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坚  胡永福 《蚕桑通报》1989,20(2):8-10
临安县针对本地气象特点,以改革夏秋养蚕的节次、品种(含品种更新换代)和分期饲养量布局为手段,大力推广夏秋饲养多丝量春用蚕品种,经过多年实践,巳收到提高夏秋茧产、质最和养蚕经营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简述如下: 一、研究与推广历程我县对“夏秋饲养春用种”的研究和推广,大体可划分为4个阶段:一为试养阶  相似文献   

2.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3.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的合理确定是增产蚕茧,提高茧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布局的具体内容包括时间布局、数量布局和品种布局三个方面。我县夏秋蚕期的布局主要是从气候特点,桑树生长,合理利用桑叶,农事活动等角度考虑安排夏蚕、中秋、晚秋三期蚕的。以夏蚕6月16~18日,中秋蚕8月2~5日,晚秋蚕9月6~8日为合理出库时间。本文在品种布局确定,时间布局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分析,对我县龙岗、上林二乡镇夏秋期  相似文献   

4.
<正> 研究夏秋期的养蚕布局对提高蚕桑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布局问题的具体内容是指出库日期,发种量和蚕品种三个方面。就出库日期和发种量而言,过去我县夏秋期布局主要是从桑树生长、合理利用桑叶角度考虑的,饲养夏、早秋、中秋、晚秋四期蚕。发种量以早秋、中秋为重点(表1)。在集体养蚕时,这样的安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钟兴权  郑琳 《蚕学通讯》2009,29(2):14-16
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实施,增加了年养蚕批次数,批次间不仅时间间隔短,而且还会在夏秋高温多湿气候中养蚕。为了能获得高产,需从现行的蚕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多批次养蚕布局需要的蚕品种。通过蚕品种的引进、繁育、饲养、试缫等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多批次滚动养蚕布局的蚕品种,即在春2批、夏季、秋1批宜用“两广2号”代替“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提出要从合理养蚕布局、加强桑园肥培管理、加强桑因病虫害防治、做好养蚕前消毒防病工作、注重养蚕期间消毒防病、严格提青分批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提高夏秋蚕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7.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8.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2):39-40
夏秋蚕是我省养蚕布局中的两个主要蚕季,对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养蚕设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夏秋蚕生产的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省力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养蚕布局问题,是蚕桑生产中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大丰市的夏秋蚕布局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沿用至今,已经使用了20多年,期间曾发挥很大的优势和经济效益.但随着蚕桑生产现状发生变化,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夏蚕无人饲养、秋蚕套养效益降低等.如何优化夏秋蚕布局,保证桑叶的充分合理利用,控制蚕病的发生,促进夏秋蚕生产稳产高产高效,已经成为大丰市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推广适宜当地蚕作条件的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市养蚕自然气候环境优良,夏秋期酷热日数少,有利于饲育多丝量蚕品种。但蚕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 春蚕是一年中第一次养蚕生产,其饲养条件比夏秋蚕好,蚕茧的质量也以春蚕为最好。在国内先进地区春蚕茧与夏秋蚕茧的出丝率差异甚大,春茧达16%以上,而夏秋茧只有12%左右。本省养蚕布局,从七十年代中期有较大改革,春季发种量由70%到以八十年代后下降到50%。春蚕的发种量虽占50%,但  相似文献   

12.
在蚕茧生产上,养蚕布局改革是增产蚕茧的中心环节。如何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蚕品种、饲养水平,因地因事制宜进行改革是养蚕布局改革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养蚕布局改革与蚕品种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成败,为此,现就杭州市养蚕布局改革与蚕品种布局的关系,加以论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夏秋蚕饲育成绩的分析夏秋蚕是养蚕布局上的两个主季,养蚕成绩的成败不仅关系蚕户本身的利益,而且关系整个事业发展的前途。从我县目前养蚕的现状来看,春蚕发种仅占全年的三分之一,而蚕茧产量确相当于全年的50%左右。按照近十年四季养蚕单产的规律:春季平均单产30-35公斤左右,夏秋晚三季均在15-20公斤左右徘徊。比如1988年-1990年三年养蚕的成绩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夏秋期合理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单价越来越高,再加上夏秋养蚕辛苦,产量不高,单产值低,因此许多蚕农对饲养夏秋蚕兴趣不大,甚至个别户平桑田少的轻点地区,一年只养一季春蚕,好多地方也大大减少了夏秋蚕,尤其是不养夏蚕和早秋蚕,只养中秋蚕,即一年二期蚕,亩产值低,没有竞争力。重点蚕区则多数为一年养3~4次蚕,因此对夏秋期合理布局非常重要。本文就气候、桑叶二因素对养蚕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达到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5.
对夏秋期养蚕布局再调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建潮  吴华 《江苏蚕业》2000,22(3):35-36
夏秋期的养蚕布局自“四改三”以来,已经持续了10多年。这种布局为蚕桑生产的发展,茧丝绸出口创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这种布局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显得不适应,暴露出不少弱点。因此,对夏秋期的养蚕布局有必要进行再调整。1从茧丝绸市场看调整布局,提高茧质的必要性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收获蚕茧,而收获的蚕茧必须全部进入市场,顺利成交,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近年来,茧丝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就国内蚕茧市场而言,缫丝厂对蚕茧不再…  相似文献   

16.
<正>养蚕布局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尤其是夏秋蚕布局,牵涉因素多,调整难度大。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都作了有益的探索,笔者现结合富安这几年夏秋蚕布局调整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病害蔓延、温湿激变、农药中毒和叶质老化是影响秋茧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秋茧质量,这已成为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在提高秋茧质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养蚕布局,选用优良品种1986年,我县调整了夏秋蚕饲养布局,实行了“三秋改两秋”,提出了养足中秋蚕,适养晚秋蚕的思路,并提前中秋蚕出库时间,秋茧张单产由原来的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左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种养蚕布局虽然对提高张产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已不能适应提高秋茧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县从1991年起对养蚕布局和品种结构再次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力生产率为测算指标,以2017年四川绵阳涪城流转桑园为代表分析了四川流转桑园养蚕效益。结果认为:随着桑园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生产率、雇工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资金生产率波动明显。提高当地桑园养蚕效益的路径有: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桑园最适规模为25.1-35.0×666.67m2;提高桑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养蚕规模与桑园产出相适应,提高单位面积养蚕量;改革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均衡劳动用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三期出版日期是1960年5月中旬,截稿日期是4月1日。报道要点是:以夏蚕高产为重点,报道夏秋蚕高产铜育法,介招消灵蚕病夏秋茧获得大面积和高额丰产的袒随,介招夏秋茧超春茧典型恕阶的分析;在科学理渝方面着重报道防治蚕病方面的研究成集、多快好省的嗣育方株的研究,栽桑、养蚕伎术革新方面的研究,养蚕机械化、电气化和工具改革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影响蚕桑生产发展的诸多因素,如皋市通过调优养蚕布局,规避自然风险,提高蚕茧产量;调优桑、蚕品种布局,提高蚕茧质量;调优蚕桑区域布局,提高规模效益,全面提升蚕桑生产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如皋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