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麦适时收获是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该作物的成熟特性及试验研究表明;大麦在蜡熟期收获产量最高,此时籽粒子物质积累最大,完熟期约有变化,完熟以后,麦粒因呼吸消耗及可溶性物质的淋失,干物质含量则有所下降。据我所对大麦不同收获期千粒重变化的测定;)11裸1号乳熟期千粒重25.759;蜡熟初、中。后期分别为28.14g。28.609、29.10g;浙农大3号乳熟期千粒重36.609,蜡熟初、中、后期分别为38.109。38·809、38.729。由此说明,大麦以蜡熟中。后期收获最好,产量最高。收获过早,灌浆不足,千粒重及出粉率降低,产量、品质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果与分析大麦“Morex”和“Glenn”品种、氮肥量和施肥方法对大麦幼苗植株含氮量,茎秆产量、含氮量和籽粒产量、品质及其含氮量的影响,三年试验结果平均值列入表2。分析表2,显著性处理(品种、氮肥量,施肥方法)与每年测量的一些变量(茎秆产量、茎秆含氮量,籽粒产量和籽粒含氮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有环境重要因素或各因素综合的作用。许多处理与年分之间交互作用显著性,很可能是由于0—0.6m土层里硝态氮水平不同所致(如表1)。各年氮肥量对各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可以证明以上结论的正确性。1981  相似文献   

3.
新消息     
新消息0269半矮秆大麦的饲草产量与品质──具有抗倒性的半矮秆大麦已投入饲草生产,但其生产潜力并没有评价,为此,CraigC.SHeaffer等人对半矮秆大麦和常规大麦品种的饲草产量、品质和籽粒产量进行了测定。3个半矮秆大麦品种较2个常规大麦品种茎秆...  相似文献   

4.
2017-2018年以早熟(鑫鑫1号)、中熟(富民985)和晚熟(沈玉21)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3个播期对不同熟期品种玉米子粒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早播子粒产量最高,比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增加7.6%和28.4%。中熟品种早播,茎秆拉力(SBF)、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TI)和第4节间压碎强度(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10.0%~24.7%和15.1%~57.3%。晚熟品种早播,SBF、RPSTI和RCSFI较中播和晚播处理分别提高27.2%~33.8%和34.0%~70.7%,中熟和晚熟品种播期推迟倒伏率最大增幅分别达49.2%和61.2%。综上,推荐采用中晚熟品种适期早播以提高玉米产量和生理成熟后茎秆质量,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盐城沿海生态条件下,气象三要素(光、温、水)对大麦生育极为有利。全国大麦品种在本区适应性表现,二棱大麦早熟、产量籽粒品质比较稳定,宜啤酒大麦选用;多棱大麦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饲料大麦,要求更高档次的产量可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种均能正常抽穗成熟,熟期随纬度(海拔)升高,复种指数降低而相应推迟。苗期生长习性,来自冬播大麦区域内品种,低纬春性型品种逐渐向中纬的半冬、冬性型过渡,越过冬播大麦区为限,均为春性型。  相似文献   

6.
为给大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种植密度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蒙啤3号、甘啤4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375万、450万、525万和600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下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大麦干物质花前积累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积累率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呈先降后升趋势,茎叶的干物质转运量在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最高。氮素花前积累量和转运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前积累率、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呈先降后升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大麦品种茎秆干物质转运量均大于叶片,转运效率则表现为叶片大于茎秆,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茎秆较高。蒙啤3号和甘啤4号各器官氮素转运量以叶片较高,蒙啤5号和垦啤7号则以茎秆较高;转运效率均以叶片较高;蒙啤3号和甘啤4号氮素转运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叶片较高,蒙啤5号和垦啤7号则以茎秆为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麦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范围为550万~558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新消息     
0210不同大麦品种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差异——M.Taniguchi等运用203个日本及国外的大麦品种研究了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能力和植株再生能力.所用试材包括176个六棱大麦品种和27个二棱大麦品种.把从籽粒中分离出来的成熟胚“接种”到改进的N6培养基中(含2 mg/L 2,4-D).经培养后,  相似文献   

8.
用早中晚熟沪麦10号、84—165、沪麦8号3个大麦品种(系)进行分期收获,分别测定其籽粒的千粒重、蛋白质、淀粉、谷壳率、破碎率。结果表明,千粒重以5月25日收获最佳,与品种熟性无关。蛋白质、淀粉的平均相对含量,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与收获期无差异。谷壳率,在品种与收获期间的互作达F0.01显著水平。谷壳率的高低,与品种的熟性无必然的联系。籽粒破碎率,在适时收获期之前,均随收获期的推迟而减少。提早收获,采用先收割凉晒,后脱粒可明显降低籽粒破碎率。欲得经济产量与品质指标兼顾,本试验中,早熟种应推迟、晚熟种可提早,时间各为2天左右,“带青”收获不适合所有熟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大麦进行了六种剪芒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的芒对大麦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贡献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来说,长芒大麦>短芒大麦、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芒在从大麦抽穗到成熟的各段时期内的贡献大小不一;二棱大麦麦穗一侧的芒对另一侧的籽粒产量不作贡献;剪芒对大麦结实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麦芒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对大麦进行了六种剪芒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的芒对大麦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贡献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来说,长芒大麦〉短芒大麦、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芒在从大麦抽穗到成熟的各段时间内的贡献大小不一;二棱大麦麦穗一侧的芒对另一侧的籽粒产量不作贡献;剪芒对大麦结实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引言与相应的二倍体比较,四倍体大麦在农艺上最重要的优点是茎秆粗壮,籽粒大,蛋白质含量高,缺点是发育迟,成熟晚,抗病力弱和分蘖力差(Freisleben,1942;Chen等,  相似文献   

