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淡水养殖场进行引水和池塘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3 mg/L和0.294mg/L;引水和池塘水体中总氮平均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水中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0.370mg/L,显著高于引水;不同养殖品种池塘中氮、磷年均质量浓度有所差异,淡水鱼塘中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凡纳滨对虾塘次之,中华绒螯蟹塘最低;养殖生产使池塘水体中有机态氮、磷在总氮和总磷中的占比以及氨氮在无机氮中的占比较引水均有所增加;引水中总氮在春、冬季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在夏、冬季含量较高。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塘中氮、磷含量因有机质的累积在秋季养殖后期较高;凡纳滨对虾塘中氮、磷含量在5月养殖初期相对较高;中华绒螯蟹塘内氮含量因水草的净化作用随养殖进程逐渐降低;70%以上的引水样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高于1.0,淡水养殖的引水质量不容乐观。整体上,淡水鱼的养殖显著增加了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P0.05),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对水体综合污染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IIFA)为对照组,通过养殖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RAS)试验(85 d)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影响,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硝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RAS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74.58%±1.74%)、饲料转化率(70.56%±3.82%)、产量(3.91±0.49 kg/m^3)显著高于IIFA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66.90%±3.80%)、饲料转化率(67.14%±3.25%)、产量(3.47±0.42 kg/m^3)(P<0.05)。对虾RAS可以将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5.92、0.60和1.14 mg/L);对照组的COD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升至15.37 mg/L,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在较大范围(0.20~2.90 mg/L和0.19~6.97 mg/L)内波动。然而,对虾RAS养殖水体NO_3^--N和总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高分别升至25.98和33.55 mg/L;对照组养殖水体NO_3^--N(0.94~2.85 mg/L)和总氮(5.95~14.01 mg/L)质量浓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对虾RAS对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23.78%~91.43%和0~27.76%,NO_3^--N累积率则稳定在一定范围(0.57%~4.30%)。研究表明,对虾RAS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有利于对虾存活率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养殖池中施用益生菌制剂,在露天土池中的使用量分别为0、0.3g/m3、0.45g/m3、0.6g/m3水体,研究了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使用益生菌制剂对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和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以及饲料系数的影响,目的是探讨益生菌制剂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适宜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陈仲 《水产科学》2024,(3):461-467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  相似文献   

5.
人工引入光合细菌于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中,监测与养殖环境相关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观察不同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对人工制造的胁迫环境的抗逆性;观测不同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光合细菌对水质改善和凡纳滨对虾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显著(P<0.05)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并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当光合细菌投放浓度为3×103cfu/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均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31.59%、43.42%、52.20%;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67%,体重增长率是对照组的1.34倍;当光合细菌使用浓度为3×102cfu/mL~3×104cfu/mL时,对虾抗逆性显著(P<0.05)增强,对虾在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甲醛胁迫下24 h的成活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67%、25.00%、26.39%、10.00%。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养殖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设计6个凡纳滨对虾幼虾养殖密度:10、20、30、40、50、60 ind/m2,通过比较60 d养殖周期内的水环境因子、幼虾生长状况与消化酶活性,分析研究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的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水质均符合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要求,单位水体载虾量主要影响pH、非离子氨氮(NH3-Nm)、溶解氧(DO)等水化指标;不同试验组水体pH、NH3-Nm含量、DO含量、总氮(T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磷(T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对虾中肠腺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单位水体载虾量越高,对虾体内蛋白消化酶活性和氮利用率越低的规律,DO是低盐度粗养水体养殖容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各项评价指标,得到本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低盐度粗养水体的最佳养殖容量为46.0 g/m3或32.2 g/m2(322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并延长凡纳滨对虾一年两茬的饲养时间,使凡纳滨对虾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于2009年3月采用在高位池上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早繁苗的暂养试验.在34d的暂养期间,水温维持在21.0~28.2℃,平均24.7℃.采取了严格的晒塘、清塘消毒、肥水和排污等措施,暂养塘水质良好,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pH 8.40,总氨氮(TAN)0.198 mg/L,NO2--N0.018 mg/L.试验结果: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平均体长为4.60 cm,平均体重1.25g,成活率88%.说明采用简易保温棚暂养技术,可确保一年养殖两茬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水质改良剂硒黄腐酸钠对淡水小棚养殖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效果,使用水质改良剂硒黄腐酸钠,在室外小棚养殖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池较对照池亚硝酸盐的含量在72 d、79 d后都有所下降;氨氮浓度在0.5 mg/L以下。试验池折合产量、成活率高于对照池,饲料系数低于对照池。这表明,在养殖中后期,使用水质改良剂硒黄腐酸钠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改善水质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放不同浓度梯度的枯草芽孢杆菌于凡纳滨对虾幼体养殖环境中,监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与养殖环境相关的水质因子(氨氮、亚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观察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幼体对人工制造的胁迫环境的抗逆性;观测不同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下凡纳滨对虾幼体的成活率与体重增长率。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水质改善和凡纳滨对虾幼体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P〈0.05)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抑制亚硝酸盐氮的产生;当枯草芽孢杆菌投放浓度为1.25×10^4cfu/ml时,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值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30%、59.70%、88.64%,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0.00%,体重增长率是对照组的2.44倍;当枯草芽孢杆菌使用浓度为1.25×10^4~1.25×10^6cfu/ml时,对虾抗逆性显著(P〈0.05)增强,对虾在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钾、甲醛胁迫下24小时的成活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94%、24.44%、44.17%、18.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