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宁夏典型设施蔬菜地所存在的氮素污染问题,通过"区域氮肥施用量污染程度划分参考标准"和"肥料氮污染指数计算方法",研究设施蔬菜地中氮肥淋失情况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的氮素特征,分析造成设施蔬菜氮素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宁夏典型设施蔬菜地氮素污染的防治措施:平衡施肥;施用控释、缓释肥料;改进施肥方式;合理耕作,用地养地结合.  相似文献   

2.
从氮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污染现状着手,叙述了氮素对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状况,分析了氮素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过量而导致的氮素损失和迁移,并从政策管理和技术推广两方面提出控制治理氮素污染的对策,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气带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防护能力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分析包气带土层防护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和剖析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关键层面问题。依托沿着这些方向进行的研究探索,有望集成推出解析包气带土层防护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能力的方法,从而为开展农田施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防护调查,指导农业施肥与结构调整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便捷、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保护淮河流域环境和居民健康为出发点,为揭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清单分析法和排污系数法核算了流域35个地级市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种植3种污染源总氮(TN)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利用GIS软件对氮素耕地、水体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分析出流域面源污染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流域内地下水中硝态氮对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15年淮河流域农村生活、化肥使用和畜禽粪便TN排放量分别为42.17万、644.44万t和213.86万t,排放比重分别为3.58%、72.39%和24.03%,化肥的施用仍是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耕地氮素污染负荷方面,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地表水氮素污染负荷方面,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流域内不同地区污染物负荷强度受耕地面积和水资源量的影响,分布存在一定区域空间分异现象,淮河流域西北部地区负荷强度高于东南部。地下水硝态氮健康风险指数在0.49~3.18之间,健康风险阈值超过"1"的城市数量占整个淮河流域的82.86%,应注意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氮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合理因素,致使氮素利用率一直较低、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作物产量难以提高等现象,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农田氮素污染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并综合分析了未来农田氮素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今后农田氮素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分析包气带土层防护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和剖析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关键层面问题。依托沿着这些方向进行的研究探索,有望集成推出解析包气带土层防护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能力的方法,从而为开展农田施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防护调查,指导农业施肥与结构调整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便捷、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新型肥料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淋溶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土壤氮素淋失特征对预防地下水氮素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型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及淋溶规律,分析了氮素淋溶的地球化学响应特征,并确定了各形态氮素淋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尿素、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处理氮素淋溶量差异显著,分别为208.66、131.95、125.24kg·hm-2,缓释和稳定性肥料的氮素淋失率分别为32.98%和31.31%,比尿素低19.15%和20.85%,说明缓释和稳定性肥料可以显著减少氮素的淋失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分别占氮素淋失量的49.89%~75.19%、6.48%~12.77%、14.92%~31.31%,说明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其次是有机氮和铵态氮。  相似文献   

8.
典型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污染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定位监测和参与式农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氮素平衡和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早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林地亏缺较大,而20世纪60年代农田氮素严重亏缺,水土流失是产生亏缺的主要原因,模型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合理,但化肥施用的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氮素释放以及地表水和地下非点源污染风险的增加,研究显示,林地极大地减轻了系统水土流失,促进了氮素在各系统间的合理分配,合理施肥,保护林地,实施水保耕作和完善养分管理政策体系是减少农业氮素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量迅速增加。过量施肥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而且植物氮素利用率越来越低。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生态系统的污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从氮素的重要作用、植物生长发育与氮代谢关系、植物氮素生理代谢和植物氮素代谢的分子机制等四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植物氮素研究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植物氮素吸收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肥的过量施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对生态系统的污染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对近年来有关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从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28条环太湖河流沉积物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太湖流域不同污染控制区中28条主要环湖河流河口处表层0~10cm沉积物中氨氮(NH3-N)、硝氮(NO-3-N)、有机氮(Org-N)及总氮(TN)含量,揭示氮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各形态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环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TN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污染控制区>北部区>湖西区>浙西污染控制区,平均958.70mg.kg-1,且以东部污染控制区中吴溇河口最高,污染最重。NH3-N含量远高于NO-3-N,平均200.29mg.kg-1;Org-N含量及分布与TN相似,平均758.40mg.kg-1,占TN的39.27%~95.12%。NH3-N是可交换态氮(EN)的主要存在形式,Org-N是沉积物中氮的主导形态,沉积物中TN只有极少部分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矿化。  相似文献   

12.
菌根真菌在控制湖泊面源污染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面源污染的控制因其特殊性而成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面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及面源污染的特点,菌根真菌在植物根际吸收营养元素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湖泊的主要污染元素N,P的吸收,提出了应用菌根真菌控制湖泊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通过以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对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包括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和底泥对氨氮的吸附-解吸作用、基本概念及原理,以为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伴随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污染,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重量捕集法等方法,测定了德州学院校园周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了解和分析德州大气污染的状况,并指出各类污染物的危害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氮循环是自然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田土壤正常的氮循环过程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AMD污染是煤矿以及其他含硫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地区的普遍问题,为探讨AMD污染对稻田农业生态系统正常氮循环的影响,本文中综述了稻田土壤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正常氮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AMD持续污染可能对稻田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并简单探讨了需进一步开展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轮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5-11526
[目的]为确定河北省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情况。[方法]选择山前平原的小麦-玉米轮作区为主要调查区域,采集120个地下水样,测定其硝态氮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结果]120个样点地下水均检测到硝态氮,平均硝态氮含量为4.03mg/L。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较好,无大面积污染。地下水埋深及施氮量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各样点间硝态氮含量变异很大,含量最高的样点在新乐县(23.94mg/L),含量最低的样点在辛集市(0.09mg/L)。新乐县有部分样点硝态氮污染明显,正定、栾城两县都有一定浓度的硝态氮积累,这表明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质有较大威胁。[结论]该研究为河北平原地区的饮水安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奎河铜山段两岸地下水的氮污染状况及3种不同植被系统的氮平衡。结果表明:河水对氮污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两岸渗流系统对氮的去除率很高,污染河水对两岸20 m外的地下水氮污染影响很小;两岸不同植被系统地下水氮污染的程度表现为:蔬菜系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树林系统,其中前两个植被系统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施肥。  相似文献   

18.
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盲目追求产量的增加,大量施用无机氮肥,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增加,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硝酸盐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蔬菜硝酸盐污染研究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旨在增强硝酸盐污染意识,并采取措施从生产上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20.
常熟地区河湖水体的氮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GPS定位的方法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常熟地区境内12条河流和3个湖荡水体氮磷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常熟地区主要河湖地表水中不同形态氮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地表水中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及总磷、溶解磷的浓度,结合15N示踪法和大型原状土柱渗漏池试验进一步补充探明了对该地区河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来源。研究发现,该地区河、湖水体氮磷污染已相当严重,现阶段氮磷污染源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农村人畜排泄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水体氮磷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