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苍兰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小苍兰(Freesia hybrida)园艺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同时利用色差仪对各个品种的花色表型值进行测量,进而通过聚类分析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等,对小苍的花色表型的数量分类研究,以期为小苍兰未知品种的亲缘关系判断提供初步表型数量依据,并为小苍兰品种分类过程中花色定义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根据RHSCC比色卡和色差仪测量结果,可以将20个小苍兰品种初步分成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紫色系4类,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根据花色的分类结果,表明二者有着良好的对应性,今后可以结合使用;同时,分析了小苍兰CIELab颜色系统参数分布特点并初步确定了各个色系的表型参数分布范围,相关结果填补了小苍兰花色表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紫斑牡丹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  成仿云  钟原 《园艺学报》2016,43(5):947-956
为了科学界定紫斑牡丹的花色,利用色差仪对466个紫斑牡丹单株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和CIELab颜色体系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将紫斑牡丹花色分为白色、黄色、浅粉色、粉色、蓝色、红色、紫色和黑色等8大色系,并划分出每类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
以筛选的257份代表性百合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测色仪对花色表型进行测定,以测定数据为基础采用系统聚类对样本花色进行数量分类与分析,结合分类结果构建百合花色表型检索体系.结果显示:结合RHSCC和CIELab参数值将百合花色分为白、黄、粉、橙、橙红、玫红、红和暗红8大色系.各色系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菊花在衰老进程中花色变红的机制,以317个菊花品种为材料,对其花色的变化进行田间调查,将其划分为7大色系,结果表明有202个品种在衰老过程中会发生变红现象。选择不同色系109个变红明显的品种,以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色差仪测量3个时期的花色表型,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5个品种‘白皇后’、‘蒙白’、‘南农玉扣’、‘南农绿冻’和‘伊比斯阳光’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多数菊花的衰老过程中,花瓣表面明度L*值降低,红度a*值升高,颜色逐渐变红。5个品种花瓣中的类黄酮,尤其是花青素苷的含量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此外,丙二醛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综合各项指标,菊花花瓣衰老过程中花青素苷的积累是引起花瓣颜色变红的关键因子,推测是花青素代谢途径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6.
观赏海棠花色时序动态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ite 色差计对97 个观赏海棠品种大蕾期(S1)、盛开期(S2)、末花期(S3)3 个阶 段的花色进行了测定,开展了品种群间的花色关系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旨在为挖掘和创制海棠特异种 质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采用Origin7.0 软件构建了观赏海棠品种群花色在CIELCH 色空间中的三维动态 分布图,结果表明:在开花进程中,各品种花色在L*(亮度)、C*(饱和度)和h*(色调角)三个维度皆 呈规律性空间分布特点和阶段性变化趋势,所有品种的L*值持续上升而C*值持续下降,L *值高而C *值低 的品种权重显著增加;在h *维度方向,h * 值呈增大趋势,分布在红色区域(h *值0 ~ 20°)的品种权重由大 蕾期的85.6%下降至末花期的52.6%,而分布在黄色区域(h *值90° ~ 110°)的品种权重由大蕾期的2.1% 上升到末花期的28.9%。采用SAS6.12 软件构建了花色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2.17 和 1.69 处,97 个海棠品种可以划分为3 大色系和6 个子色系类群,即紫红色系(含紫红、暗紫红和灰紫红 3 个子色系)、粉色系(粉红和白粉2 个子色系)和白色系类群,色系/子色系类群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色 彩参数特征。3 大色系品种花色淡化程度及淡化快慢节律差异显著,在大蕾期-盛开期-末花期的开花进 程中,白色系品种呈现由紫红-白(或稍带粉)-白色先快后慢的节律快速淡化为白色,粉色系品种由 紫红-粉-淡粉(或近白色)匀速淡化,紫红色系品种(A3 除外)呈现由紫红-紫红-淡紫红先慢后快 的节律淡化,总淡化程度显著低于粉花色系。在6 个子色系中,色彩稳定性最强的是暗紫红子色系(A2) 和紫红子色系(A1-1),始终保持较高的饱和度,而粉花子色系色彩稳定性则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7.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  李崇晖  王亮生  戴思兰  徐彦军 《园艺学报》2009,36(12):1775-1782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相似文献   

