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成  袁春颖 《蜜蜂杂志》2006,26(5):26-26
蜜蜂甘露蜜中毒是我国养蜂生产上一种常见的非传染病,以每年的早春和晚秋发生较严重。此外,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当外界蜜源中断且气候干旱少雨时,蜜蜂甘露蜜中毒也时有发生。甘露蜜中毒在北方晚秋时较严重。蜜蜂采集取食甘露蜜,因其中含有较高的矿物质、糊精、松三糖,导致其消化不良,下痢而死。1甘露蜜中毒的症状发生甘露蜜中毒的大多是采集蜂,通常是强群比弱群中毒死亡严重。中毒严重时,蜂王和幼虫都会死亡,中毒的蜜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病蜂大多死在箱外。解剖病蜂观察,蜜囊成球形,中肠萎缩、环纹消失,成灰白色,并有黑色絮状沉淀,后肠呈…  相似文献   

2.
据外地报纸报道,近几年来,每逢芝麻流蜜前期,不少蜂场发生整批幼蜂死光的现象。死蜂头尾略呈黑色,腹部膨大,腹内充水,病群严重时,蜂王也难免死亡。这是因喜树蜜粉源中毒造成。  相似文献   

3.
四年前我开始摸索蜂群室内越冬,经过几年的尝试,效果显著。仅以1988年室内越冬为例,入室12群,平均每群6脾蜂。1988年11月17日入室至翌年2月13日爽飞检查,蜜尚存三分之一,每箱死蜂数300~800只,死蜂率低于10%。而在以前室外越冬几年,有时箱内成了老鼠窝,有时蜜蜂整群死亡,有时虽群内有蜜,但因蜂无能力去取而饿死,有时第一次爽飞排泄蜂数很多,但到正式繁殖时,蜂又少得可怜。我把室内越冬方法介绍给我的一位蜂友,他室内越冬三年,  相似文献   

4.
你试试     
大黃苏打片可治大肚病 1965年冬季,我們的蜂群普遍发生了大肚病,死蜂严重,經吉安市立医院化驗,发現死蜂的消化系統中有革兰氏阳性細菌,并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最初用氯霉素、合霉素治疗,效果不好,药又貴,后来試用“大黄苏打”混入蜜水中飼喂或用小噴雾器逐脾噴打,死蜂大大减少。用量是每片“大黄苏打片”混入0.5市  相似文献   

5.
<正>一、农药中毒蜜蜂农药中毒,多因为蜜蜂采集了打过杀虫药剂的蜜粉源植物,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致使蜜蜂接触了杀虫剂,使药剂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通过体表深入体内,产生中毒的现象。1.中毒症状(1)全场蜂群突然出现大量死亡,强群死蜂严重,弱群死蜂少,交尾群几乎无死蜂,死蜂主要是采集蜂,甚至一些死蜂腿上还带有花粉团、蜜囊里饱含花蜜;(2)蜂箱巢门前有大量中毒蜜蜂,有的已经死亡或即将死亡,有的不能或只能作短距离飞行,有的肢体失灵、  相似文献   

