较高,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亦优于其他2个处理。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大垄双行种植模式的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双株紧靠和等行距种植模式高3.33%和2.08%,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显著增加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吉林东部半山区玉米-大豆轮作、连作及4个氮肥水平(0 kg/hm2(F1)、90 kg/hm2(F2)、180 kg/hm2(F3)和270 kg/hm2(F4))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处理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籽粒产量方面均优于连作处理,而对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并未形成优势;F3、F4处理在株高、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产量构成及产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F1处理(P<0.05),高水平氮素(F3、F4)投入对穗粗、百粒重和籽粒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了秃尖长度,对行粒数及穗行数影响不明显(P>0.05);F3、F4处理较F1处理籽粒增产幅度达18.45%和16.52%。为此,在吉林东部半山区玉米轮作系统的氮肥施用量以180 kg/ hm2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满足市场对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需要,[方法]以圣68为母本、圣62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单交种圣瑞999。[结果]2011-201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0035.7 kg/hm2,比对照郑单958(CK)增产6.3 %。201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336.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2013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倒性突出、耐密性好、品质优良。适宜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山西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密1号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18 291.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4.4%,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1%;强盛19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16 35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0.1%,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3%。而且高密1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宜密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产量居第5位的强盛29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综合性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品种陕单609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4.5(D1)、6.0(D2)、7.5(D3)、9.0(D4)万·hm-2 4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干物质、氮素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1到D4密度区间,2个品种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D4密度下最高,分别为13 660.5和13 452kg·hm-2。与D1密度相比,陕单609在D2、D3、D4密度下的产量分别增加16.75%、28.74%、35.34%;郑单958在D2、D3、D4密度下的产量分别增加16.38%、29.96%、37.06%。通过回归方程可知,陕单609最高产密度为10.238万·hm-2,郑单958为9.049 8万·hm-2。叶面积指数、光能截获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显著增大,而底层透光率显著减小。2个品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各器官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转运量(率)、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各器官中,氮素积累量、转运量与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呈显著性相关。说明,种植密度通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来影响氮素的积累与转运。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有助于增加光合面积、提高有效光能截获率、提高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量和转运量,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