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瘤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瘤矮病主要为害晚季稻,尤以杂优稻受害特重,这与杂优稻秧苗田播种量和大田插植苗数较少有关。目前病区未有免疫或高抗品种。早季稻一般受害较轻,仅零星发病,但成为晚季稻的主要侵染源。晚季稻播种后从秧针期开始(播后4-5天)即受侵染。特别是在7月中旬早季稻收割时介体叶蝉被迫大量迁移,秧田的虫数激增,秧苗感染率也激增。愈靠近早稻病田的秧苗感染率愈高。早播早植比迟播迟植发病重。秧苗在6叶龄前最易感染发病,苗龄愈小受害愈重,9叶龄后感染的不发病,所以大田的发病率基本上就是秧苗期的感染率。
防治本病主要抓晚稻秧田下述两项措施:(1)播植期适当推迟7-10天,即在7月中旬播种,8月上旬移植;(2)秧苗田从秧针期开始每4-5天喷药1次,共4-5次,如结合迟播则只需喷药2-3次。1983年的2,670亩防治试验和1984年病区全面推广防治结果,防效极为显著。1984年发病面积仅3.36万亩,为1982年发病面积50万亩的6.7%;发病率在0.5%以下,(1982年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的达98%)基本不造成为害,保产约2,5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2.
在扬州地区进行了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研究,并设置不同播期、播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系)之间油菜菌核病发生有明显的差异;适时迟播、合理密植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3.
(1)同一年不同地区油菜病毒病发病轻重主要决定于秋季十字花科蔬菜面积的大小,二者成正相关关系。 (2)油菜病毒病在同一地区不同年度发病的轻重,则主要决定于先年九、十两月的降水量,雨量与病害成负相关关系。但降雨只是在毒源丰富的条件下起作用,毒源过少降雨的影响不大。 (3)早秋十字花科疏菜病毒病发病量与次年油菜角果期发病量成正相关。一、研究方法: 1、选本县秋季十字花科蔬菜面积多、中、少三个类型的村、组,统计耕地面积,秋季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012—2014年在辽宁省庄河市和锦州市进行的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辽宁地区玉米生长及产能受温度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试验分为5个播期,播期间隔10~15 d不等,种植密度约为4.2株·m~(-2),每个播期分为4个重复小区,分别观测玉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在日照和水分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玉米在各生长发育期所持续的时间与相应期间的温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播种~出苗阶段持续时间在日最低气温15℃以下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5℃以上则逐渐增加。吐丝~成熟阶段持续时间则随着播期的延后而延长。玉米在出苗~吐丝阶段,各播期温度条件相当,差别并不显著。吐丝~成熟期≥10℃的活动积温和气温日较差分别在1 500℃·d左右和8℃~8.5℃的范围内对产量的形成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5.
桂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与华南冬油菜区分界处,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但以后者所占比例为大;病毒主要通过蚜虫迁飞而传播;传毒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病害流行受油菜品种抗病性,毒源作物发病量,栽培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这些与长江流域冬油菜病区具有相似性。该地处于长  相似文献   

6.
灰飞虱传毒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RSV)的传毒介体,不论长翅型或短翅型成虫都能带毒,并能传毒发病,但以雌虫所占比例较高。各龄若虫也都能带毒,并传毒发病,龄期愈大,带毒率愈高。不同病区虫源自然带毒率差异较大,重病区的保山(邹里)带毒率最高达61.9%,传毒频次多,传毒发病率达17.8%;轻病区的巍山带毒率为10%,传毒发病率仅0.86%;宜良和姚安则介于两者之间。在平均温度21.6—22.3℃条件下,潜育期平均为19.4—20.3天;在平均温度24.9-25.6℃下,潜育期平均为13.5—14.4天。水稻返青期,分蘖初期、盛期、末期都能传毒发病,拔节、孕穗及灌浆期传毒后未见发病,在保山灰飞虱1年发生六至七代,全代历期除越冬代(第七代)长达131.4天外一至六代为34.3—68.4天;卵历期除第一代为21.6天外,二至七代为7.9—12.8天;若虫历期除越冬代(第七代)为71.6天外,一至六代为13.1—26.2天;成虫历期除越冬代达50天外,一至六代为6.4—25.8天。一般雌虫比雄虫寿命长。  相似文献   

7.
油菜病毒病农民又叫油菜花叶病,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减产可达20%~30%,油菜发病愈早,损失愈重.苗期发病后,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破坏,植株矮化,皱缩畸形,逐渐枯死,不能开花结荚.受病较晚较轻的能部分开花结荚.  相似文献   

