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将于2002年9月16-20日在北京举行,同期还将举办2002年国际水稻产业、技术及机械设备展览会。国际水稻大会是针对世界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会议,由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定期组织召开。首次国际水稻大会选在水稻之乡———中国召开,并且同时举办国际水稻产业的综合展览,旨在通过国际水稻行业的盛会,展示世界水稻产业的先进技术和最新产品,促进国际水稻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和贸易,将给中…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INGER)的参试材料集中了世界上主要产稻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提供的优良种质,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广西农科院从1980年起,参加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协调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到2002年累计从各试验圃获得试验材料15890份,大大丰富了广西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经试验评价,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恢复源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并育成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国内外育种机构都非常重视其收集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美、苏保存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超过30万份,国际水稻研究所保存水稻种质资源62,500份,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保存种质资源74,000份。每份材料在不同的年份、地点,条件下进行多种性状的调查记载,组成……  相似文献   

4.
水稻五抗新种质中育8号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展的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抗源和病虫害抗性鉴定筛选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条件,同时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与昆虫、病理学家多方协作,对32000余份杂种世代材料进行追踪...  相似文献   

5.
籼稻中育1号高产的性能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育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通过穿梭育种途径,由我国广陆矮4号与IR64杂交育成的中籼新品种。1983年在国际水稻所产生F1,1984年在中国水稻所种F2群体,F3~F6分别在国际水稻所和中国水稻所来往穿梭  相似文献   

6.
正"未来水稻"时代,是个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工具"的育种时代,能促使水稻产量、品质、抗性等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活动之一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的"未来水稻",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广西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广西水稻育种在20世纪90年代前居国内先进水平.就是利用了一些国内外育种中间材料:而90年代以后育成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组合)在产量、米质、抗性上有一定的提高,但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育种者手中缺乏国内外新的育种材料.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育成的水稻种质.亲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与特殊性基因源.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亚洲水稻种植制度协作网,是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74年发起组织的。1975年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三国参加。1976年增加了泰国、斯里兰卡。1977年增加了尼伯尔和马来西亚。1979年增加了南朝鲜。1980年缅甸与印度也相继参加,现共有十  相似文献   

9.
2004:国际水稻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已被联合国正式命名为“国际水稻年” ,这将是水稻史上又一重要历史事件。国际水稻年的倡议产生于1999年 ,当时 ,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的科学家对水稻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日益感到担忧 ,于是请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 ,共同发起国际水稻年。粮农组织第三十一次大会通过的 2 / 2 0 0 1号决议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此后由 4 3个国家共同向第 5 7届联大提交了这一提案请求 ,联大最终在2 0 0 2年 12月 16日宣布 2 0 0 4年为国际水稻年。在联大历史上 ,把单个作物———水稻命题为国际年 ,是前所未有的。联大一致认为 ,水稻作为食物…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国际水稻大会 ( International Rice Congress 2 0 0 2 )将于 2 0 0 2年 9月 1 6~ 2 0日在北京召开。该大会由国际水稻研究所 ( IRRI)、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 ,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2 0 0 2年国际水稻大会是世界上首届针对水稻这一最重要农作物的综合性的大型会议。水稻养育着世界一半的人口 ,亚洲地区的水稻产量占世界水稻产量的 90 %以上 ,中国又是水稻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首届世界水稻大会在中国召开无颖是最合适的。国际水稻大会…  相似文献   

11.
对2005年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Genetic Evaluation of Rice,简称INGER)引进的灌溉稻极早熟、早熟观察圃(IIRON-VE/E)参试材料,在广西南宁的表现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从中选择出一批产量高且熟期适合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以供水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内外水稻育种研究领域20年的相关科技文献,便于深入了解世界范围内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2-2021年水稻育种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EXCEL、CiteSpace及Incites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等分析。在检索范围内检索到水稻育种相关文献8 668篇;总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发文量第1,美国发文量第2但中介中心性较高,影响力较大;研究机构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最大;国家及主要研究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也较密切;总被引频次排名前3的作者是中国科学家钱前、李家洋和韩斌;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Plant Breeding和PLoS ONE;近年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涵盖遗传多样性、基因编辑、产量和品质性状、病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非生物胁迫(盐,干旱,温度)、雄性不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为整体上认识、了解全球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提供...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进行了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有26份材料对供试的6个混合稻瘟病小种表现出高抗;有4份抗病材料2年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一致。筛选出3个双抗性较好的材料,可以用作水稻抗性育种的骨干亲本,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利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360个水稻品种(多数属于印度型品种)。对照品种有1R_8(作为对低温敏感的品种)、Fujisaka5(作为对低温有抵抗力的品种)。试验结果指出: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常受到低温的影响,其普遍症状有:①种子发芽瘦弱。②移栽大田的秧苗应小。③黄叶。④幼苗生长受阻。⑤小穗不孕。作者着重研究了低温引起黄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稻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世界水稻育种的重大课题。为了跟踪这项高新技术,天津市农林局和天津市农科院于1991年12月24~25日联合召开了京津地区“两系”杂交稻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和浠水县农科所以及京津两地的专家、技术人员2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交流了研究成果,讨论了应用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议认为:光敏核不  相似文献   

16.
4月14日,中国菊花出口与加强企业联动座谈会在上海国际花卉展览会期间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规范生产、加强合作、开拓市场.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海南、辽宁、贵州等国内主要生产与出口切花菊的企业代表、育种商、贸易商以及日本采购商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09,(5):45-45
据菲律宾《马尼拉公报》2009年2月27日报道,菲律宾国家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家德萨莫罗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选育出水稻抗旱新品种。该新品种用玻璃培养法育出,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4.4~5.7吨,比对照品种增产1.9吨。该小组育出的9个组合均在全国联合品比试验中表现良好,其中有2个组合参加了2008年度多点联合品比试验。报道称,该抗旱品种可每年为菲律宾农民节省干旱损失10亿比索。  相似文献   

18.
刘斌 《作物杂志》2006,(2):18-18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暨王金陵教授90华诞庆典,于2006年3月15~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9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农业推广部门的24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共有55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内容涉及大豆育种、栽培、资源、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植保、土肥、加工、大豆宏观形势等各个方面。从学术交流的情况看,我国大豆科研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研究方向有所扩展,合作研究的机制逐步形成,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正在成为大豆科研和技术推广的骨干。与以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其中,基层科技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及综合性大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有所增加。会议还邀请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陈绍江教授分别做了关于水稻品质性状遗传和高油玉米育种的报告,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9.
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首要措施,也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总结经验,明确任务,制订措施,组织起来协作攻关,使作物育种工作为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农委、国家科委委托农业部于1982年1月5日至14日在北京在开了第四次全国农作物育种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9个省、市、自治区农业厅(局)、农科院、农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领导和作物育种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共计有320多人。会议收到了有关作物育种的总结报告和研究论文210多篇。还有13位著名育种专家、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这是1966年召开第三次全国作物育种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农作物育种界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20.
多用栽培稻中育5号吕子同童汉华(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一个品种一种栽培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不同生产条件的要求。一个品种多种栽培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对水稻育种的新要求。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穿梭育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