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湛田乡位于宁都县的东北部,距县城23km,全乡有9个村委会,101个村小组,总耕地面积1 279hm2,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湛田种植白莲从1926年开始,栽培历史已经超过80年,21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农技部门的大力指导推动,白莲已成为湛田乡的主要优势经济作物,真正成了"一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至21世纪80年代末全乡白莲面积达467hm2,占当时的耕地面积40%左右,从21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到现在的800hm2,略占耕地面积的2/3.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葫芦杂种优势选育和新品种推广应用工作,80年代末育成的早青一代新品种在全国20余个省市大面积种植,同时在山西省晋北地区建立了2 000 hm2的繁种基地,一直延续至今.繁育的西葫芦种子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最高产量可达1 500kg/hm2,是我国西葫芦繁殖种子的理想地区之一,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1 内蒙是全国向日葵面积最大的省区 内蒙的向日葵面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1978年面积2万hm2,产量为1.5万t,至1985年达到30万hm2,总产49.5万t,单产109.5kg,为全国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省区。 20世纪80年代,内蒙东部向日葵面积占全区总面……  相似文献   

4.
东北、华北春玉米品种使用情况及生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从全国总产量来看,20世纪80年代,玉米常年产量在1.1亿~1.3亿t;20世纪90年代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1998年玉米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1.32亿t.21世纪初玉米总产量有所下降,2003年仅为1.16亿t.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和公顷产量分别达到2 700万hm2、1.455亿t和5 400kg;2008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2 700万hm2、1.659亿t和5550kg;2009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2 933万hm2、1.640亿t和5 250kg.玉米生产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  相似文献   

5.
贵州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回顾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发展过程地膜覆盖栽培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开始在蔬菜瓜果类作物上运用,各地试验均比露地栽培增产30%以上,部分地区成倍增长,显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8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增产十分显著,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重大项目之一。贵州从1986年开始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以下简称地膜玉米)试验取得成功,并迅速在全省推广,从推广面积看,整个发展过程呈大发展、回落。徘徊、恢复几个阶段。1987—1990年是大发展时期,推广面积从1000hm2扩大到7.13万hm2(为历史最高年),范.围涉及全省9个地(州、市)、66个县…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5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Pm8,Pm13,Pm21及Pm24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这些主推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其中仅有3个品种抗白粉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品种几乎没有上述抗白粉病基因,80年代以后利用Pm8较多,Pm2,Pm4和Pm24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而Pm13和Pm21没有在这些品种中得到使用。同时利用这些标记对2005年在河南省收获面积大于6.67万hm2的14个品种进行鉴定。采用回交育种及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将Pm13,Pm21,Pm30和Pm33等抗性基因导入了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之中,获得了抗白粉病的郑麦9023近等基因系,育成郑麦9023抗白粉病的多系品种。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育成郑麦835、郑麦863等白粉病抗性基因聚合的新品种和含有Pm21的抗病品种郑麦883。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步伐明显加快,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国外农产品的竞争,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冲击将在所难免。传统农业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来看,基本停留在70~80年代水平。据有关资料介绍,京、津地区有经验的菜农平均种植蔬菜面积仅有0.11hm2, 而美国人均种植是34.8hm2,相差约300倍。从产量上看,京、津地区每667m2产毛菜0.6万kg,而欧美每667 m2 可产净菜2万kg,如果从全国平均生产水平看,差距就更大了。因此,21世纪我国蔬菜生产如何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 毒力频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Speer)引起,属子囊菌白粉菌目.小麦白粉病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过去仅在西南各省和山东沿海地区发生较多,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国有20个省、市发生,进入80年代,该病害逐渐加重,范围也逐渐北移.1981年全国重病区达280×104hm2,1983年上升到467×104 hm2,1990年猛增到1330×104 hm2.1981年和1987年在东北春麦区两次流行,使小麦减产近10%.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小麦面积的大力压缩,油菜已成为溧阳市夏熟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左右,是全省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20世纪80年代因推广优质油菜成效显著而获得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已跨入全国油菜生产百强县(市)行列.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1999年开始,溧阳市依托江苏正昌集团正昌油厂,积极开展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经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2001年和2002年,溧阳市在宁杭公路和新常溧公路沿线建立了0.67万hm2优质油菜示范基地,依托正昌油厂消化吸收优质油菜籽1万t,不仅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也为今后溧阳市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52年潮州市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潮州市日照时数变化对本区域内的作物生长、作物品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百分率、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来分析52年来潮州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2年来潮州市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到21世纪初偏多,80年代左右偏少;日照时数变化最大的季节为秋季,最小的是夏季;突变检验显示,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出现了突发性的上升,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21世纪初开始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突变点出现在2004年;通过对全年和季节日照时数的周期分析,在比较显著的时间尺度上日照时数目前处于偏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稻作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种植水稻,迄今有2300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受"遇旱则衰,遇涝则兴”及稻区不断变迁等影响,单产很低,面积也不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迅速(目前我省稻田约20万hm2).归其原因,日本稻种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之前,河北省没有水稻育种专业机构.品种都是靠引进,由于历史及生态条件等因素影响,引入的80%以上都是日本稻种.自3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近60年中,曾先后引入利用了100多个具代表性的日本稻种.这些优异资源的引入与利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单产,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河北省水稻亲本的遗传材料,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更新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洪泽县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年制种面积在533.3hm2以上,先后筛选出适合本县制种的粤优938、Ⅱ优084、丰优084、协优084、天丰优084、Ⅱ优42等一批优质高产组合;累计制种4000hm2,平均产量为3.8t/hm2,高产田块5.4t/hm2.2002年公司组织科技力量对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标准化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经过4年的试验示范,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和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浦国家气象站1968—2018年气象资料,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青浦区蓝莓花期、果期和成熟期不同等级旱涝发生频率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浦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气温上升明显,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蓝莓不同生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仅在果期有减少趋势,其余生育期均增加。(2)青浦区旱涝的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总体较为湿润,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相对偏旱。不同季节的旱涝变化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20世纪70年代各季有一定的干湿交替状态;20世纪80年代,春冬仍呈干湿交替,夏秋总体较为湿润;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春夏秋由湿润化向干旱化转变,冬季则由干旱化向湿润化发展;20世纪10年代,夏秋冬三季呈湿润化趋势,春季多干湿交替。(3)蓝莓3个主要生育期花期、果期和成熟期发生的干旱频率分别为27.5%、25.5%和21.6%,湿润频率分别为29.4%、27.5%和27.5%。研究认为,青浦区蓝莓花期和果期有干旱化发展趋势,成熟期则向湿润化发展,整体上湿润发生频率多于干旱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小麦白粉病菌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初步研究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DC.Speer)引起,属子囊菌白粉菌目。小麦白粉病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中国过去仅在西南各省和山东沿海地区发生较多,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国有20个省、市发生,进入80年代,该病害逐渐加重,范围也逐渐北移。1981年全国重病区达280万hm2,1983年上升到467万hm2,1990年猛增到1330万hm2。1981年和1987年在东北春麦区两次流行,使小麦减产近10%。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麦白粉病,必须查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毒力状态。笔者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的毒性结构和毒力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其…  相似文献   

