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蚕茧主产区,产茧量约占全省的90%。特别是安康地区,蚕丝生产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为振兴经济,出口创汇,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当前,国际国内蚕丝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蚕丝生产由工业发达地区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较丰富地区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我们应当抓住蚕丝市场重新分配的契机,发挥秦巴山区气候、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蚕业生产,为振兴陕南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就从市场竞争的观点出发,分析陕南秦巴山区发展蚕业生产的机遇、优势与  相似文献   

2.
<正> 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前便出现了蚕丝业生产的雏形。黄河流域属我国古老蚕桑发源地之一,延安地处其中。周,秦以来,蚕丝业就很盛行。1918年曾产茧650吨。现今子长县的中湾村还保留有500  相似文献   

3.
<正> 七○年代以来日本蚕业变成夕阳工业,正在走下坡路,世界蚕业中心正向我国转移,l986年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8.83%,产丝量占世界总量的48.89%,国内国外市场对蚕丝需求量将继续增长,我国蚕丝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六五期间,我省蚕桑生产不论数量与质量都处在全国先进行列,我省蚕茧总产量仅次于四川居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蚕业科学基础学科近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蚕丝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蚕丝业在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从古至今,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蚕丝生产遍及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蚕业科学形成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对蚕丝业以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发  相似文献   

5.
<正> 近十几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国外蚕丝的大量进口等原因,给日本蚕丝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尽管如此,以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为中心,各地方蚕丝试验场(所),仍从多方面不断进行研究,试图振兴已经衰退的日本蚕业。下面就选择介绍几个较新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上已经推广或正在推广应用中的。  相似文献   

6.
朱晓  蒋剑平 《江苏蚕业》2000,22(4):47-49
蚕丝业生产周期长、环节多、劳动投入量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效益相对低下。为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该行业的比较效益,除了改革蚕丝业的生产经营体制外,还必须加快蚕丝业的技术创新。针对蚕丝业技术创新风险大、融资困难的现状,应逐步引人风险投资,以此推进蚕丝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1蚕丝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及资金约束近几年,我国蚕丝业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初步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技术不断涌现,一些高效、省力、实用的新技术在各蚕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培植和繁育了一系列桑蚕新…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日本的蚕丝业每况愈下,为了稳定这一传统生产,根据国内外蚕丝生产动态,对今后发展趋势和方向展开了讨论。认为要克服当前不景气的状况,必须确立完善  相似文献   

8.
敬德  童立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2,(3):529-536
应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中心-边缘"理论,对近代(1840~1919年)中国蚕丝业国际地位由中心走向边缘的种种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中国蚕丝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近代以前,中国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中国的蚕丝业也一样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并在世界蚕丝业占据重要位置。自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之后,中国的蚕丝业也随之被边缘化,沦为中心区国家的丝绸原料生产者与成品销售地,蚕丝业的外贸权与产品价格被中心区国家操纵,蚕丝生产技术的发展亦被限制,其原因在于世界体系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制约。至今,中国蚕丝业仍在为走向中心而努力,其唯一之途径,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推动蚕丝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有试验研究、综述、研讨与交流、技术与应用、专题报道、学术动态、知识园地、蚕丝信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  相似文献   

10.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12.
<正>《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有试验研究、综述、研讨与交流、技术与应用、专题报道、学术动态、知识园地、蚕丝信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2,(4):18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14.
分析1951-2011年世界茧丝生产规模和主产国生产地位变化,发现世界茧丝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特征,蚕丝业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发展规律.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产业链各环节的转移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针对中国“东桑西移”和茧丝原料基地与丝绸加工重心空间分离的现状,建议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科技创新及蚕丝业的多元化来推进蚕丝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蚕丝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拓展蚕丝业的发展空间,实现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危机对蚕丝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后认为:2008年秋季以来丝绸出口滑坡和蚕茧价格下跌引发的蚕丝业困境与我国1996年和2003年的发生的蚕丝业困境有明显不同之处,世界经济危机是造成蚕丝业严重困境或危机的主要原因,而蚕丝业发展过快引致的供给过剩是次要原因。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蚕丝业困境,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蚕丝业发展的信心;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夯实蚕丝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国内外丝绸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拓宽桑蚕茧丝绸的应用领域;丰富蚕桑业内涵,千方百计增加蚕农收入;加大蚕丝业科技与管理创新的力度,增强发展潜力;加强经验交流和培训学习,提高干部和骨干蚕农的技术水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蚕丝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95年秋季开始,我国蚕丝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1996年虽显爬坡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蚕丝业生产的基础——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短期内难以恢复;二是蚕茧价格难以达到蚕农比较棉花、粮食收入后可以接受的价格.溯根求源,造成如此困境的原因,大多认为,是蚕丝业体制不顺,管理不力所致.  相似文献   

17.
《蚕业科学》2012,(2):191
<正>《蚕业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蚕丝学科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学术动态、研究简讯等,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蚕丝业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蚕丝业应印度纺织部中央蚕丝局的邀请,徐俊良、楼程富、吴小锋于1994年9月4日~14日赴印度南部进行了蚕丝业考察。由于访问时间短暂,着重参观考察了中央蚕丝局直属的研究机构─—迈索尔蚕丝研究和培训所、中央蚕丝技术研究所、蚕种生产和管理中心、蚕丝生...  相似文献   

19.
蚕丝业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并创造过灿烂辉煌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目前能够主导国际市场的唯一产业。在西部大开发和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中西部许多省(区)已把发展蚕丝业作为实施秀美山川工程的首选项目。根据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结合近十年来蚕丝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蚕丝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积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模式   1.1 蚕丝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契约、合同、入股等形式,把蚕丝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提高蚕丝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并制定一套从生产初级产品(蚕茧)到最终商品(丝绸服装等)的生产——销售管理体制和公平的利润分配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在“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推广产业化经营。发展蚕丝业产业化经营,是蚕丝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蚕丝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蚕丝业产业化是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养蚕地区蚕丝业经济发展与保护的必然选择,是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新的蚕丝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是加快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是实现蚕丝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2 蚕丝业产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蚕丝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众所周知,中国蚕丝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茧丝织品享誉中外.根据国际市场对优质蚕茧和丝织品的需求,实施我国蚕丝业产业化的生态经济战略,形成良性、稳定、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中国蚕丝业必须科技先行,制定入世后的蚕丝业发展的科技对策,维护、稳定及发展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拓劳动力密集产品,抢占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