6.
范克民 《蜜蜂杂志》2011,31(9):35-35
甘露蜜是中蜂的最大祸患,我地十有九年会有甘露蜜中毒现象出现,甘露蜜对中蜂危害极大,重则全群覆灭,轻则引起春衰。我地多为冬季出现,严重时大量幼蜂、壮年蜂死亡,蜂箱周围爬蜂满地,不能飞翔,腹部膨胀。剥开腹部,全是不消化的甘露蜜,在几天之内蜂群减少大半,箱内幼蜂、壮年蜂很少见。现将我多年预防甘露蜜中毒的经验简介如下,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出入口 ,洋槐多 ,蜜源充足 ,是省内外蜂友的首选放蜂之地。每年春季 ,由于大量转地蜂群的涌入 ,我地蜂群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垩病的侵染 ,当地蜂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因此 ,白垩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 ,能使大幼虫及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 ,慢慢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 ,颜色由灰逐渐变黑。白垩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 .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蜜源不足或蜜蜂被蜜蜂球囊菌感染。2 .蜂群染病的箱内条件是:蜂种抗病能力差 ,巢内缺粉蜜 ,蜂数稀疏…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始终误认为蜜蜂螺原体病是农药中毒。最近查阅朋友订的《蜜蜂杂志》中有关“爬蜂病”的文章后才醒悟过来:以前的多次惨重损失,都怪自己没有订杂志。现谈一点我的实践体会。1.笔者于2001年夏,在河北兴隆放蜂采荆条花蜜,蜂场设在公路边的山凹里,南北是高山,通风条件很差,天气长期无雨干燥,气温高达39℃以上,形成高温闷热的小气候。也就在荆条流蜜的前几天,突然发现蜂巢门前死蜂堆积,死蜂吻吐出,双翅张开,很像农药中毒。但其中有许多不是采集蜂,还有很多幼蜂。病情来势凶猛,5~6天约死亡35%左右的蜂。我立即向当地蜂友了解是否喷施了…  相似文献   

9.
越冬前期,气温不太寒冷,贮备蜜充足,中蜂群一般不会发生严重情况.可到越冬后期,即冬春交替期,蜂群极易发生下列问题. 一、死蜂堆积 蜂群到了越冬后期,总有部分老龄工蜂相继死亡.如果管理不善,贮蜜质量差或不足,天气恶劣,那么,死亡的就不只是老弱工蜂了,青年蜂也会冻饿死亡,甚至全群覆没.  相似文献   

10.
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陕西凤县狼牙刺流蜜期,每年都有大批的群蜂在这里采集。但是,在这个花期容易发生黑蜂病。一、病状:发病初期,蜜蜂变成黑色,不能飞翔,腹部膨胀,排黄色稀薄粪便,秩序紊乱,多爬在复布和巢框上梁,最后死在箱底和巢门前。死的多见成年蜂,幼年蜂也会戚染,严重时全群死亡。我场近几年来,在这里放蜂均有黑蜂病发生,但今年较往年严重。我场第一小组80群10  相似文献   

11.
邢汉卿 《蜜蜂杂志》2011,31(5):26-26
流蜜期过后取蜜时会有许多蜜蜂飞进摇蜜机抢蜜而被淹死,既影响操作又损失蜜蜂,死蜂还会堵塞过滤器。摇蜜机离蜂箱越近这种现象越严重。但摇蜜机放得太远又增加传睥的劳动强度。受到6年前一件事的启发,我想了个巧妙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朋友询问我:春繁时第一代蜂有死蜂,蜂群患白垩病,虽不严重但一直断不了根,有什么药可治?我回复他,白垩病基本无药可治,得从消毒工作做起,切断疾病传染源。一是消毒蜂具,二是消毒花粉。做好这两条,新蜂出房时死蜂的病症就会不治而愈。现把我场几十年来防治白垩病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二氧化氯的使用过程、多次细菌培养、10年蜂场实际使用后的效果等,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1用药经历1972年,我的8个繁殖群,有3群发生白垩病,  相似文献   

