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森林作业对林区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温度和降雨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森林作业对林区气候的影响。指出要维持森林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合理的森林作业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素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原产我国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盟,于1955年引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已有30余年。在地下水位4~5m以上的沙地上,樟子松生长状况明显好于油松、杨树,表现出耐瘠薄、耐干旱、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性。樟子松生长受生境所制约,如林地地形(包括地下水位)、土壤、气候诸因子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造林保存率的主导气候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根据科尔沁地区的沙化监测资料和科尔沁右翼中旗近50年的沙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气候因素对科右中旗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影响。该区域现代气候特点表现为年均温度增加,而年降水量波动变化无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气候的变暖,使地表蒸发量加大,干旱化趋势加剧,加快了沙漠化进程。气候还间接地通过人类自发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来加速沙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省不利于石漠化治理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8个有石漠化分布的省(市、区)中,云南石漠化分布区总体上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他7个省(市、区)属于湿润气候区,与之相比,云南的降雨量偏少。云南属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漫长干季极不利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湿季过于集中的降雨又加剧了其土壤侵蚀。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在上述气候背景下,叠加了"焚风效应"和"岩溶干旱"的影响,在三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使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石漠化治理的难度。针对基于气候因素对云南石漠化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1-1995年调查观测,分析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rholydapicacolaXiaoetZhou)发生,发育与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得出自然变温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卵期有效积渐常数为354.55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3.1℃,有效积温常数为325.47日度;并概述了降水,风,光对该虫活动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气候因子对杉木种子千粒重影响不大,对发芽率、发芽势有着较大影响。温度、降雨量明显地影响种子生活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松山区老府林场 3~ 4龄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了油松 ,用 6HYB-2 5 AD( W)烟雾机喷撒化学药物进行了防治。本文应用关联度对与防治有联系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 ,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气候变化的影响多被认为是负面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然而对林业生产也存在着正面作用。文中借助3个例子来说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可能对林木生长潜势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和发展森林资源中如何予以善用。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林木生长量,特别在生长明显受温湿度约束的温带、寒温带、高海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改变各地区引种树木的种植分布,扩大生长快、效益好树木的种植范围;改变树木受温湿度所制约的边缘分布区,使其逐步变成适生区或种植区。可以利用现有气候、生物地理、引种、遗传改良等知识,结合进一步的系统试验研究,在林业实践中把气候变化变成机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典型草原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正蓝旗、正镶白旗的4个气象站点1968-2009年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及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得出了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968-2009年,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速率达0.54℃/10 a。年降水量则有下降趋势,但不是很显著,下降速率仅为-10.352 mm/10 a。且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内蒙古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市环城绿化带为对象研究其对城市气候和环境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环城林带0 cm地表温度日较差比市府广场低5℃;2)噪音大小及粉尘含量都与相距林带距离有显著线性关系;3)环城公园和芜湖路舒适度指数较低,而市府广场和二环路舒适度指数相对较高,但合肥主要景观的舒适度都达到舒适级别,十分适宜人居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省1960-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陕西省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速率约为0.23℃/10 a,19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显著升高。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上升速率较大。年降水量以8.78 mm/10 a的速率下降,198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1996年以来为高温期,年降水量在1970年和1975年发生突变,1970年以来为相对少雨期。在10年尺度上,陕西省气候依次经历了冷湿—冷干—冷湿—暖干—暖干的变化过程,暖干化趋势明显。(2)在空间尺度上,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年降水量整体由南向北递减,部分山地形成地形雨。(3)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系统的变化和ENSO事件是影响陕西省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浙江庆元巾子峰森林公园、庆元白岭头、庆元左溪、江西安福县陈山林场的4个杉木群体的17~25年龄段木材圆盘为试样,对其进行木材管胞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的管胞长度大多数分布在1100~2700 μm,管胞宽度大多数分布在27~ 57μm,壁腔比在0.1~0.6;杉木4个群体间管胞长度和壁腔比的差异不显著,而管胞宽度差异显著;杉木种群内个体间管胞性状遗传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能改善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对天津市水上公园林内、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定量研究了林分调节城市小气候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林外比林内高出近3倍。2)降雨量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林内占林外降雨量的67%。3)冬季风速一般高于夏季,林内相比于林外可消减风速27%~73%,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北风。4)林内与林外相比,在夏季,林分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在秋冬季,林分起到保温降湿的作用。5)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林分改善城市小气候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国外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植物物候易于观测, 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国外在物候观测、网络建设和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对于推动我国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论述了国外物候观测和网络建设、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并探讨了未来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螺栓类连接具有简洁、可靠、美观、防火等特点, 是木结构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木结构。深入研究螺栓连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对现代木结构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详细阐述了国内外螺栓连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以期为我国木结构螺栓连接性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人工林碳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林在固定大气CO2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实施碳减排计划最主要的媒介之一。人工林的碳汇作用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化的一种可能机制和最有希望的选择而成为全球变化减缓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工林碳储量受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林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人工林碳储量动态及过程、人工林碳汇功能与人工林经营与管理、人工林碳汇与碳贸易等是未来全球变化和林业生态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柯木类中的米槠、苦槠、红锥、高山锥和格氏栲的细胞构造具有共同特点。五种木材随着密度的增加导管细胞壁平均厚度变化不大,导管平均长度呈递增趋势。早晚材管孔的大小差异大,早晚材急变,导管的长度与孔径比值大;管孔的排列呈火焰状离散型,木射线宽窄不一,多数呈宽或较宽。导管的弦向直径与水分流密度呈正相关,导管长度越长,则水分传输性能越差,即径向干缩变化远小于弦向造成导管的收缩和扭曲,从而带来导管破裂,最终导致木材干燥缺陷。在木材干燥中这些特征造成木材内部温度梯度(t)/(x)或含水率梯度(w)/(x)显著增大时,对木材干燥速率有影响的水分流密度I_1值发生相应变化,只是变化值远小于木材表面向介质传递的水蒸汽量I_2,即I_1I_2。此现象更容易形成内外水分梯度差异,从而产生内应力,导致木材开裂翘曲和皱缩。此外,由于米槠等其早晚材导管的大小差异大,以及拥有宽窄不同的木射线,造成水份传导不均匀也影响木材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