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犊新蛔虫主要侵害1岁以下的幼犊,患犊常因失治或误诊导致感染加重而致死。该病在我县水牛犊中流行较为严重,是我县犊牛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诊治犊新蛔虫病逾百例,诊断准确、及时,防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症状轻症患犊被毛粗乱,精神食欲稍差,喜卧,...  相似文献   

2.
漳州地区犊新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庄总来,翁玉麟(厦门大学生物学系,361005)犊新蛔虫(Neoascarisvitulorum)是大型线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除欧、美、非洲大陆外,亚洲各国感染率都很高,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  相似文献   

3.
水牛犊犊新蛔虫病防治策略的研究余炉善,刘石泉,陈瑞先,罗小迅,万金鹏,陈志平(江西农业大学330045)(江西成新农场)牛犊新蛔虫病是无饰科(Acisakidae)的犊新蛔虫(NeoascarisvitulorumGoeze,1782),寄生于犊牛的...  相似文献   

4.
<正>犊新蛔虫性肠梗阻是指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大量寄生在犊牛小肠内,缠结成团而致肠内梗塞的病症。多见于20~45日龄的犊牛,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重则腹部有击水音,粪中有虫卵或虫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用  相似文献   

5.
犊新蛔虫病又称犊弓首蛔虫病,虫体寄生于牛犊的小肠中,引起肠炎、下痢、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症状,是牛犊受害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我镇属鄱湖滨湖地带,相对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犊新蛔虫卵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孳生环境。自1997年3月至1999年8月,笔者诊治病犊27例,除2例因收治较晚,体况极度衰弱致使病情恶化死亡外,其余25例均得以治愈康复,现就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犊新蛔虫病笔者近来试用中药驱除犊新蛔虫7例,取得满意疗效。处方如下:使君子、鹤虱、苦参籽、不见、金银花各30克、山楂50克、麦芽80克、神曲100克、甘草15克、煎汤灌服,一般1剂即可。如小牛体质瘦弱,另加白术、玄参、真阿胶各36克佐以扶体。...  相似文献   

7.
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的寄生虫病,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此虫仅寄生于6月龄前的犊牛,引起犊牛下痢,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发病率水犊比黄犊高,奶犊更次之.笔者应用盐酸噻咪唑治疗犊新蛔虫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 Anisakidae 的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ris vitulorum Goeze,1782)寄生于初生犊牛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表现肠炎、腹泻、疝痛等胃肠症状。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除欧、美、非洲大陆外,亚洲各国感染率都很高,如泰国(1983)报导牛几乎100%感染,马来西亚巴沙省农业部1970年年报:水牛犊新蛔虫十分严重,印度(1973)粪检320头水牛犊,其中60%感染犊新蛔虫,而且25%混合感染球虫。此外,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都有流行危害的报导。在我国南方养水牛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省流行也很普遍,此病在福建省流行面广,危害性大,如对六月龄以下犊牛进行粪检调查的结果,建阳地区的浦城县感染率54.4%,建瓯县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犊新蛔虫病是无饰科犊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奶牛、水牛)的小肠,引起肠炎、下痢、腹痛、腹部膨大等症状的一种线虫病。有资料介绍,我国南方各省犊牛多感本病,初生牛犊大量感染可引起死亡,对养牛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0.
<正>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Anisakidae的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ari vitulorum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引起肠炎、腹泻、腹痛等肠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流行面广,危害性大。福建省各地调查三月龄左右小牛平均感染率50%左右,造成幼犊的大量死亡,是阻碍当前养牛事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犊新蛔虫病是由无饰科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所引起肠炎、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各种牛只都可被侵袭,对水牛犊的危害尤为严重。该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广泛流行,感染率高,危害性大。长期  相似文献   

12.
浅析犊牛新蛔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异尖科新蛔虫属犊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和水牛)的小肠内,引起犊牛肠炎、下痢、腹部膨胀和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分布极广,我省流行较为严重,初生犊牛感染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州肉牛、奶牛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水奶牛的开发,水牛冻精改良步伐的加快,杂交犊牛存栏数增加,摩本杂交犊牛增加很快,该病发病率有所增加,给肉牛、奶牛产业化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犊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犊新蛔虫寄生于4~5月龄以下犊牛小肠,从而引起肠炎、腹泻、疝痛等胃肠症状的一种致死率高的寄生虫病。水牛、黄牛、奶牛等均可被寄生。本病流行很广,死亡损失也极严重,尤以l~2月龄犊受害最重。据抽样调查,2月龄以内犊牛发病率高达45.l%,致死率高达18.4%。  相似文献   

