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浙江省水产品总量的海洋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淡水养殖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浙江省水产品总量影响最大的是海洋捕捞产量,其次是海水养殖产量、淡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为保障浙江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收集到的89份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低产水平下,穗数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中产和高产条件下,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产量水平下,穗数与实粒/穗、千粒重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低产到中低产水平,单个产量因素的增加即可达到;中低产到中产水平,需要两个因素的同时提高;中产到高产水平,则需要3个因素共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目标产量水平,协调好产量因素构成,以获得理想的收获产量。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选取7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对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存在差异,镇麦168的生物产量居首位,达到1656.3 g/m2,但其收获指数仅为0.45,导致其籽粒产量不高;宁麦13的生物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与生物产量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依据小麦50%以上的胁迫产量变异来源于产量潜力的事实,采用 F.R.Bidinger (1987)的统计方法,介绍了水胁迫反应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2009~2010年抗旱鉴定产量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以产量潜力和限水产量在胁迫产量与产量潜力间的相对位置为自变量,以胁迫产量为因变量,得出回归参数,以此计算预期胁迫产量;以胁迫产量与预期胁迫产量的差作为水胁迫指数基础,并以平均回归标准差调整胁迫指数。结果表明:水胁迫反应指数可以解决抗旱指数与胁迫产量正相关、与产量潜力负相关的问题,可以用于小麦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杂交油菜蓉油3号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就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下控制性试验结果,分析了杂交油菜蓉油3号各产量构(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其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以及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单株产量同等重要,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中以角果数贡献最大,其次为每果粒数;在产量组成中一次分枝的贡献最大,其次为主花序;有效分枝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分枝高度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与经济产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亚麻纤维遗传相关性,对11个亚麻品种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全麻率和纤维产量4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进品种DIANE纤维产量最高,纤维和原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64,原茎产量在纤维物质积累中占主要成分,因此在纤维育种中注意原茎产量的选育同时要注意适当兼顾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3个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和有代表性的品种(系)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施肥水平条件下,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特别是收获指数呈正相关。最大LAI与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呈正相关,LAI大,籽粒产量高,但LAI过大,产量有降低的趋势。鼓粒期干物重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最大CGR与产量显著正相关。NAR和RGR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但二者和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大小基因型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小麦产量的构成取决于其产量因素,即亩穗数和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那么,产量的杂种优势与产量因素的杂种优势关系如何?我们在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有一个现象,即小麦杂种产量的杂种优势近似等于各产量因素优势之和。根据各产量因素优势之和来占算产量杂种优势,估算结果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实测值非常接近。例如北京农业大学1978年包括13个杂种组合的试验,三个产量因素的杂种优势分别为-0.5,7.3,  相似文献   

9.
利用11个小麦新品种(系),对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表型正相关也达极显著水平。生物产量的遗传潜力及与籽粒产量的密切程度均大于收获指数,说明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应是维持现有收获指数水平,主要通过提高生物产量,协调提高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浇灌与非浇灌2种处理下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产量性状与产量在相关程度上,以及产量性状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有一定差异,株高、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密切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不显著。产量构成中穗数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量的影响和重建油茶产量序列,可为油茶产量定量化预报和保证粮油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湖南省耒阳县1959—2016年气象指标数据和1965—1990年油茶产量数据,利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 ,建立了耒阳县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条件与油茶产量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单个物候期气象条件构建的产量模型中,以花期产量模型效果最优。以11个物候期的拟合产量作为因子构建的产量模型较单物候期气象条件建立的产量模型更优,此方法适用于重建油茶历史产量序列,重建产量数据与测产数据的对比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重建的油茶产量序列表明,耒阳县油茶产量呈减小趋势。21世纪以来,油茶产量波动幅度增大,且产量呈明显减小趋势,说明气候条件对油茶的不利影响在加剧。油茶产量存在4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调和权重法在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9年西安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和市统计局提供的产量资料,采用直线滑动均值和调和权重法进行模拟外推,计算出趋势产量Y_l,再通过气象产量与影响小麦产量的12个气候因子,用逐步回归相关性显著的5个气候因子,建立冬小麦气象产量预报方程,即得到气象产量Y_m。依据作物产量预报模式Y=Y_t+Y_m得到产量预报值,更接近实产。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配置。用此方法分析农大139 1973~1983年北京地区的区域试验资料,得到的产量结构优化结果与七十年代该品种千斤试验田的产量结构近似。采用约束方程建立产量构成因素配置的模拟方程,用来模拟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的优化产量结构。研究表明,运用系统方法,可使育种目标产量设计由半定量化上升为定量化。用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预测杂交 F_1的产量.选用低层次性状作为控制变量,其预测效果优于用双亲产量的预测效果。用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的离回归标准差衡量,前者为9.66,后者为16.00,预测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系数前者为0.8395,后者为0.1862。此外,从籽粒灌浆生理上寻找新的控制变量,发现预测效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估测不同树龄扁桃树的产量.[方法]应用框产法,利用不同树龄树体体积与单位体积内果实数和极矫正系数相乘.[结果]5年生扁桃树高产产量平均0.92 kg,中产产量平均0.4kg,低产产量平均0.09kg.7年生扁桃树高产产量平均1.6 kg,中产产量平均0.69 kg,低产产量平均0.16 kg.11年生扁桃树高产产量平均7.16 kg,中产产量平均3.11 kg,低产产量平均0.71 kg.[结论]框产估测法应用于扁桃估测产量,简便、快捷,可用于实际生产进行扁桃测产.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小麦区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安徽省淮北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组的284个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构建了水稻产量差定量化研究模型,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稻、晚稻的潜在产量、高产试验产量、品种区试产量和大田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其中大田平均产量与品种区试产量间的产量差(GV)分别为2 024、1 455和1 835kg/hm2;与高产试验产量间的产量差(GE)分别为3 864、5 196和4 601kg/hm2;与潜在产量间的产量差(GM)为9 990、15 135和13 246kg/hm2,区内水稻产量提升空间较大。早稻、中稻、晚稻不同层次产量差在各省份间的分布差异很大;同一省内,同一层次产量差在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间的表现也不同。但从整个区域来看,GV:早稻>晚稻>中稻,GE和GM均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发展双季稻,恢复双季稻的面积是短期内提升该区水稻总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理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均居第1位,平均理论产量为14358.20kg/hm2,平均实收产量为14 204.75 kg/hm2;常规施肥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次之;空白对照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最低。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好的技术措施,值得在玉米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芝麻产量构成因素中个体与群体的相关性,对豫芝98N09产量构成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的芝麻产量受栽培群体总的产量构成影响,单独提高栽培密度或积温,都无法提高产量。除千粒重外,积温也影响单株产量,同时其他单一的单株产量构成因子对单位面积的产量构成因子的提高有限。在积温和栽培密度的影响下,由于芝麻生长的自适应性,个体产量构成各因子互相调整,对产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渝紫263"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进行交互嫁接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砧木效应和砧木×接穗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接穗效应不显著;在20个嫁接组合中,以"2-19-99×2-119-43"嫁接组合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19个嫁接组合.紫肉甘薯各自作砧木或接穗的嫁接组合,块根产量受到砧木和接穗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但砧木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接穗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比砧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