8.
油菜花露尾甲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春贵 《植物保护》2001,27(1):15-1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油菜花露尾甲在甘肃临夏春油菜上 1年发生 1代。越冬代成虫春季先侵害早熟的门源油菜 ,之后再危害中熟的甘蓝型油菜和晚熟的芥菜型油菜。侵入的高峰期与油菜蕾盛期 (初花 )相吻合 ,花后虫量锐减。在室温 16.9~17.9℃下饲养 ,卵期3~4d ;幼虫 2龄 ,1龄 2~3d ,2龄 2d ;预蛹期3~5d ,蛹期5~ 9d。幼虫在田间化蛹深度0~6cm ,80%集中在0~3cm的表土中。成虫对黄色有趋性 ,蕾 (花 )期用药是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5%敌杀死3.12mg/kg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几年来我市常发的极端灾害性天气,为探索有效的抗灾应对技术措施,2018年~2019年在枝城镇泉水河村进行了本试验。试验设计为油菜可播期内正常早播、可播期内增密迟播及延季推迟高密直播等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半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可播期内正常早播667m2生产成本投入511.5元,单产259.3kg,纯收益785元;可播期内增密迟播的生产成本投入503元,单产237.5kg,纯收益684.5元;油菜延季高密迟播的生产成本投入471.5元,单产162.6kg,纯收益341.5元。本实验为今后灾害之年(因灾不能正常播种的油菜田)制定抗灾、救灾措施,帮助油菜种植规避风险,稳产、增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对水稻播栽期如何影响条纹叶枯病发生现存两种论点看法关于水稻播、栽期与条纹叶枯病发生轻、重的关系,有2种截然不同的论点犤1~6犦:一是播、栽期早发病重犤1~4犦;二是播、栽期迟发病重犤5~6犦。除有确凿的调查数据外,还分析了原因。前一论点认为早播、早栽田造成灰飞虱集中为害传毒,单位面积虫量大。后一论点认为,迟播的苗期气温较高,有利灰飞虱传毒犤5犦;迟栽的秧田期越长,遭受灰飞虱为害的时间越长,发病越重犤6犦。笔者根据案头现有期刊统计,持前一论点的22篇(参考文献中仅列出其中4篇),持后一论点的2篇犤5~6犦。也有作者在前1篇论…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陕西苹果花期冻害年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陕西29个苹果基地县1971~2007年4月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将陕西果区苹果花期冻害年型划分为严重冻害(NTd≤-2℃≥10),中等冻害(NTd≤-2℃<10 & NTd≤0℃≥15),轻度冻害(NTd≤-2℃<10 & NTd≤0℃<15 & NTd≤2℃≥19),和正常年型(NTd≤-2℃<10 & NTd≤0...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油菜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春油菜在西北沿山旱作区的最佳地表覆盖栽培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半地面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等5种地表覆盖方式下春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与对照差异最大;各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均有利于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累,但不同覆膜方式效果不同。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油菜单株干物重、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秸秆覆盖未能显著提高油菜的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同油菜单株干物重呈现正相关关系,并获得最优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地加快油菜植株茎秆、叶片同化物向角果的转移速度,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比常规露地栽培增产达到30%以上,应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制定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研究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产量对土壤有效贮水量和热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海拔旱地土壤有效贮水量在油菜生长前期较多,后期较少。出苗期和开花期土壤有效贮水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小,薹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对产量影响较大,薹花期、角果发育期油菜产量与土壤贮水量正相关显著,薹花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 ,产量增加71.7 kg·hm-2;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 ,产量增加30.13 kg·hm-2。热量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油菜产量与日平均气温、积温负相关显著,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产量减少163 kg·hm-2;积温每升高50℃·d ,产量减少251.15 kg·hm-2,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油菜生长特点,从品种、播期、技术与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油菜早苔早花是指冬前或越冬期间提早抽苔开花的不正常现象,与油菜品种、播期、气候条件以及营养状况有关。一般冬性强的中、晚熟品种没有早花现象,而春性、早冬性品种则容易早花。1999年入秋以来干旱严重,春性、半冬性油菜早播面积大,具备了早苔早花的诱发条件。倘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国油菜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协作组1980—1985年的调查、试验表明:在我国冬油菜区起毒源作用的作物主要是萝卜、大白菜等秋季十字花科蔬菜;它们的种植面积和秋季病毒病发生量与油菜病毒病成正相关。在不同地区间,毒源面积影响病害很大;而在同一地区,则以秋季病毒病发生量对油菜发病影响突出。毒源距油菜地距离在小范围内与病害关系明显,但在大范围内很难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6.
宜都市2012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2012年油菜栽培面积8 400hm2,单产140kg,总产1.7万t,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频率高,特别是今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给油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成为制约我市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将2012年宜都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1.1发生期 去年秋季油菜菌核病叶片发病始见期为11月25日,与常年相当. 茎秆发病大量出现的时间,常年为4月20日前后;今年出现在5月2日,比常年推迟12d.  相似文献   

17.
早春播娘蒿对小麦的危害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了鲁西平原麦区播娘蒿(Deseurainia sophia L.schur)与小麦的竞争关系,通过两年试验,得出了播娘蒿有关生物性状与小麦产量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播娘蒿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为幂函数曲线回归,即:y’=0.5226X0.6635)并求得当地生产水平下经济危害允许损失率(EIL)为2.56%,播娘蒿经济防除阈值(ET)模型:  相似文献   

18.
莲耦腐败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1987年从汉中地区平川六县市采集莲藕腐败病标样41份,经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专化型测定表明,莲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elumbicola)和缺性腐霉(Pythium elongatum)是该病病原菌,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对莲藕不致病。调查表明,种藕和土壤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气候条件与病害关系密切,平均气温愈高、雨量愈少,发病愈重;莲田长期淹水可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内蒙古西部与青海近代积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内蒙古西部与青海省45个站点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1960-2000年稳定通过O℃(T≥0℃)和稳定通过10℃(71≥10℃)的积温,并对其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积温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积温呈波浪式上升;积温的大小与持续期的长短关系密切,两者变化趋势相吻合;且由于各区地理位置的不同,积温和持续期由北向南呈现梯度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而Ⅲ区(青海南部)的积温与持续期变化趋势则明显不同于I区(内蒙古、甘肃)、Ⅱ区(青海).最后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I.Ⅱ,Ⅲ区内T≥0℃及71≥10℃的积温变化进行了突变分析,得出此3个区突变时间大致发生在1996年附近,其后气温上升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20.
早春播娘蒿对小麦的危害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了鲁西平原麦区播娘蒿(Deseurainia sophia L.schur)与小麦的竞争关系,通过两年试验,得出了播娘蒿有关生物性状与小麦产量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播娘蒿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为幂函数曲线回归,即:y’=0.5226X~(0.6635)并求得当地生产水平下经济危害允许损失率(EIL)为2.56%,播娘蒿经济防除阈值(ET)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