14.
犊牛蛔虫病的病原体为无饰科新蛔属的犊牛蛔虫,寄生于5月龄内的犊牛小肠而引起的疾病。笔者参加了南涧县公郎镇、南涧镇、宝华镇、无量山镇等地5月龄以内的水牛犊新蛔虫病感染情况抽样检查。共检查水牛犊96头,检出感染犊新蛔虫的水牛犊18头,感染率为18.75%,结果反映南涧县水牛犊新蛔虫病感染率高,由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犊新蛔虫病是犊牛常见病,福鼎群众常称为“拉白屎”、“拉痢”。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办法,治疗35例,治愈34例、治愈率达97%以上,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犊牛发病初期,食欲尚可,多数表现为拉灰白色粘糊状腥臭的粪便;随病情发展,出现精神萎顿,行动缓慢或不愿行走及贫血、消瘦等症状。便秘拉痢交替发生,粪便粘稠恶臭、常带血,有的还排出蛔虫,严重时眼睛下陷,卧地不起,体温下降,最后衰竭而死。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粪便触片镜检,查出蛔虫卵可诊断为犊新蛔虫病。3治疗:3.1早期“拉白屎”阶段,可用而硫苯咪唑每公斤…  相似文献   

16.
正犊新蛔虫病是弓首科、新蛔属的犊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奶牛、黄牛)的小肠内,引起肠炎、下泻,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症状的寄生虫病。初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养牛业危害甚大。1病原牛新蛔虫的成虫虫体粗大,呈淡黄色,虫体体表角质层较薄,故虫体较柔软,且透明易破裂。虫体前端有3个唇片,食道呈圆柱形,后端有一个小胃与肠管相接。雄虫长15~25cm,尾部呈圆锥形,弯向腹面;雌虫较雄虫为大,长,生殖孔开口于  相似文献   

17.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1986头水牛犊粪便,犊新蛔虫阳性率为46.8%。其中214头腹泻水牛犊阳性率为36.6%(与日龄有关);检查(1-16)日龄犊牛260头,(17-30)日龄546头,(31-90)日龄825头,(91-180)日龄355头,阳性率分别为:0,61.5%,65.6%,14.4%。  相似文献   

18.
用粪便蔗糖漂浮法检查尖扎县尖扎滩乡7月龄牦牛犊90头,结果 18头牛新蛔虫卵呈阳性,感染率为20%;10头检出毛首线虫等其他线虫卵,感染率11.1%。投服驱虫金霸王(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片),一周后粪便蛔虫和线虫卵检查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犊弓首蛔虫寄生于犊牛消化道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放牧或舍饲时,母牛采食了水草上沾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后,经胎盘垂直感染了胎儿,所以新生犊一生下来就染有蛔虫病,称为犊牛新蛔虫病,该病主要危害0.5—3月龄的犊牛,产后两周的被感染犊牛症状最为严重。犊牛精神沉郁、嗜睡、吮乳无力或停止吮奶。腹胀、排出稀糊样,灰白色腥臭粪便。有时腹痛、血便,口腔发出刺鼻的酸味。患新蛔虫病的犊牛死亡率很高,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国内治疗犊牛蛔虫的药物主要有左咪唑、丙硫苯咪唑和非外用的伊维菌素等。伊维菌素是广谱抗线虫、节肢动物药物。许多研究者的实验结果证实,其对多种寄生虫病有高效,是目前兽医临床使用的首选抗寄生虫药物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伊维菌素片剂对犊牛新蛔虫病的疗效,我们进行了本项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犊新蛔虫病为无饰科的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小肠引起的以肠炎、下痢、腹部膨大、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寄生虫病.患该病的犊牛生长发育严重受到影响,有些犊牛瘦弱,生长发育不良,被称为"僵牛".该病常可引起犊牛的死亡,严重危害养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