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系统考察滨州市棉花生产、机械技术应用等情况,结合沾化县机采棉及配套技术示范区建设,对解决影响实现滨州市棉花收获机械化的关键问题——棉花品种、农艺栽培措施、田间生产管理、残膜回收和化学脱叶催熟等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合理化建议,并对采棉机械、机采棉清理加工及配套设备进行合理选型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棉机器人对棉花成熟度难以判断,导致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遗传算法的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阈值分割、提取棉花的最小外接矩形和棉花的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并对受风吹和挤压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判定棉花的成熟度,满足采棉机器人对确定待采摘棉花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棉花茎秆的物理特性对于棉花打顶机仿形切割装置的设计研究至关重要。为此,通过对处于打顶期的棉花茎秆的物理特征(棉花植株自然高度、棉花棉尖前后间距)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测定棉花生长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对棉花顶部茎秆的机械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棉尖茎秆触发力-时间关系的规律,为棉花打顶作业过程中棉花顶端的动态仿形研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和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花打顶作为棉花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打顶作业的质量将影响棉花后续的生长,精准识别定位棉株对棉花机械化打顶具有积极的意义。简要概述机器视觉技术在国外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总结对比国内棉花打顶领域的定位技术,并对双目立体视觉技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在棉株识别定位上的研究进行介绍,讨论分析机器视觉在棉花打顶方面存在的识别速度慢、算法冗余、作业环境制约等问题,并对棉株顶叶的分类识别、打顶机的改进优化、化学打顶剂的精准喷施以及实现多功能作业等具体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棉花智能化打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组研制了一款可以有效捡拾遗落在地表和棉株上棉花的棉花捡拾收获机.首先,详细分析了该棉花捡拾收获机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介绍了该棉花捡拾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等;最后,研究小组对该棉花捡拾收获机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棉花捡拾收获机工作性能可靠,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既能对棉株残留棉花进行收获,还能对遗...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棉叶螨自动监测与分级,研究了受叶螨危害棉叶的颜色统计特征,对不同等级螨害棉叶进行比较,利用颜色特征的均值和方差,自动监测棉花是否发生螨害,最后对棉花叶螨危害程度进行自动分级。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棉叶螨进行自动监测分级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在新疆国营农场试验研究棉花收获机械化工艺的结果和对美、苏两国生产经验的分析,探讨明确了化学脱叶催熟、机器采棉和棉花的清理加工这三个工艺环节是棉花收获机械化客观上必需的,并提出了具体技术方案。这些主要工艺环节必须紧密配套才能保证机器采的棉花质量和高效低成本地进行机器采棉。本文并分析评价了现有国外的水平摘锭式和垂直摘锭式采棉原理存在的问题,如结构复杂笨重、落地棉多等的缺点。并且根据对气吸机械振动式采棉部件试验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装有拨株辊的改进型气吸振动式采棉部件的初步方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下,在国营植棉农场实行本文提出的棉花收获机械化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棉花生产、消费大国,而棉花种植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柱产业。但我国的棉花收获长期以来都是依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采摘成本高。针对目前我国机采棉技术推广一直滞后于棉花产业发展的状况,本文阐述了世界范围内机采棉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机型的结构特点,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应用现状作了进一步说明,对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应分析,并预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劳动力价格随之不断上升,种植棉花的人工费用逐年增长,这也是我国目前棉花生产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国内的棉花单价要比进口棉花单价要高一些。多年来,部分地区片面的追求棉花产量的增加,而进行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再加之,近几年,机采棉的广泛应用和推广,致使棉花的内在品质遭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彩棉长度。笔者对棉花加工设备对机采棉长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棉花加工设备对机采棉长度影响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提高机采棉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多霜雪,特别在北部地区,下半年气候潮湿,不利于棉花收获。伴随棉花产量的增加,晾晒条件的不理想及对棉花等级要求的提高,籽棉烘干技术在棉花加工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近些年,我国机采棉发展势头强劲,然而机采棉的回潮率远大于手摘棉,严重影响了棉花加工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此,阐述了籽棉烘干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型采棉机器人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成熟度和空间位置的识别是智能型采棉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为此,运用彩色图像处理、神经网络理论以及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了采棉机器人样机.该样机具有学习功能,采摘时根据示教的成熟棉花与未成熟棉花的标准样本自动摘取成熟棉花.同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棉花成熟度判别策略及棉花重心位置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采棉机械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生产中人工收获制约棉花生产规模的扩大。概述国内外机械化采棉的现状,结合实际对机采棉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发展机械化采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加快新疆采棉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械采棉是新疆棉花产业新的发展目标,积极研究和推广机采棉种植技术和生产加工技术是提高兵团棉花国际竞争力,增强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兵团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棉花收获劳动力紧缺问题、降低棉农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加工机械关键技术的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针对我国棉花加工机械关键技术,通过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对喂棉机械、烘干机、清理机和轧花机进行专利检索,对检索出的专利进行数量分布、数量发展趋势、发明专利情况和申请机构构成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棉花加工机械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指导,进而推动我国棉花加工技术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5.
棉麦套作机械化有5难,即棉花移栽难、套播麦子难、田间管理难、麦子收获难和棉花采摘难。目前,棉麦套作的耕作制度,在我国正由南向北发展,是作为提高复种指数、获得棉粮双高产的有效方法来推广的。笔者对研究解决棉麦套作机械化的对策,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0月16日,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在滨州召开.会议现场观摩了凯斯、迪尔、贵航、天鹅等国内外企业生产的大型采棉机进行的作业演示和深松整地、播种培土、中耕施肥、植保、秸秆还田与处理等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机具展示,实地参观了机采棉收购情况和机采棉清选加工现场,研讨交流了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具体做法和机采棉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并对今后黄河和长江流域加快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1972年将棉模技术引入到棉花采收领域中后,它的应用范围一直在稳步增长,多年以来,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已经有超过70%的棉花收获使用棉模技术,近几年,在中南部、东南部的应用也在快速增长,1991年,已有57%的棉花收获使用棉模技术,正确地存放和处理棉模中的籽棉对棉农和棉花加工厂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种植量大,新疆又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我国60%以上,随之产生丰富的棉秸秆资源。棉秸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新疆目前对棉秸秆的利用率低,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粉碎还田。随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增多和水平提高,以及棉花秸秆机械化采收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前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棉花秸秆用在无土栽培基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棉花秸秆深度利用和棉花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棉花机械采收是减少人力劳动、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根据新疆地区棉花采收实际生产需求和采棉机作业工况,设计了采棉机变速箱。本文根据采棉打包机行走作业需求,以采棉机行走变速箱为研究对象,运用MASTA软件对行走变速箱齿轮、轴承和壳体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采棉打包机行走变速箱齿轮、轴承和壳体在最恶劣的工况下均符合设计需求,可满足采棉打包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根系及地上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枣-棉间作模式对棉花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干旱绿洲区典型的枣-棉间作种植方式下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法分层取样得到棉花根系,再结合图像扫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单作、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根系分布及地上部的差异性,以及以产量对其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对棉花根系发育及地上部生长有重要影响。单作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水平0~20cm、垂直0~20cm范围内;间作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水平0~40cm、垂直0~40cm范围内。间作单株棉花根长密度总量较单作高1.84%,总根质量较单作高15.47%。单作、间作棉花根长密度、地上部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由单作、间作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对比可知,间作对棉花生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