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3类(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在2 500μg/mL时,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Mg2+、Ba2+、Ca2+和Mn2+4种金属离子;值得一提的是,Mg2+在100~2 5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2)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在500或1000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Fe2+、e3+、Cu2+、Pb2+和Zn2+5种金属离子.(3)在浓度为10或50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Ag+、Hg2+和Cd2+3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3类:(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在2500μg/mL时,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Mg^2 ,Ba^2 ,Ca^2 和Mn^2 4种金属离子;值得一提的是,Mg^2 在100-2500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2)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在500或1000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Fe^2 ,Fe^3 ,Cu^2 ,Pb^2 和Zn^2 5种金属离子。(3)在浓度为10或50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Ag^ ,Hg^2 和Cd^2 3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4.
化学肥料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AG - 1IA)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关于化学肥料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的报道很多 ,但化学肥料体外对病原菌的影响则很少报道 .本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对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AG - 1IA)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真菌研究室 .采用Czapek培养基及培养液 .氮肥为CO(NH2 ) 2 (北京南尚乐化工厂 )和 (NH4) 2 SO4(武汉制药厂 ) ;磷肥是NaH2 PO4·2H2 O(哈尔滨市新春化工厂 …  相似文献   

5.
菌龄与温度对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露白的小麦种子直接播于没菌龄的小玫纹枯病菌PDA平板上,测定纹枯病菌致病力。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菌龄为5-8天的致病最强,3天的次之,15天的致病力最弱。温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分染温度为18℃-20℃,且不同的温度下,病变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病状。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纹枯病GD-118菌株菌丝形成期的mRNA为驱赶子(driver),以菌核形成期的mRNA为检测子(test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SH)结合虚拟Northern杂交筛选,构建了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过程中特异表达产生的差减cDNA文库;进一步用PCR筛选显示克隆中插入的片段主要分布在200~500bp之间;随机挑取克隆应用虚拟Northern技术以菌丝、菌核cDNA为探针来验证消减有效性,经测序和同源性检测剔除重复序列之后,获得了从菌丝到菌核形成相关的28条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所筛选的特异表达序列主要涉及胁迫响应、转录调控、信号传导、合成代谢等.这为进一步分析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过程的相关基因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8.
利用土传植物病原生态学的试验方法,通过模拟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菌核生长影响较大,在含水量一定,pH值一定的条件下,25℃下菌核生长最快,30℃次之.在土壤pH值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产生影响很大,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菌核生长出菌丝...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菌核的浮沉特性与超微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纹枯病菌核的浮沉现象与超微结构的关系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菌核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菌核具有浮水性,沉水性和转变性等特点,电镜扫描显示菌核的浮沉特性与菌核内外层组织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外层空细胞腔的厚薄决定菌核的浮沉。浮核外层较厚。沉核外层较薄,用化学药剂处理可使菌核浮或沉,甚至多次反复转变,此外,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菌核其形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亦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菌的抗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含戊唑醇种衣剂防治小麦苗期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平皿、盆栽及田间试验确定 ,含戊唑醇种衣剂能显著抑制小麦纹枯菌生长 ,其EC50 为 1 .58mg/L ,联合毒力指数为 542 ,增效倍数为 1 5.7;对分蘖始期和返青期小麦纹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77.5%和 60 .6% ;麦种包衣处理后能促进麦苗分蘖 ,提高百株鲜重。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综防技术区域性决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决策分析方法, 研究了在区域性生产条件和小麦不同抗性品种布局的情况下, 如何优化综合防治技术, 以达到控害增效的目的, 为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小麦纹枯病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分析理论的技术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菌株对小麦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3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和禾谷丝核菌菌株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在两个感病品种“苏麦 3号”、“宁麦 6号”和R7、R4 6 两个强致病力菌株间 ,这种相互作用尤为明显。禾谷丝核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液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种类多 ,产量高。试验明确了进行禾谷丝核菌次生代谢物分析的最佳液相色谱条件。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的结果显示 ,致病力不同的 3个菌株间 ,次生代谢物的构成上有差异 ,呋喃甲酸和苯甲酸衍生物的产量在菌株间差异最大。禾谷丝核菌的酸性粗提物具一定的生物活性 ,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的作用相反。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物处理后 ,小麦组织的电导率与对照 (未处理 )没有差异 ,表明次生代谢物对小麦的细胞膜半渗透性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出2株对禾谷丝核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RF5和RF6)。采用改良的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提取内生真菌RF5和RF6的基因组DNA,运用ITS序列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扩增,分别得到约600 bp的特异条带。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将拮抗真菌RF5和RF6分别鉴定为:肉座菌(Hypoc-reales sp.)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进一步研究这2株拮抗真菌的抗菌活性大小,结果显示,2株真菌对病原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 mm和19 mm;其液体发酵产物对病原菌的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3.3%和60.8%。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纹枯病菌HD-6为对象,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并将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建立小麦纹枯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选用溶壁酶、崩溃酶、蜗牛酶、纤维素酶4种常见酶分别对小麦纹枯病菌进行酶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溶液pH值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酶均能够裂解小麦纹枯病菌细胞壁得到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其中崩溃酶的裂解效果最好,每克菌丝得到的原生质体数可达到2.6×108个.该酶的最佳反应温度是24℃,最适的酶解时间是3h,最适的pH值是6.0.获得的原生质体可以完成再生,并且再生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7种除草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麦田常用的骠马、丁草胺、使它隆、麦乐宁、亿力、百草敌和麦草宁7种除草剂,探讨其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丁草胺、使它隆、麦乐宁、亿力、百草敌和麦草宁的EC50分别为7.03、26.38、67.20、88.05、199.35、1 249.55和203.31 m g.L-1。在50 m g.L-1浓度下,对菌核数的抑制率分别为86.3%、57.8%、74.5%、73.5%、71.6%、55.9%和63.7%;对小麦纹枯病菌侵染力的抑制率分别为44.83%、25.00%、14.66%、-1.00%、31.03%、35.34%和25.86%。显微镜观察表明:经除草剂处理后,菌丝细胞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骠马可延迟菌丝侵入叶鞘细胞的时间,并影响菌丝向邻近细胞扩展。  相似文献   

17.
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防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病效果。[方法]从土壤中筛选2株生防细菌(B296和B253),研究其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生物活性,并对其防病效果进行分析。[结过]结果表明,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85.9%和83.8%。在灭菌土中,生防菌的防效要明显高于自然土中的防效,B296达57.96%,B253达69.43%。生防菌B296和B253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55.16%和37.05%。[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对纹枯菌的侵染有抑制作用,其中GC4菌株对纹枯病的抑制率达63%。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小麦纹枯病病菌,结果表明:在改良的PDA培养基、PDA培养基 小麦叶汁培养基、V8培养基和番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原菌比在其他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快,且其对3种小麦品种的致病力较其他培养基上的病菌强,因此可用这四种培养基复壮、保存小麦纹枯病病菌。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