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人工养殖中,病害多发,本研究从一养殖场中采集发病病虾,从患病对虾肝胰腺中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回归感染证明其为致病菌,可导致南美白对虾死亡.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32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病原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福平、诺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羧苄西林、青霉素等15种药物具有抗性.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筛选5种常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诺氟沙星抑菌效果最强,最小抑菌浓度最小<0.2441μg/mL.  相似文献   

2.
豹纹鳃棘鲈致病性哈维氏弧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120μg)、菌必治敏感,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豹纹鳃棘鲈幼鱼由盐度为30向低盐(盐度为25、20、15)及向高盐(盐度为35)突变过程中其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排泄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豹纹鳃棘鲈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升高趋势,突变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突变范围的增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O:N比无论向低盐度或高盐度突变均降低。在各突变盐度水平下,豹纹鳃棘鲈基础代谢消耗的底物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糖类为辅。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SpSde)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各环境因子条件下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温度为26~28℃;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为25~45,最适盐度为25~30;受精卵孵化适宜pH值为6.0~8.5,最适pH值为7.0~8.5。由仔鱼不投饵系数可知,豹纹鳃棘鲈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生存的温度为20~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的盐度为20~35;仔鱼生存的适宜pH值为5.5~8.5,最适生存的pH值为7.0~8.5。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和仔鱼对温度、盐度和pH值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的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豹纹鳃棘鲈商品鱼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成活率,从而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必须做好豹纹鳃棘鲈养殖中的病害防治工作。本文就海南省豹纹鳃棘鲈商品鱼养殖中的常见病害进行介绍,并对相应的病害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东星斑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海南省豹纹鳃棘鲈商品鱼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弧菌病、淀粉卵鞭虫病、车轮虫病、鱼蛭病等进行介绍,并对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豹纹鳃棘鲈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浙江省水产养殖用药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对杭州、湖州、嘉兴、宁波、温州等地区部分养殖点患病中华鳖、大口黑鲈、大黄鱼等主养品种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测定,比较各药物对菌株最小抑菌浓度的中位值(MIC50).结果表明,淡水品种中华鳖、大口黑鲈体内分离的143株病原菌中以气单胞菌(62.2%)为主,海水品种大黄鱼体内分离的56株病原菌以假单胞菌(55.4%)和哈维氏弧菌(17.9%)为主,均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等药物的耐受浓度较低,而对磺胺类、氟甲喹、甲砜霉素等药物的耐受浓度较高;但在氟苯尼考药物上呈现不同的耐受性.淡水养殖地区间病原菌的耐药性一致,海水养殖宁波地区病原菌耐药性高于温州地区.总体而言,2019年浙江地区绝大部分水生动物病原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等药物较为敏感,可作为多数病原菌用药首选,但必须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和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剂量和药程.  相似文献   

8.
以野生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为材料,采用抽血、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体腹腔注射法,取头肾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Ag-NOR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豹纹鳃棘鲈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其核型公式为2n=2st(t)+46t,NF=48;仅有1对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长臂靠近着丝粒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豹纹鳃棘鲈池塘生态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池塘中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添加微藻建立稳定良好育苗水体生态,进行豹纹鳃棘鲈的人工育苗试验.5批次共购入豹纹鳃棘鲈鱼卵450万粒,放于浮箱中孵化,在水温25~28℃中受精卵经过24h左右孵出仔鱼,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88.9%,最高达93.3%.仔鱼经过26~33 d左右的发育,共培育出体长2.0~2.8 cm的稚鱼49.7万尾,成活率均为10%以上,平均达12.36%,最高达14.3%.通过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和添加微藻能够较好地控制和调节水泥池塘水质,提高豹纹鳃棘鲈育苗成活率,取得较稳定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温度为15、20、25、30、35℃时豹纹鳃棘鲈幼鱼的代谢情况,并分析了幼鱼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源物质的供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各试验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出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15~30℃范围内,各试验组呼吸熵、氨熵、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35℃时均下降。根据氧氮比的分析结果可知,豹纹鳃棘鲈幼鱼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大。Q10的变化规律反映出豹纹鳃棘鲈幼鱼的适温范围为15~30℃,且温度显著影响豹纹鳃棘鲈幼鱼的代谢率。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区猪呼吸道隐性感染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呼吸道隐性感染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及氟苯尼考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的分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从河南地区猪肺脏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进行青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16种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表型分析,采用PCR对31株受试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100%,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9.03%、32.26%、3.23%,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87%、70.97%,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48.39%,但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基因检测发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SHV、CTXM-U、CTX-M-1、CTX-M-9的检出率分别为54.84%、61.29%、25.81%、9.68%、9.68%;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M)、tet(L)的检出率分别为87.10%、54.84%、19.35%,tet(C)、tet(O)阳性菌各1株,未检出tet(B)、tet(K)、tet(W);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检出率为54.84%。