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奥特牌有机基质是一种采用先进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型优质生物有棚巴料.产品通过充分的腐熟、高温杀菌杀虫后再接八有益锻生物.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施用该产品有助作物根系发育.使作物移栽、移苗后快速生根.易成活。肥料中富含的有机物质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无机盐分.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奥特牌有机基质是一种采用先进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型优质生物有机肥料,产品通过充分的腐熟、高温杀菌杀虫后再接入有益微生物,质量稳定、使用方便。施用该产品有助作物根系发育,使作物移栽、移苗后快速生根,易成活。肥料中富含的有机物质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无机盐分,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低聚木糖在食品杀菌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变化。对低聚木糖采用4种杀菌法,即,常温杀菌,巴氏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温度65℃,加热30 min),高温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在常压60~100℃下加热15 min)和高压杀菌(121℃,加热10~60 min),通过DNS测定法测定低聚木糖的OD值,研究了低聚木糖在4种杀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巴氏杀菌(pH值2.6~7.0),高温杀菌(pH值5.0~7.0)和高压杀菌(pH值3.0~6.8)时,P70低聚木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P70低聚木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一般食品中时,在pH值4.2~7.0,在巴氏杀菌、高温杀菌、高压杀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正>给作物的种子"洗浴",主要是达到杀菌消毒和优选种子的目的,现介绍给作物种子"洗浴"四法。  相似文献   

5.
1.温室消毒与清洁 栽培用温室涂白,生产前高温闷棚,消毒杀菌,土壤、生产工具进行灭菌.生产过程中出入人员必须消毒;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叶片、果实、病残体,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败叶、根和杂草等.  相似文献   

6.
1 食品的物理杀菌保鲜技术 目前我国微生物超标是食品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食品杀菌保鲜方面,近年来,国外已开发出多种非高温杀菌技术。综合看,物理方法居多。如水中高压杀菌保鲜、高压电场杀菌、静电杀菌保鲜、磁力杀菌、微波杀菌、感应电子杀菌及其强光脉冲、X射线、紫外线杀菌保鲜技术,另外日本三兹公司的红外线无菌包装机使灭菌程序、包装效率可提高6-8倍。在化学方面抗生酶及新型杀菌塑料等已投入使用。在上述诸多杀菌保鲜技术中,都崇尚其技术的先进性,目的在于100%达到杀菌效果,并保持食品原来的风味,延长食品的保质及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正> 土壤是万物生长的载体。在长期的耕作中,土壤极易吸附和携带多种病菌,严重为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朋友切莫忽视土壤的“杀菌保健”工作。现特将土壤的“杀菌保健”技巧和方法介绍如下: 1 全面土壤杀菌 全面土壤杀菌一般是在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处理整块农田。常用的播前处理方法是:首先采用喷雾法、毒土法、施粒法等方法把药剂尽可能均匀地撒施在土面,再翻入耕作层,用耙交叉耙,或用耘锄、贺盘耙将药上  相似文献   

8.
卵清蛋白对温度非常敏感,而醋蛋营养液必须用高温杀菌。本实验首先力图使产品中的卵清蛋白尽可能多地水解成氨基酸,同时代出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的最佳组合,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保证了产品的理化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高新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存在致使食品品质改变。食品工业中每年因微生物作用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杀菌是食品加工贮藏的必经工序。传统的热力杀菌低温加热不能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 (特别是耐热的芽孢杆菌 ) ,而高温加热又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食品的天然特性。同时 ,食品加热杀菌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天然色、香、味和一些生理活性成分 ,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 ,国际上一些新型的杀菌技术便应运而生。1 微波杀菌技术 微波是指频率从 30 0 - 30 0 0MHz的电磁波。当它在介质内…  相似文献   

