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工程农户参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工程农户参与程度、参与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调查了113户农户,并通过深度访谈重点了解农户对水土保持的相关诉求,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库区农户对水土保持的认知度和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满意度均不高。(2)库区农户多以有偿投工方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农户参与程度低,以零参与和低度参与为主,中度参与和高度参与仅占12%。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后期管护三阶段农户参与比例分别为19%,42%和2%。(3)参与工程能否挣钱和农户对水土保持的认知是影响农户参与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因素。农户参与工程收入越多、水土保持认知度越高,其参与水土保持工程积极性越大。[结论]三峡库区农户水土保持认知度偏低,农户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偏少,参与阶段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不利于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和效益发挥。今后要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改革农户参与激励机制,增强水土保持工程实用性和适宜性,以更好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1999年以来 ,云南省“长治”工程建设在宣传教育、人大重视、“三区”划分与公告、创建精品工程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 ,水土保持工作要实现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补助型向约束型、生存型向生态型、传统型向现代型、涉农领域向非农领域的转变 ,要有规划、高起点、大规模搞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毕节地区1988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27.97 km2,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困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变。但是该区存在工程建设不适应以人为本理念,石漠化等特殊流失类型,水保工程设施管护机制落实和因生活燃煤引起的生态危机等4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要坚持“长治”工程的成功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处理水土保持持续发展,用发展的观点完善建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开展“长治”工程建设以来 ,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 8万km2 。“长治”工程已成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和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建设项目 ,今后还将在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中发挥骨干和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第一期169条小流域已全面完成治理任务,通过了验收;第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第三期即将起步。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3万km2,占计划任务的100.34%,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1994年国家增加了长江上游重点防治投资,要求加快防治进度,安排治理面积6450km2,并全面开展预防监督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敏  韦杰  唐强  贺秀斌  李进林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6):256-262,293
[目的] 系统梳理农户参与水土保持的福利效应概念、内涵与评价指标框架,为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已有研究报道、相关标准等,阐释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水土保持效益与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逻辑关系,梳理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评价尺度并提出福利效应评价指标框架。[结果] 水土保持福利效应具有评价客体明确、价值可货币化、与参与程度高度相关、个体差异和群体一致等内涵特征。水土保持福利效应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深化和拓展,二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水土保持福利效应评价应立足于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价,其指标框架包含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等多个要素。[结论] 当前人们对农户参与水土保持的福利效应关注不够。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评价着眼于政策性水土保持工程,其评价指标和方法未形成统一认识,还需进一步研究水土保持福利效应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以便为新时代水土保持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兴山县实施“长治”工程建设14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808.08km2,使全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8%上升到83.7%,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00~2400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立足“长治”工程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肖秧(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610616)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开展,正在使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近五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水保事业也生机勃勃,不断强化领导,有效控制新的水...  相似文献   

10.
农户参与式治理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针对农户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省农户参与式治理流程,并从完善农户参与制度和创新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两个方面探索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综合管理,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梁平县自1989年被列入“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以来,至2004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602.91km2,水保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180.8万t,年蓄水量达11935.5万m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介绍了重点治理的成效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正>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下同),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长治”工程的一、二期目标已如期实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级地方政府对“长治”工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方面的投入足额到位,治理速度日益加快,治理规模大,质量高,治理开发效益极为显著.1995年通过国家级验收,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评定为合格工程.  相似文献   

13.
长寿县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以来,共建设基本农田5 593. 3hm2,发展经果林6 480hm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荣昌县的马家长田河小流域为例,通过半结构访谈以及农户意愿抽样调查,对参与马家长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农户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意向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和项目实施结果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农户行为因素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行为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确定7大类因素为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投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细化成14项具体指标。对各项指标与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意愿进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行为、非农收入占比、农业劳动人口比例、对已实施工程满意度和水土流失现状是影响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限制因素;家庭收入来源以非农经济为主,特别是农户兼业行为可获取更多收益的农户往往不愿意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家庭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以及受水土流失危害影响较大的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愿相对较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激励农户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达州市水土流失严重,"长治"工程的实施为当地治穷致富创造了机遇。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新的农业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居环境日渐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其建设经验可概括为:抓目标责任,强化政府领导;抓水保宣传,强化国策意识;抓部门联动,强化监督执法;抓示范建设,强化典型带动;抓整体推进,强化项目整合;抓工程质量,强化建管机制;抓探索创新,强化科技含量;抓服务"三农",强化以人为本;抓效益发挥,强化工程管护。"长治"工程的实施对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六枝特区“长治”五期工程建设经过5年实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1.93 km2,水保措施年拦蓄地表径流323.63万m3,拦截泥沙40.6万t,基本农田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2个百分点,农业年人均纯收入由770元提高到1 273元,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主要做法: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树立科学观念,提高治理效果;强化监督执法。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长治”工程建设 ,取得了六方面的效益 :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二是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防洪减灾效益突出 ;四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五是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六是发展了“两高一优”农业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织金县自1997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后,20多年来,共完成"长治"四期、六期、七期19条小流域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46.65 km2,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介绍了综合治理成效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长治"工程作为云南省最早启动实施的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防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为长江中下游省(市)提供防洪和生态安全屏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七个转变,开展了五项试点示范,提高了三大效益,形成了一批治理模式,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