13.
2014年秋,我的蜂场进行了一次彻底治螨,由于治螨比较彻底,蜂群发展迅速,群势喜人。11月蜂群采油茶花,取得油茶蜜丰收。但好景不长,12月油茶花期结束出现严重爬蜂,死蜂遍地。每天要收集数以万计的死蜂,几天后700多脾蜂所剩无几,死蜂装了几麻袋,给农民做肥料。眼看蜂就要全部死光,只剩下蜂王,试用了很多药方效果均不佳,正发愁时翻阅到一本《中国蜂业》里面介绍用病毒灵和灭滴灵混合治疗爬蜂病,只治了3次基本控制病情。全场蜂群剩下1/10,好在保住了蜂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群中常发生一种俗称“蜜蜂大肚病”的成年蜜蜂慢性传染病。罹病蜜蜂全身颤抖,行动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严重者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以至在麻木中死亡。病蜂腹部胀大或瘦小,体毛较为完整或被同群健康蜂撕咬净尽而呈漆黑油亮状,故群众又称之为“黑蜂”。该病全年都有发生,但春、秋两季为多,尤以春季严重。患病蜂群由于蜜蜂患病和死亡,其群势发展往往停滞不前;有的病群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蜜蜂,但采集力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用喷水法解决了小酸枣花期蜜蜂中毒问题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前些年因上述原因蜜蜂中毒死亡严重 ,死蜂遍地 ,群势严重削弱 ,造成荆条蜜大幅度减产。现提供给广大蜂友试用。在外界田间施用农药及小酸枣开花放香时 ,早晨蜜蜂出巢前 ,用大喷雾器向所有蜂路喷洒清水 ,不要使用太凉的水 ,一般水温在 3 0℃左右为宜 ,也不用逐脾提出喷水 ,那样会使喷水的速度变慢 ,每隔 3至 5小时喷一次 ,喷水后打湿了蜂体能有效地控制蜜蜂出巢采集 ,减少中毒机会 ,少伤蜂 ,保存采集荆条蜜的有生力量。此时如群内缺蜜 ,可用蜜脾补充 ,没有蜜脾可一次性喂…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爬蜂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刚 《中国蜂业》2004,55(1):12-12
2003年春,我饲养的蜜蜂得了爬蜂病.开始病情较轻,喂两种西药均不见效,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每天都有大量死蜂.我附近的蜂场,也发生了严重的爬蜂病.  相似文献   

17.
正地处高海拔山区的金蜂友来电求助,说他有多群蜂突然死亡,还有几群蜂部分散团死亡。去年春季也发生过,由于路途遥远,我当天没空闲,数天后我赶到他的蜂场时,蜂箱和死蜂早已被他清理,蜂群死因难以判断。金蜂友始终怀疑是中毒。这次为了弄个水落石出,我驱车五十多里,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远远望去,就见地面黑压压一大片死蜂,仔细一看,雄蜂死的比工蜂多,黄色幼蜂比深暗色老蜂多。从蜂尸形态看,不像是中毒。我认为,蜂尸腹部干瘪,有些奄奄一息的蜜蜂缓缓地爬着,就是饿死的症状。金蜂友不认同,他的理由是:阳春三月,春花相继开放,怎么会缺蜜?再说,去年冬季气象条件较好,冬季蜜源也好,直至春繁初始阶段,手提蜂群沉甸甸的,说明贮蜜不少,怎么会如此之快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18.
我和内兄都是业余养蜂爱好者.2003年春夏我的十几群蜂发生了白垩病.经秋繁消毒后,今年春繁,蜂群先后仍然发生,而且并发了爬蜂病.我内兄的十几群蜂爬蜂病特严重,几个原群绝种,油菜和柑桔花期只取了百把斤蜜,抵不上人家两群蜂的产里.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地意蜂、中蜂混杂饲养,不仅因盗蜜毁掉中蜂群,而且蜂病交叉感染致使中蜂患病率提高。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势较猛,虽比中蜂囊状幼虫病致死率低,稍不注意损失也不轻。一、观察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前被细菌感染死在巢房中。发病蜂群数量多,走近蜂场会闻到一股怪味,老式桶养中蜂如果群势下降许多,见不到死蜂死幼  相似文献   

20.
蜂群孢子虫病是由孢子虫寄生在成蜂中肠上皮细胞引起的,多在晚秋或早春发病。病蜂初期腹稍大,飞翔力弱,腹末端油黑,后期不能飞翔、振翅,蜇针失灵,四处爬行,箱底巢前多痢斑;有大量死蜂,病王更换或死亡。 此病常与甘露蜜中毒和下痢等并发,要弄清病因,对症下药。其防治措施如下: 1.消毒。越冬前蜂能活动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