2株菌含有7种耐药基因,19株菌含有4种及以上耐药基因。可见,多种耐药基因共同介导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呈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种中草药和9种抗生素对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最低抑菌浓度。[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5种中草药(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黄芩)和9种抗生素类药物(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链霉素、青霉素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土霉素、磺胺甲噁唑)对12株养殖鳗鲡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5种中草药对12株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平均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63~6.000 mg/ml。9种抗生素类药物中有3种抗生素对12株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分别是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其MIC≤10 mg/L。12株致病菌对硫酸庆大霉素敏感(MIC≤8 mg/L)的有10株,占83.3%;对硫酸阿米卡星敏感(MIC≤8 mg/L)的有4株,占33.3%;对诺氟沙星敏感(MIC≤8 mg/L)的有7株,占58.3%。[结论]五倍子、石榴皮、大黄、虎杖、黄芩5种中草药以及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诺氟沙星3种抗生素类药物对12株养殖鳗鲡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26种抗生素对从大熊猫消化道选择出的8种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大肠杆菌高敏而对乳酸菌低敏的抗生素为阿米卡星;用试管2倍稀释法确定出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6μg/ml和32μg/ml;在阿米卡星MIC下与大肠杆菌共同培养后发现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氟哌酸、先锋噻肟均由高敏变为低敏,对林可霉素由耐药变为低敏,对青霉素由低敏变为耐药;在阿米卡星MBC下与大肠杆菌共同培养发现大肠杆菌在阿米卡星中的存活曲线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14.
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摩氏摩根菌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摩氏摩根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多西环素与二氢辣椒碱联用后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本次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的细菌为耐药性摩氏摩根菌,可选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或二氢辣椒碱和多西环素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甘肃省某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采集的子宫内膜分泌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这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10份样本分离得到12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7株、芽孢杆菌3株、链球菌1株、假单胞菌1株。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均不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14.29%,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28.57%,对红霉素耐药率为57.14%。芽孢杆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四环素均不耐药,而对头孢噻肟、红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33.33%。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对青霉素均完全耐药(100%)。链球菌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敏感,对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假单胞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了种鸭输卵管炎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其时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为产ESBLs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均产生耐药性;对黏杆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β-内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浦口地区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和变化趋势,以某渔场为试点,在2015年4至10月、2016年4至9月期间,每月连续在该养殖场进行采样。共采集鲫鱼和草鱼样品39份,采用平板培养、生化试验和种特异性gyr B基因扩增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59株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最敏感,高达84.75%;比较2015、2016年抗生素MIC加权平均值,发现恩诺沙星和强力霉素分别提高了6.43倍和3.01倍,表明病原菌对这2种抗生素的耐药水平上升。多重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水产动物病原菌至少对一类药物耐药。综上,通过连续性采样监测,表明气单胞菌在该养殖场分布广泛,且水产动物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8.
从体表具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病泥鳅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对这2种菌进行了鉴定和特性分析。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测定法对细菌类别进行初步判定,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这2种菌分别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它们对泥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这2种分离菌同时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四环素、诺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等7种抗生素高敏,对其他抗生素具有一定抗性。首次报道了泥鳅一种新的病原即希瓦氏菌,试验表明希瓦氏菌作为一种潜在的病原菌,可能与泥鳅霍乱弧菌协同作用,对泥鳅的养殖造成危害,同时也为泥鳅常见体表出血症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明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的体外药效学特征。[方法]以氟苯尼考注射液为对照组对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进行5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测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抗生素后效应(PAE)和抗生素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的测定。[结果]相对于普通注射液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对5种细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变化,但其明显缩小了对5种细菌的MSW(P<0.01),并且明显的延长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PAE和PASME(P<0.01)。[结论]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在体外能够减小细菌耐药几率,明显延长抗生素对细菌的后效应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