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生姜品种资源对姜瘟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自国内外的不同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于人工病圃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8个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并在无姜瘟病发生的试验田内,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生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现有生姜品种多为高感、感病品种,其中,安徽阜阳大姜、四川犍为黄口姜、厦门同安土姜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7个品种表现为轻抗,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39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表明,3个中抗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突出,是姜瘟病重发区推广应用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经硫酸铵沉淀、透析脱盐、薄层层析、Pharm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侧孢短芽孢杆菌B8胞外抗菌蛋白。测定了不同浓度该胞外抗菌蛋白对辣椒立枯丝核菌的诱抗活性。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63 mg/mL的B8胞外抗菌蛋白处理辣椒3 d后接种辣椒立枯病菌,辣椒植株开始表现出很高的诱导抗性,抗病效果在80%以上,并且这种诱导抗病作用可持续12 d以上。经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体内第4天即可产生PR蛋白诱导辣椒抵抗立枯丝核菌侵染,从而表现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剂浸种、发病前药剂灌根、发病初期药剂灌根3种处理评价了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中,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6%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浸种处理对姜青枯病的预防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了86.61%和84.86%,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7.36%和31.35%。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5×10~8个/mL荧光假单胞菌水剂的预防效果较好,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7.55%、83.30%和80.78%,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5.03%、38.63%和29.92%。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处理中,6种药剂防效均在45%以下,且产量显著低于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表明姜青枯病发病后施药防治效果较差,根据姜青枯病发病规律提前用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姜青枯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浊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生姜青枯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乳酸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的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1.75、1.81和2.21μg/L;而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中生菌素次之,EC_(50)分别为11.17、11.23、19.23和24.20μg/L;姜瘟净、硫酸多黏菌素B和大蒜油的EC_(50)最高,分别为549.61,1 223.22和2 064.33μg/L。通过盆栽试验,采用药剂浸种、先灌药后接种病原、以及先接种病原后灌药等处理方式评价了这10种药剂对生姜青枯病预防和治疗的潜能,结果显示,硫酸链霉素和中生菌素浸种处理对生姜青枯病防效最好,分别为93.0%和75.9%;硫酸链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姜瘟净、大蒜油表现出较好的预防作用;除硫酸链霉素外,其他药剂对青枯病治疗作用差。 相似文献
5.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及其生化变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是我国南方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调查研究表明,芝麻青枯病除前人报道的萎蔫、顶梢常有溃疡裂缝等典型症状外,还有植株畸形、茎秆表皮泡状突起、溃疡裂缝延伸至茎秆中下部、折断茎秆可见菌脓形成的透明细丝等症状。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经菌体形态、菌落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烟草过敏性反应及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基因间区ITS序列测定,证实了芝麻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江西省15个县(市)的22个代表性菌株的生化变种鉴定显示,20株菌属于生化变种Ⅲ,占90.91%,2株属于生化变种Ⅳ,占9.09%。说明生化变种Ⅲ菌群是诱发芝麻青枯病流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烟草青枯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文山烟草种植田烟草植株根围土壤及植株根内生境中分离纯化获得195株细菌,以细菌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YN10的拮抗作用及其产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产嗜铁素的活性作为评价指标对其生防潜力进行赋值,对总赋值得分较高的84株菌株做了聚类分析,选择25株拮抗细菌进行了烟草青枯病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聚类分析ARDRA图谱中位于不同组的25株拮抗细菌对烟草青枯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菌株K-1-8、R-3-16、R-3-18的温室防效分别为86.66%、84.94%、87.57%;拮抗细菌的生防效果与总赋值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6。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的效应及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以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辣椒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25、0.05、0.1、0.5、1.0 mmol/L的MeJA浸种12 h和喷雾48 h处理后,接种浓度为107CFU/mL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测定MeJA对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以及辣椒幼苗的病情指数、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0.025~1.0 mmol/L MeJA对青枯病菌无抑制作用;MeJA浸种处理对粤红1号和辛香8号辣椒幼苗的诱导效果最高,分别为21.38%和25.17%,而喷雾处理的诱导效果可依次提高至31.64%和37.30%,且诱导效果随MeJ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MeJA处理后2个品种辣椒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随MeJ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CAT、POD、APX和GR活性最大值均为抗病品种辛香8号经MeJA喷雾处理后所达峰值,依次为13.51、49.27、11.58和5.28 U/g FW,MDA含量最低值为13.58μmol/g FW,而SOD活性最大值为感病品种粤红1号经MeJA喷雾处理所达峰值,为364.31 U/g FW。表明MeJA预处理可有效诱导辣椒抗青枯病,其诱导效应与其激活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9.