10.
卵活蛋白对温度非常敏感.而醋蛋营养液必须用高温杀菌。本实验首先力图使产品中的卵清蛋白尽可能多地水解成氨基酸.同时找出了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的最佳组合.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保证了产品的理化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1.
微波消毒对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消毒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手段。对土壤进行田间微波处理,然后取不同深度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来观察微波消毒对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消毒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其中微波发生器处理10 min对土层深度5 cm土壤中的细菌和线虫杀灭效果最佳,杀灭率分别是74.48%和70.73%;微波处理10 min对土层深度10 cm土壤中的真菌和放线菌杀灭效果最佳,杀灭率分别是85.65%和83.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微波真空包装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结构,证明应用微波真空包装技术的优越性。[方法]以酱牛肉为材料,试验设3种杀菌方式:微波真空包装(245 0MHz,有效杀菌时间180 s);真空包装后高温杀菌(12 l℃、20 m in);真空包装后沸水杀菌(20 m in)。依据感官品质评价、理化检验、食品物性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检测方法,对3种方式处理的酱牛肉,在品质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微波真空包装技术在杀菌的同时进行真空包装,避免了真空包装2次加热杀菌处理的不良效果,且微波真空包装的酱牛肉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2种包装处理方式,同时降低了工艺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结论]该研究为微波真空包装技术的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高压静电场装置针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杀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场电压、处理时间是影响电场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在极板间距3cm,电压20kV,处理时间45min的条件下,大肠杆菌的致死率达到98.7%。通过分析高压静电场对菌液温度、pH值、电导率的影响,初步探讨高压静电场杀菌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灭菌和杀真菌剂(苯菌灵)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部分抗氧化生理、重金属含量与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显著影响苜蓿的抗氧化生理,导致巯基含量减少54%,丙二醛含量增加44%;显著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的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27%、23%和30%,株高降低45%,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少74%和85%;土壤灭菌和施用苯菌灵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Pb含量和苜蓿地下部Pb的含量,减少苜蓿地下部Zn的含量;土壤灭菌还显著增加苜蓿地上部Cd的含量;土壤灭菌极显著减少苜蓿对重金属的累积,植株Pb、Zn、Cd和Cu的累积量分别下降74%、78%、68%和76%;施用苯菌灵对苜蓿生长、抗氧化生理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之,完全消除土壤微生物明显降低了苜蓿对重金属的耐性与累积能力,土壤微生物对植物耐受重金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消毒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利用微波技术的热效应对连作土壤进行消毒,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连作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为害。介绍了微波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土壤微波消毒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微波对土壤微生物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消毒处理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积极有效的防治温室病虫草害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甲基溴等化学试剂熏蒸方法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深远持久的危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微波消毒土壤进行了探索。采用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并与常规加热处理效果对比。对处理后的土样采用平板计数及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其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处理具有杀菌率高,对生态环境无任何污染、不会产生抗药性、无任何残留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草籽,控制病虫草害;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同样的处理温度下,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效果差异较大,与常规加热处理效果也不同,存在明显的微波生物效应。大豆盆栽种植试验与微生物检测分析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固体物料的流态化输送,设计了一套密封式杀菌腔,腔内安装带有刮板的螺旋输送器,输送器由高频低压电源加热;物料在腔内由输送器向前推送并加热,实现连续喂料和杀菌。杀菌腔内通入少量干热蒸汽辅助加热并带走物料加热产生的多余水分。杀菌后的合格物料进入快冷单元,物料温度降低到室温后直接包装。整个杀菌环节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可实现各关键控制点参数测量。经初步试验,当辣椒粉杀菌量为1 000 kg/h时,菌落总数可在10 000 CFU/g以下。  相似文献   

18.
以熟制小龙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原料,在真空包装条件下进行不同剂量的辐照灭菌以及高压灭菌与辐照灭菌的对比储藏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在0~8 kGy辐照范围内,虾肉水分含量、色度L*、a*、弹性、黏度呈下降趋势,而色度b*、硬度、咀嚼性呈上升趋势,虾青素含量和蛋白疏水性增加,蛋白浓度下降,虾肉的综合品质稍有劣变。与高压灭菌相比,6 kGy辐照灭菌较好地抑制储藏期虾肉含水量下降和色泽发暗的现象,保证了小龙虾储藏期的卫生安全、外观色泽和质构品质。储藏期蛋白组分由于微生物降解的作用而消失,辐照灭菌在抑制80 kDa处高分子量蛋白组分下降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NO)对近地表臭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土壤生态系统是近地表NO的重要来源之一。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NO通量。以南方典型蔗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土壤水分、温度等)对原位和异位土壤N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土壤NO通量显著高于异位土壤,厌氧条件下土壤NO通量显著大于好氧条件;土壤灭菌后NO通量显著降低;当土壤含水率为最大持水量的20%且在厌氧条件下,原位土壤NO通量最大,为24.1 ng N·m-2·s-1。25℃条件下NO释放速率最大。因此土壤NO主要由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过程产生,较低含水量和最适温度有利于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以本溪山樱幼苗为试材,研究了植株生物量、可溶性养分、光合参数及保护酶活性等几种生理指标对根域土壤灭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灭菌处理较未灭菌处理可显著提高本溪山樱幼苗光合机能,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土壤灭菌处理幼苗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未灭菌处理.土壤灭菌处理幼苗组织中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养分含量低于未灭菌处理,可能与其生长发育较旺盛,吸收、合成的大部分营养物质被迅速的树体建造所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