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村级生态工程发展规划与建设:以马庄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发展村级生产经济模式为例,阐述了在河北平原区切实制定农村生态工程发展规划,实施以设施园艺核心、林果草畜相配套的村级生态工程,是建设集约高效设施农业、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廓中部的张推广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文试通过对张掖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工种建设的研究和分析,阐释张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张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发展张掖生态林业,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4.
塔里木河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形成、消耗、转化、蓄积、排泄的特点,依据地貌类型、自然条件和人工植被,将塔里木河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分为五个区,并对各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了立体条带状的宏观规划。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辐射型生态工程的基本含义,以海安县星火养殖场为例,研究其对周围农户和平系统的辐射功能。并对其辐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方法和途径,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向着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Ji河示范区工程建设推行了监理制。实践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监理制积极可行,效果明显,能有效地促进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进度。通过实例分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旨在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完善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方法和途径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向着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耘昔河示范区工程建设推行了监理制。实践表明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监理制积极可行 ,效果明显 ,能有效地促进工程质量 ,控制工程投资 ,保证工程进度。通过实例分析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旨在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完善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探讨了正在兴起的中国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内涵、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实施的手段。通过与国外生态工程的比较,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梯田生态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瑾  胡晓婉 《南方农业》2015,(3):118-120
通过对梯田发展历史和近些年来的研究作简单概述,明确了生态工程在修建梯田和梯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为了探讨农村能源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有机结合途径和整体协调性机制,本文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和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乡村生态振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之一。本文从生态的重要性入手,在简述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乡村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疾病增多和村庄衰减。针对存在的这些生态问题,作者提出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战略对策和措施,即在遵循村民主体原则、"三效"并举原则、综合施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久久为功原则的前提下,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制定生态规划,提高生态意识,增长生态知识,提升生态素质,弘扬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法规,强化生态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搞生态建设,开展生态交流,重视生态科研,培养生态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乡村旅游开发引起乡村特色消失和生态风险加剧等负面影响,该文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福建省晋江市紫星村"自然?文化"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以此为约束条件对旅游用地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和人类活动区4类生态功能区,各区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决定了其差异化的用地特征。自然旅游用地规划以维持原有景观不变为主,对景观进行修复为辅的原则布局在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和人类活动区内,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法将金溪北部片区规划为农事活动体验区,农科所片区规划为农业生态观光区,紫溪水库、金溪规划为水域观光游览区。文化观光旅游用地和休闲旅游用地规划以景观不变和景观修复为原则,主要布局在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区内;而农业科教旅游用地布局规划在人类活动区内,结合实地调研选址在下溪园北侧新建生态农业展览馆。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以景观发生变化为原则,主要布局在生态过渡区和人类活动区,采用GIS核密度和空间叠加分析法划定顶溪园西北部为游客中心,金星村为民宿、餐饮集中布局区。其他旅游用地规划以景观不发生变化为原则布局在人类活动区内。生态约束下的乡村旅游用地空间布局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对乡村旅游用地规划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为例,阐述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解决农村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促进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化、城乡协调、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选择,并在分析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特点与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黑龙江省农村能源消耗及效益, 将生态足迹指标应用于农村能源消耗评价中,研究1998~2007 年间黑龙江省农村能源利用动态。结果表明: 10 年间各类能源利用都明显增加, 其中电力和沼气增加最为明显,其人均消费量分别由1998 年的183.51 kWh 和0.001 m3 增加到2007 年的279.03 kWh 和2.445 m3; 对应的能源人均生态足迹也均呈增加趋势, 从1998 年的0.278 9 hm2 增加到2007 年的0.549 8 hm2,其中电力和沼气生态足迹增加明显高于其他能源类型, 这种趋势与我国农电政策的变化和对农村生物质能源扶持政策有关。能源生态效益不断增加, 从1998 年的2 472.34 元·hm-2 增加到2007 年的5 192.58 元·hm-2, 表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增加,但仍有增加的空间。农村能源消耗不断增加, 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调节农村能源消耗, 扶持各类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加强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管理, 并通过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源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岳西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例,研究构建了1套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指数叠加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该生态示范区不同时空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度和隶属度结果表明,在基准水平年(2000年)、近期目标年(2005年)和远景目标年(2010年)3个规划年限中,生态示范区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分别为0.268、0.541和0.859,并分别以不可持续发展、初级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隶属度为最大(0.487、0.484和0.663);在不同规划年限中自然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和可持续发展隶属度均为最优,这与该县生态环境优越、经济社会水平低、发展潜力大的客观实际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问题,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自身的自然资源存量。因此,测量河北省居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自然所能够提供资源的差距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1扩展到≥0,运用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分析生态盈余状态,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中对资源流量和存量占用程度在核算上的统一,并得到了河北省2002—2016年的生态足迹、赤字盈余及足迹深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农产品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建设压力指数和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等土地压力评价指数,判断当前土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及超载程度。结果显示:1)2002—2016年河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升高,但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变化较小。2)河北省足迹深度较大,尤其是水域和化石燃料用地,河北省居民生产生活消耗的自然资源远远超过了资源流量,造成了河北省资源存量大量消耗。3)河北省生态赤字较为严重,2016年的生态赤字为3.26hm2·人-1。4)农产品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负担指数均大于1,且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的值均在10以上,河北省面临严重的土地压力,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以上4点说明河北省对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河北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以围场县为例,通过运用多项数量指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围场县在生态建设中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2年~1998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较为剧烈,但耕地变化缓慢;1998年~2002年总体变化相对和缓,而耕地减少速度加快,园地则一直快速增加。在地类转移上,1992年~1998年主要是牧草地、未利用地向林地转变为主;1998年~2002年除牧草地、未利用地与前期类似的转移方向外,耕地向林地转移的比重急剧增加。在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多样性趋于下降,其中四合永镇多样性指数最高并有所增加,御道口乡多样性指数则有所增加,大唤起乡多样性指数则下降至最低。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引导和调控下的人类活动是导致围场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则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会引起区域生态风险和固碳功能的变化。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In VEST模型分析碳储量服务变化,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黄骅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盐碱地和建设用地,对比2015年和1995年的结果发现,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度和分离度增加,园地和盐碱地分离度和破碎度降低;园地和盐碱地损失度指数降低,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损失度指数增加。2)1995年、2005年和2015年黄骅市生态风险总和分别为12.58、10.32和11.10,生态风险区以较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为主,较低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加且向南部集中,高风险区面积逐渐减少且向中部和东部海岸带集中。3)In VEST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黄骅市碳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5年、2005年和2015年黄骅市的碳储量分别为2 387.05万t、2 491.51万t和2 028.86万t,3年的碳密度分别为107.63 t·hm~(-2)、112.34 t·hm~(-2)和93.16 t·hm~(-2),各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的变化情况与各自面积的变化情况有较高的一致性。4)生态风险变化与碳储量服务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5年和2005—2015年二者相关性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9和0.72(P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在生态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可能。基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黄骅市生态风险和碳储量进行评价,对于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与分析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基本目标和当前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高产化、高效化、优质化、立体化、复合化及设施化6条基本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北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产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8 3 ghm2,人均生态足迹为2.189 7 g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721 4 ghm2,人均生产足迹为3.436 3 g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4.675 8,基于消费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837 4,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多样性为0.988 0,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指数为0.462 7,基于生产消费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指数为1.833 8,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290 9 ghm2,河北省的生态贸易赤字为-1.246 6 ghm2,生态耗竭值为2.794 3 ghm2.表明河北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河北省只有改革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节能降耗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