为探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瑞香素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诱导抗性作用,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评价瑞香素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分析其对烟草体内酶活性、木质素含量、激素水平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瑞香素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85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5.70 mg/L和11.40 mg/L处理,接种后14 d的相对防效依次为66.93%、42.52%和48.03%。瑞香素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处理后12 h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3.56倍、1.68倍和1.82倍;瑞香素处理后4 d和7 d烟草根部木质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33倍和1.54倍;瑞香素处理后6 h烟草体内茉莉酸和脱落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35.98%和34.55%,而水杨酸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5.56%。同时,叶面喷施2.85 mg/L瑞香素后显著抑制了茉莉酸途径拮抗基因JAZ3的表达,处理后6 h的表达量较对照下调了9.19倍,同时显著促进病程相关基因PR1的表达。提前喷施2.85 mg/L瑞香素能有效控制田间烟草青枯病发生,相对防效达到52.22%~75.54%,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并噻二唑的相对防效33.50%~53.00%。表明瑞香素能提升烟草体内酶活性和根部木质素含量,促进抗性基因表达,对田间烟草青枯病有稳定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植物激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桉树内生细菌群落变化与桉树对青枯病抗性间的关系,试验用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继代培养尾叶桉组培苗,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了经抗生素处理后桉苗内生细菌的变化,并测定其对青枯病的抗性。结果显示,浓度为60 mg·L-1的氯霉素和150 mg·L-1的氨苄青霉素显著降低了桉树组培苗根部内生细菌的数量,但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没有影响。DGGE图谱显示,氨苄青霉素处理的桉苗与对照苗的条带基本一致,氯霉素处理后与对照条带有明显的区别,表明氨苄青霉素只影响了桉苗内生细菌的数量,氯霉素使桉苗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发生了变化。对DGGE条带克隆测序和Blast比对发现,A、B、C条带的序列(KU363009、KU363010和KU363011)与GenBank中不可培养细菌的序列(KJ655389.1、KF006350.1和FJ832152.1)相似性分别为100%、99%和99%;D条带序列(KU363012)与不可培养的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 sp.)序列(LN878320.1)相似性达到98%。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处理后,桉苗青枯病的初发病时间与对照相比延后1~2 d,氨苄青霉素处理的桉苗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氯霉素处理的前6 d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之后发病率急剧上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可以减少桉苗根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并推迟桉树青枯病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1.
棉花组织结构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本试验以温室种植31 个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供试品种的组织结构研究,使用根系扫描法和石蜡切片法,了解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结果如下:棉花根系的吸收根根长密度与相对病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23;抗病品种与耐病品种、感病品种的总长度、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和吸收根根长密度差异显著,但耐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这4 个指标差异不显著。抗病材料根、茎的组织中薄层细胞密度大于感病材料,耐病品种根、茎的薄层细胞密度介于两者之间;抗病品种的根和茎的导管数最多,导管直径最小,其次是耐病品种,感病品种的根和茎中导管数最少,但是导管直径最大。棉花根系的吸收根根长密度,根和茎的薄层细胞密度,导管数可以作为对黄萎病抗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