8.
菊花舌状花花色测定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红、黄、白色系典型菊花品种舌状花不同部位和不同花轮之间花色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舌状小花中间部位花色对于舌状花最具有代表性,头状花序中轮花对整个花序最有代表性。通过对120个不同花色品种的花色测定数据分析发现,舌状花的正面和反面的亮度L*、色相值a*和b*紧密正相关,正面花色变幅大于反面。因此提出用舌状花正面中间部位的测定值定义花色更为准确。对上述120个菊花品种的花色测定值构成的三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具有珍稀花色的品种,这些品种是培育新奇花色菊花品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牡丹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7 种花色系的35 个牡丹栽培品种进行RAPD 分析, 34 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18 个位点, 其中337 个(80. 62 %) 多态位点表明受试品种间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同一花色的不同品种间和不同花色系间都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态性, 不同花色系间多态性位点频率大小依次排序为蓝色系> 黄色系> 深红色系> 黑色系> 白色系> 绿色系> 红色系; 利用UPGMA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35 个品种被分为5 个遗传聚类组, 除红色系外, 其它6 种花色与遗传聚类组的划分无必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原牡丹品种基于花色测定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差仪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表色系统对94个中原牡丹品种的花色进行测定,通过聚类过程将花色三刺激值(明度L*、色相a*和b*)采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中原牡丹品种花色在CIE表色系统坐标系上的分布广泛,聚类分析将其分为9个色系:白、绿、浅粉、粉红、粉兰、红、紫、红紫、红黑,不同色系牡丹的L*、a*和b*值特征明显。白色、浅粉、粉色和红色系以及粉兰、紫色和红紫色系的L*与a*、L*与彩度(C*)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多数色系牡丹的L*与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为0.8653)。  相似文献   

11.
高康  宋雪彬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27-3028
菊花新品种‘东篱紫蛟’以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玉狮子带’为母本,以综合性状良好、花径大、不同色系的‘清水莲’、‘仙潭秋水’和‘银虎啸’等传统大菊品种作父本进行人工混合授粉,经连续选择育成。花径大(20 cm),主要观赏期11月上旬—下旬。舌状花外侧为白色,内侧为粉色;管状花黄绿色。植株低矮,直立性强,适于盆栽观赏,可以用于北京地区节日布展或庭院观赏。  相似文献   

12.
高康  宋雪彬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31-3032
菊花新品种‘东篱雅致’是以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绿朝云’为母本,以花形奇特、不同色系的‘钟声’,‘清水莲’和‘笑靥’等传统大菊品种作父本进行人工混合授粉,经连续选择育成。舌状花松针形,粉、绿复色。植株低矮, 直立性强, 适于盆栽观赏, 主要观赏期11月中旬—下旬,可以用于北京地区节日布展或庭院观赏。  相似文献   

13.
高康  宋雪彬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25-3026
菊花新品种‘东篱金辉’是以大菊桂瓣品种‘银盘托桂’为母本,以花粉量大、不同色系的‘钟声’、‘清水莲’和‘红十八’等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杂交,经连续选择育成。全桂型,主要观赏期为10月下旬—11月中旬。舌状花正黄色,植株低矮,直立性强,适于盆栽,可用于北京地区节日布展或庭院观赏。  相似文献   

14.
宋雪彬  高康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23-3024
‘东篱知秋’菊花以大菊品种‘太液池荷’为母本,以重瓣性高、不同色系的‘紫如意’、‘金丝荷’和‘朱紫蛟龙’等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杂交,经连续选择育成的新品种。花期早,主要观赏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舌状花粉色,植株低矮,直立性强,适于盆栽,可以满足北京地区国庆节用花需求。  相似文献   

