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50(Ⅱ-32A/盐恢650)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特介绍其旱育抛秧高产制种技术,为杂交水稻Ⅱ优650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一、软盘旱育抛秧 1.播前准备 ①选购秧盘。目前省内外生产的水稻育秧软盘主要有434孔和561孔等多种规格。一般双季早稻育小、中苗(3.5—4.5叶),宜选择561孔的秧盘;中稻育中、大苗(5.0~6.5叶),选择434孔的软盘。 ②选做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旱地或菜园地作苗床。放盘前干耕干耙作畦,认真整平整实,畦宽1.2—1.4米,操作行30—40厘米。地下害虫多的每平方米用4克呋喃丹拌毒土防治。  相似文献   

5.
6.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无盘旱育抛秧的概念及与软盘旱育抛秧的异同点1.1概念所谓水稻抛秧就是将秧苗从苗床中扯出,然后将其抛入备栽本田中,由于秧根带土的重力作用,可使秧根入泥,并将秧苗固定于一定位置。抛秧的育苗,若是在旱育苗床上摆秧盘盛土播种,一般叫软盘旱育抛秧;若在旱育苗床上直接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7.
8.
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产量为9 572.25kg/hm2,千粒重为25.97g,且次生根多、秧苗单株带蘖数多,并形成长穗;这项技术还可节约成本,可大面积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II优650(II-32A/盐恢650)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特介绍其旱育抛秧高产制种技术,为杂交水稻Ⅱ优650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早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包括苗床制作、播种盖膜、苗床管理、抛秧、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为早稻抛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育抛秧栽培是一种简约稻作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节本、早发、高产、高效等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技术的作用,应抓好盘旱育秧与大田抛栽管理等技术环节。1盘旱育秧技术1.1育秧准备备盘:每667m2应备的塑料软盘(35×60cm)可按下式计算:每667m2用盘量=667m2抛栽丛数/秧盘孔穴数×0.9。通常早稻需选购428孔的水稻专用育秧盘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抛秧的特点及高产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水稻旱育抛秧具有前期生长优势强、后期物质生产旺盛的优势,中期群体生长惯性大、矛盾容易激化的弱点。高产对策是塑造高产株型,构建高产群体,充分运用手工栽插稻群体质量栽培理论和湿润育苗抛秧稻高产的配套技术,走壮秧、控苗、调肥、节水、综防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 ,晚稻采用旱育抛秧比水育秧手插不仅增加产量 ,每公顷理论增产 1 4 65 5kg ,而且省工、省力、省时、降低生产成本 ,每公顷理论增收1 80 0元。并摸索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水稻各项轻型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大济镇示范"旱育秧带土抛栽"并获得成功。该项技术集旱育秧、抛秧、化学除草等优点于一身特介绍该项技术的操作方法,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涪陵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在推广软盘旱育抛秧的栽培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无盘旱育抛秧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2002年推广面积达到43955亩,平均亩产548.1kg,与软盘旱育抛栽秧亩产551.7kg基本持平,但由于投入减少,亩纯收入反而增加15元.为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现提出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是"九五"期间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水稻无盘抛秧试验情况,试验证明,旱育无盘抛秧秧苗素质好,产量高,成熟期早,并且省工、省力、省秧盘,尚待大面积示范成功后,才能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抛秧技术以省工、省时、省秧田、增产增收显著等优点深受欢迎.软盘育苗(旱育)技术是水稻抛秧的关键技术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抛秧技术推广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从塑盘旱育秧、盘育旱秧的抛栽、抛栽水稻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证明:应用水稻旱育无盘抛秧技术,秧苗素质好、产量高、成熟期早,且省工省力省秧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