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麦鞘毛眼水蝇在川、甘、陕、青等地发生普遍,为害较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发生一代,以幼虫蛀入小麦叶肉内,沿叶片基部转移至叶鞘危害,吃去叶鞘组织、使叶片枯黄,一般损失产量10—15%。目前,预测该虫的防治时期,常常以百株或丛卵量为指标。弄清麦鞘毛眼水蝇卵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1985年春我们对麦鞘毛眼水蝇卵的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分布型的测定 1.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3月下旬麦鞘毛服水蝇产卵盛期,选不同地势、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品种的迟播小麦田共5块(田块面积在1亩以上),每块田根据小麦长势又划出10个样区,每区内随机取样10个点(每点15株),分株记载各叶片上麦鞘毛眼水蝇卵(包括卵壳数)的数量。其结果整理见表1。  相似文献   

2.
稻水蝇是钻心为害水稻上的一种蝇类害虫,自七十年代以来,该虫上升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多年来对该虫定名较混乱,发生规律不太清楚,防治比较被动,在生产上往往受害较重。现已确定我县的稻水蝇与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最近鉴定的菲岛稻水蝇相同,为国内一种新害虫。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种名为(Hydrellia philippinaFerino),中文名称:菲岛稻水蝇,亦称菲岛毛眼水蝇(以下简称稻水蝇)。该虫除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3.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Yuasa et Isitani为2—2.5毫米大的灰黑色小蝇,双翅目水蝇科。70年代以来,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晚稻被害株率达30—60%,成了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麦鞘毛眼水蝇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0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地区选用青棵农家品种“肚里黄”为试验材料,根据麦鞘毛眼水蝇(IIyd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为害特点,应用田间自然种群与药剂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对青稞不同受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肚里黄”品种旗叶叶鞘受害程度的大小对青稞千粒重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而其它叶鞘的影响不明显;经回归分析,平均严重度(X_2)、为害指数(X_3)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分别为:Y=4.1599 0.4962X_2和Y=5.4197 0.4718X_3;空壳率的上升是造成产量损失的直接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其经济阈值的数学模型为: X=1/2.58977CN(10.8737CN C_1)(卵量) 据此,合作地区麦鞘毛眼水蝇的防治指标为拔节后期单株卵量4.2粒。  相似文献   

5.
乐承伟  黄新 《植物保护》1986,12(3):51-51
菲岛毛眼水蝇(Hyarallia pnilippinaFerino),是我省新出现的一种水稻害虫。1984年以来我们协同各乡镇农技站首次对此虫在我县为害水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形态:成虫 为体青灰色小蝇,长2.6毫米,头部铅灰色,复眼窝被黑色短毛,触角  相似文献   

6.
稻茎毛眼水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7.
青稞品种抗麦鞘毛眼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青稞品种麦鞘毛眼水蝇着卵量与其倒三叶叶基部脉间距、平均严重度均呈正相关[Y=2.4769+0.0331X(r=0.5747)、Y=42.6346+1.3424x(r=O.7625)]此外,旗叶和倒一叶叶鞘内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与平均严重度也呈正相关[Y=30.7957+8.3442X(r=0.6191)、Y=23.67+3.9044x(r=0.5559)];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产量损失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55.1483-2.4633X(r=─0.5786)]。试验表明不同青稞品种对麦鞘毛眼水蝇存在着一定的理化抗性和耐害性。  相似文献   

8.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9.
蒋际清  周元湘等 《江西植保》2002,25(2):48-48,57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sasakiiYuasaetIsitani,俗名黑稻秆蝇 ,属双翅目 ,水蝇科 ,毛眼水蝇属。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荆州等地。福建省三明市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就普遍发生 ,尤溪等十多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仅发生严重的 1 985年统计 ,全市就发生 2万hm2 ,占双季晚稻面积的四分之一 ,遍及全市 50多个乡镇。近年来 ,在尤溪等县有猖獗发生和危害上升的趋势。本文就稻茎毛眼水蝇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及为害情况稻茎毛眼水蝇在福建三明市一年发生七代。以幼虫在沟边、田边游草 (李氏…  相似文献   