15.
60Co-γ辐射对切花菊试管苗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莉莉  陈发棣  陈素梅 《园艺学报》2010,37(7):1117-1124
以‘神马’和‘长紫’两个切花菊品种的生根试管苗为试材,用60Co-γ射线进行辐射,设0(对照)、10、15和20 Gy等4个剂量处理,处理后以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分析辐射对腋芽发生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统计M1代田间主要性状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γ射线对试管苗茎段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对辐射的敏感程度都存在差异。茎段较叶片更适合做辐射后组培的外植体。‘长紫’M1代株高降低,花径减小;而‘神马’在株高和花径出现略微增加的趋势。茎段和叶片的再生植株田间主要性状的变异程度大于腋芽的再生植株。‘长紫’在花色和瓣形上的变异率高于‘神马’。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表型和SRAP 标记的切花菊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5 个表型性状和SRAP 标记分析56 个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型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21 个性状表现出品种内一致性高及品种间特异性强;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 有花序直径、花序类型和瓣型等花部性状,其次是叶部和茎杆性状,说明所选用的切花菊品种在分类时 应以花部性状为主,叶部和茎杆性状为辅;表型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 聚类,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 为平瓣类、匙瓣类、桂瓣类、匙瓣-平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14 对 SRAP 引物组合扩增56 个切花菊品种的DNA,共扩增出454 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3 条,占扩增带数的 93.17%,多态性含量PIC 值在0.72 ~ 0.89 之间,平均为0.82,说明切花菊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 标记的UPGMA 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 ~ 0.97 之间,将56 个切花菊品种分为平瓣类-匙瓣、桂瓣类和管瓣类,聚类结果大致按照花径-瓣型-花型分类。Mantel 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2,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体现试验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切花小菊绿心特性及影响绿心品质的关键指标,旨在为绿心切花小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发现:(1)供试的切花小菊品种盛花初花心颜色L*、h、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7.18~54.05、93.69°~114.76°、42.84~64.09,盛花初绿心相对面积变化范围为13.05%~100.00%,绿心持续期在0~15d之间;(2)选用综合计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盛花初花心颜色、盛花初绿心相对面积、绿心持续期、花心变黄时间和盛花末绿心观赏性等5个指标的权重值依次为0.273、0.237、0.252、0.136、0.101;(3)通过各指标定级打分、计算权重及加权总分的聚类分析,将49个切花小菊品种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品种数分别为10、12、16和11。结果表明:切花小菊绿心特性主要由盛花初花心颜色、盛花初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决定,切花小菊绿心特性综合评价标准可用于绿心切花小菊的评价与育种。  相似文献   

18.
An attempt wa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10 original chrysanthemum cultivars and 11 mutants. The similarity among the cultivars and mutants varied from 0.17 to 0.90 using RAPD analyses, a simple but efficient method to distinguish cultivars and to assess parentage. Two distinct groups were found. Two cultivars were present as a separate group showing differences from all other cultivars. Mutants with different flower colour could be identifi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using RAPD technique holding promise to identify unique genes as SCAR markers. A high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he different chrysanthemum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 possibility of introgressing new and novel genes from the chrysanthemum gene pool.  相似文献   

19.
An attempt wa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10 original chrysanthemum cultivars and 11 mutants. The similarity among the cultivars and mutants varied from 0.17 to 0.90 using RAPD analyses, a simple but efficient method to distinguish cultivars and to assess parentage. Two distinct groups were found. Two cultivars were present as a separate group showing differences from all other cultivars. Mutants with different flower colour could be identifi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using RAPD technique holding promise to identify unique genes as SCAR markers. A high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he different chrysanthemum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 possibility of introgressing new and novel genes from the chrysanthemum gene p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