12.
选择适宜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条件。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高、后期脱水速率慢以及成熟后田间站秆性状差是制约玉米直收籽粒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12个玉米品种在生理成熟期的籽粒产量、籽粒含水率以及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和倒伏倒折率、籽粒霉变率等田间站秆性状指标,结果发现:迪卡653和C1210两个玉米品种比较适宜河北东部旱作区直收籽粒,可作为苗头品种进一步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3.
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在大麦生产及品种改良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农业部"948"项目组提供的900份国外引进大麦品种(系)生育期、黄花叶病抗性、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考察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主要表现晚熟、半矮秆、中抗大麦黄花叶病、籽粒外观品质较好。从中初步筛选出一批矮秆、高抗或抗大麦黄花叶病、熟期适宜、籽粒外观品质好的品种(系)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春大麦穗子下垂角度的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培在潮湿地区的大麦,其籽粒常受雨水淋洗而退色,特别在成熟后期多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因雨延迟了收获,籽粒受雨淋洗可能更为严重。雨水淋洗而退色的大麦,一般不适于制作麦芽和啤酒工业。用雨水淋洗过的大麦制作麦芽时,可能籽粒有一个较长的休眠期,其浸种速度难以控制。发芽不一致不健壮还会造成麦芽产量的降低(Daniel,1977)。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确定培育与大麦品种具有相似早熟性普通小麦的难点。将熟性早晚程度各异的30个大麦和30个小麦品种秋播于日本仓敷市室外,小麦的幼穗分化期(二棱期,T_1)比大麦的明显推迟。尽管小麦和大麦的拔节期(T_2)无差异,但小麦各品种的抽穗(T_3)、开花(T_4)和成熟(M)期均比大麦较晚。小麦的T_1与T_2、大麦的T_2与T_3呈最密切相关,但小麦和大麦的T_3均与M相关性最密切。本实验研究了大麦和小麦各7个品种灌浆期的差异。不论开花时间如何,由于小麦通常比大麦多需要3—5天的灌浆期,故其灌浆期间上午九时的积温比大麦品种高200℃以上。又对2个典型大麦与小麦品种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后收获指数增长率,大麦一直较高,而小麦直到开花后2—3周仍很低。此外,大麦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茎、秆重呈线性降低,而小麦开花后20—30天内无变化。由此推论,小麦和大麦灌浆期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茎叶向籽粒运输光合产物有差异所造成的。这也许是培育象大麦那样早熟小麦品种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麦的芒是大麦后期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对籽粒产量形成起了很大作用.笔者曾恻定了9个大麦品种在抽穗后去芒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麦在去芒后其单粒重下降2.42-8.50mg,平均下降4.48mg.不同类型品种间,去芒对粒重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核型和叶片大小等因素,而同一类型品种去芒对粒重的影响则主要取决于芒的长度。因而在大麦道传百种、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测定大麦芒长具有一定意义。实际工作中测定芒长,由于每个小钮上芒长度差异很大,对每一根芒分别进行测量,方可求得其平均芒长,工作量很大。本研究从各种棱型大麦芒长在动内的…  相似文献   

17.
大麦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涛 《大麦科学》1999,(1):21-22
大麦的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灌浆及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索。在大麦灌浆前期,籽粒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茎杆贮藏物质,在中期,倒2叶以上各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物质积累起关键作用,在后期,倒2叶作用消失,而剑叶和芒仍对籽粒的灌浆发挥很大作用;大麦倒2叶以上的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中剑叶的贡献最大,而芒的作用也很显著;大麦各光合器官在抽穗后对结实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大麦的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灌浆及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探索。在大麦灌浆前期,籽粒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茎杆贮藏物质,在中期,倒2叶以上各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物质积累起关键作用,在后期,倒2叶作用消失,而剑叶和芒仍对籽粒的灌浆发挥很大作用;大麦倒2叶以上的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中剑叶的贡献最大.而芒的作用也很显著;大麦各光合器官在抽穗后对结实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籽粒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方法对15个大麦品种(系)籽粒中的13种酚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籽粒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是羟基苯甲酸衍生物,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含量较少。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籽粒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黑皮大麦籽粒中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THBA)、总羟基肉桂酸衍生物(THCA)和总酚酸(TPA)的含量均高于非黑皮大麦;二棱大麦籽粒中THBA、THCA和TPA的含量均高于多棱大麦;皮大麦籽粒中THCA和TPA的含量高于裸大麦,但THBA的含量与裸大麦无显著差异。另外,与裸大麦相比,皮大麦籽粒中含有更为丰富的酚酸种类。  相似文献   

20.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 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