10.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4):378-384
第1 期偈稻虱生物型田间监测技术的研究………………………………………江志强吴荣宗张良佑(1)麦无网长管蚜田问种群动态的研究………陈巨莲郭予元倪汉祥丁红建曹稚忠夏云龙(7)麦蚜与天敌相互关系研究及麦蚜防治指标初报…………………………李世功.刘爱芝刘素梅(15)麦鞘毛眼水蝇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的研究………………………………金祖荫刘左军高桂棠(19)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王振营 周大荣 ………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25)”℃o一7射线辐照谷象不育…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稻茎毛眼水蝇田间调查方法、蛹的分级、不同温度下蛹、卵历期和产卵前期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1996年对第2代稻茎毛眼水蝇发生期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发期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在17~31℃恒温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幼虫、蛹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率在20~31℃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均在92%以上。在17℃和35℃时,孵化率下降至86.67%和76.36%。在35℃时,幼虫不能存活,成虫不产卵。  相似文献   

13.
沃氏毛眼水蝇又称南美水稻潜叶水蝇,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南美入侵到美国的一种水稻害虫,在美国严重危害水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该虫的形态鉴别特征、生物学以及检疫意义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1970年以来,麦水蝇(Hydrellia sp.)在我省普遍危害,成为麦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被害重的麦田可减产一两成。经调查,此虫在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发生危害也较严重。就将其生物学特性部分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岳凌云 《植物保护》1985,11(3):41-42
稻小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on是苏北沿海垦区低温年份早栽中稻秧苗期的重要害虫,随着薄膜育秧的推广,水稻的栽培时间提前,为害渐趋加重。对该虫的测报,以往是采用常规查卵和查虫泡叶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费时花工,预报期限短促,常因此而贻误防治适期。为此,我们于1982年开始,试用组合色板诱测成虫发生期,以指导大田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én)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可造成10%~20%的减产,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而在海南之前未有该虫发生为害的相关记录或报道。2018年8月笔者在海南三亚发现了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为水稻潜叶蝇,补充了水稻潜叶蝇新的分布记录。评述了该虫对水稻种植及水稻南繁育种制种的的潜在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复宁 《植物保护》1990,16(3):26-26
1985年以来,稻小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Fallen)在襄北危害逐年加重,至1989年大发生,被害田百株有虫129.8头,最高达302头。单叶虫道一般1—3个,最多6个。发生重的田块一片花白,严重影响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8.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俗称南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经济性实蝇,被河南省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诱蝇酮为引诱剂,自2013年至2017年在河南省9个地市27个监测点针对南亚果实蝇成虫开展了诱捕监测,并进行了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三门峡、南阳诱到南亚果实蝇成虫较多;南亚果实蝇在河南的发生高峰期在7―9月份,与寄主植物的结实挂果期基本一致。本研究能够为河南省南亚果实蝇入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盐城地区麦黑斑潜叶蝇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黑斑潜叶蝇(Cerodonta denticornis Panle)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分布于甘肃、台湾等省。射阳县植保植检站2002年发现麦黑斑潜叶蝇为害大、小麦,并对其为害情况作了初步调查。 发生情况:本县麦田有麦黑斑潜叶蝇的占90%,株害率平均为5.18%,其中小麦株害率为2.44%-  相似文献   

20.
于2013-2014年采用成虫诱捕法和挖根取样调查法,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田中韭菜迟眼蕈蚊和葱黄寡毛跳甲成虫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世代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栽培模式中周年可发生5~6代,受温湿度影响,设施栽培地比露地中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周期长、发生量大,盛发期主要分布于春、秋和冬3个季节,夏季未发现;葱黄寡毛跳甲成虫周年发生期集中于温湿度适宜的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温度高、湿度大的8月发生数量少、为害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