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目的]明确紫薇绒蚧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测定紫薇绒蚧1龄若虫、2龄若虫、蛹和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紫薇绒蚧不同发育阶段按过冷却点值由低到高依次为2龄若虫、蛹、雌成虫、1龄若虫,分别为(-22.62±0.16)、(-20.85±0.23)、(-17.53±0.22)、(-10.31±0.14)℃。体液结冰点也以2龄若虫最低,为(-22.12±0.21)℃;蛹次之,为(-19.43±0.22)℃;雌成虫、1龄若虫结冰点较高,分别为(-16.21±0.16)、(-9.93±0.15)℃。[结论]紫薇绒蚧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以不同成熟度扶桑叶片为食的棉花粉蚧种群增长能力,观察、比较了扶桑嫩叶、成叶、老叶上该蚧不同虫期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和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一、二龄若虫存活率随着叶片成熟度上升而下降,由96.38%、93.56%分别降低至81.14%、89.13%,而不同叶片上三龄若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嫩叶上一龄若虫发育历期(4.92d)显著短于成叶(5.67d)、老叶(5.93d),而二龄、三龄若虫发育历期无明显变化。取食成叶的棉花粉蚧雌虫产仔量最高,为361.78头/雌,显著高于取食嫩叶(305.1头/雌)和老叶(319.79头/雌)。子代中雌虫比例以成叶最高,为0.66,嫩叶和老叶较低,分别为0.61、0.54。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明确各虫态的耐寒性。[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测定木橑尺蠖1~6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木橑尺蠖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大小顺序为1龄幼虫[(-10.01±0.24)、(-9.75±0.13)℃]、2龄幼虫[(-11.24±0.15)、(-10.89±0.16)℃]、3龄幼虫[(-12.64±0.23)、(-12.01±0.24)℃]、成虫[(-14.39±0.20)、(-13.76±0.22)℃]、4龄幼虫[(-14.56±0.15)、(-13.94±0.21)℃]、5龄幼虫[(-15.36±0.17)、(-14.85±0.18)℃]、6龄幼虫[(-17.87±0.13)、(-16.93±0.17)℃]和蛹[(-20.95±0.09)、(-19.78±0.19)℃]。木橑尺蠖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冰点都低于雄成虫,木橑尺蠖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4.56±0.18)、(-14.61±0.19)℃,雄成虫分别为(-14.22±0.22)、(-12.91±0.25)℃。[结论]木橑尺蠖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危害黄瓜、辣椒、茄子等多种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方法]在15、18、22、26、30℃恒温下,分别测定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成虫寿命等,测算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组建了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15~30℃温度范围内,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其它温度;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蛹、成虫产卵前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5±2.23、5.48±0.89、3.79±2.58、3.08±1.53、8.08±0.81和5.78±0.73℃,有效积温分别为48.88±7.64、41.95±2.14、54.49±7.40、67.52±5.23、33.34±2.07和254.16±10.74日度;18℃成虫寿命最长,22℃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最高;每雌产卵量及种群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均呈抛物线状变化。[结论]组建了西花蓟马15~30℃温度范围内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了不同温度下西花蓟马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确定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深入了解该虫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做好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棉花粉蚧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棉花粉蚧对低温忍耐能力的季节性变化,测定了广州地区该虫自然种群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1~9月成虫过冷却点呈现降低趋势,9月达到最低的-20.43℃; 10~12月过冷却点呈上升趋势,12月最高、为-11.7℃.体液结冰点变化动态相似,最高、最低出现在12月、9月,分别为-9.6、-16.8℃.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广州地区气温之间明显负相关.3~9月雌成虫过冷却点值的频次分布从分散型转向聚集型,10月~次年2月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8.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稻田重要害虫褐飞虱的主要天敌,人工饲养和大田释放黑肩绿盲蝽,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温度(19,23,27和31℃)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连续3个世代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19℃条件下随着世代发展,雌若虫历期缩短,子代数量降低;31℃条件下随着世代发展,雌成虫寿命缩短,子代数量降低;其他温度对若虫存活率、雄若虫历期、雌虫体重、成虫寿命和子代数量持续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在相对低温19℃和相对高温31℃下,黑肩绿盲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胭脂虫雌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一龄若虫、二龄若虫、成虫、雌成虫产卵前期及全世代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计算了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胭脂虫在18℃~35℃范围内均可完成其世代,其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确定胭脂虫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35℃。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雌成虫的体重和抱卵量,25℃下虫体最大,抱卵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0.