15.
甘州区玉米制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张掖市甘州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全区制种面积发展到2009年的3.33万hm2,玉米制种企业由1家发展到30家。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当务之急是寻找对策,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的出口番茄酱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大力发展这一资源优势,新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力发展以番茄为代表的"红色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番茄种植和番茄酱的生产加工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经过20多年的培育,新疆番茄加工产业已初显雏形,已成为全国番茄加工业的重要力量,番茄酱成为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新疆番茄产业经历了从粗加工到精细化深加工,再上升到一个高附加值的过程,番茄业已成为地域经济和万众关注的红色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1现状与问题宝鸡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从20世纪70年代应用杂交种以来,我市的玉米生产主要经过了5次品种更新换代,玉米产量水平实现了5次跨越,由20世纪70年代的3 000kg/hm2,到20世纪90年代突破7 500 kg/hm2,目前正向着10 500kg/hm2超高产新目标跨越。但是,在玉米品种的利用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引进推广品种过多、过滥。从近年每年通过的  相似文献   

18.
<正>1应用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良种包衣技术作为一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可带动整个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我国种子包衣技术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种衣剂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李金玉教授的主持下,开始了种衣技术的系统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种衣剂系列产品配方、制造工艺及应用效果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九五"、"十五"、"十一五"  相似文献   

19.
1河南省杂交粳稻生产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粳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河南沿黄稻区开始种植杂交粳稻.当时主要引种了黎优57等品种,到1985年全省发展到1.6万hm^2,新乡、许昌、平顶山、濮阳、开封等地均有种植,杂交粳稻发展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是由于产量优势不强.品质次于常规粳稻品种等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开始下滑.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明中籼水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40—5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4个类型,设置0 N(全生育期不施氮)、MN(全生育期施氮210 kg hm–2)和HN(全生育期施氮300 kg 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品种应用年代的演进,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获得较大提高。2000年以后的品种(超级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高,根系性状和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强是其重要生理基础。超级稻抽穗后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可能是导致超级稻结实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灌浆中后期超级稻的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有望提高超级稻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