对烟草甲的试验种群的体长、体重、龄期以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和试验种群生命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1)℃,相对湿度75(±5)%,用碎麦加10%酵母饲养下,烟草甲卵多散产,卵长0.41 mm,卵宽0.19 mm,历期5.57 d;幼虫分为4龄,各龄幼虫历期分别为5.97、5.17、4.94、5.65;蛹历期3.61 d,雌雄性比为100:65,雌蛹体长、体宽、体重都明显高于雄蛹的体长、体宽体重;成虫产卵期5.16 d,单对隔离产卵量为21.35粒,明显少于群体产卵的平均卵量.生命表结果表明,烟草甲试验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为15.37.  相似文献   

11.
美洲大蠊耐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大蠊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由低到高依次为:20日龄卵、高龄若虫、雌虫、雄虫、低龄若虫、10日龄卵、5日龄卵、1日龄卵;不同发育阶段冰点由低到高依次为:低龄若虫、20日龄卵、雄虫、雌虫、高龄若虫、10日龄卵、5日龄卵、1日龄卵.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随其日龄的增加而降低.在0、2、5、8℃亚致死低温下,低高龄若虫、雌虫和雄虫的存活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延长,不同虫期存活时间为:低龄若虫>高龄若虫>雌虫>雄虫.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美洲大蠊不同发育阶段的耐寒力为:高日龄卵>低龄若虫>高龄若虫>雌虫>雄虫.可见,卵、若虫期可能是温带地区越冬虫态.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极端温度(-2,+5及+45℃)持续时间(0至8小时)对红圆蚧 Aonidiella aura-ntii(Mask.)死亡率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红圆蚧在+10℃和+25℃恒温下的死亡率.在低温实验中,除了3龄雌虫及第二脱皮阶段雄虫外,红圆蚧大多数龄期、虫期在极端温度-2或+5℃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0℃恒温时的死亡率。在高温实验中,红圆蚧在极端温度+45℃与在+25℃恒温下的死亡率相似;+45℃高温仅对第一脱皮阶段红圆蚧(不分雌雄)及第二脱皮阶段雄虫死亡率有明显影响。经历过+45℃高温处理的3龄雌虫,如能存活下来,成虫生殖能力与在+25℃恒温下生活的虫子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长绿飞虱的为害规律,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对不同温度下长绿飞虱成若虫蜜露分泌量和体质量变化进行研究,建立了若虫蜜露排放量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长绿飞虱低龄若虫及不同体色成虫在不同温度下蜜露排放量无显著变化,但其高龄若虫在高温条件下平均蜜露排放量显著升高;雌成虫体质量为雄虫体质量的2倍,雌虫体质量在26 ℃最高;除5龄若虫外,温度未对若虫体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各温度条件下长绿飞虱若虫日均蜜露排放量与其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长绿飞虱为害最严重时期为4~5龄若虫期,故田间防治长绿飞虱时期应选择在3龄及3龄以前,当田间温度较低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长绿飞虱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苦参碱、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灭多威和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最高,LC50为0.802 mg.L-1,其毒力是吡虫啉的323.8倍;阿维菌素、苦参碱和吡虫啉对1龄和3龄若虫的毒力均较高,但对1龄若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阿维菌素和苦参碱对成虫的毒力较高,分别是吡虫啉的111.6和77.4倍;而灭多威和氯氰菊酯对烟粉虱各虫态均表现出较低的毒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