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适宜采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的适宜采集期,采用定点定期连续叶片样品采集方法,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油茶叶片中的N、P、K、Ca和Mg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茶叶片中的N、P、K素含量随其年生长发育进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Ca素含量的变化特点是先降低后升高,Mg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油茶叶片中养分元素含量在6月和8月间的数值变化较小,6~8月可为N素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6、8和10月P素变化相对平缓,此时为P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K、Ca和Mg养分测定以8月采样为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为目的的样品适宜采集期为6~8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保山地区桑树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以筛选出能适于当地种植的以桑叶为保健品生产原料的优良桑树品种.[方法]以12个不同品种的桑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幅、叶长、10片叶的总质量、叶片与叶幅的比值等表型性状指标及叶片中多糖、黄酮、总酚、1-脱氧野尻霉素、白藜芦醇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法、主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提供一种简捷实用的林木养分测定方法.以油茶为对象,采用常规养分分析和电导率法,分别测定油茶叶片样品的N、P、K养分含量及其相对电导率,建立其相对电导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模型,并探索利用根据测定样品的电导率,来快速获得该样品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片样品相对电导率与N、P、K养分含量相关性良好,且均遵循多项式拟合模型,经验证,该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繁育方式桑树的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的动态变化,揭示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策略及差异,为桑树在消落带逆境的生态修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嫁接、扦插繁殖的蜀果(SG)和澳玉(AY)桑苗,通过套盆模拟水淹胁迫(ys),在0、3、7、12、18天测定桑树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片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繁育方式桑树对水淹逆境的响应差异。【结果】1)叶绿素含量随水淹天数增加而下降,但不同品种桑苗之间有差异(P>0.05); 2) CK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ys处理的桑苗呈单峰曲线,且扦插繁育的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桑树叶片光合参数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处理桑树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扦插繁育值大于嫁接繁育(P>0.05); 3)随着水淹时间延长,各处...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叶片样品用干灰化法,稀盐酸溶解灰分,以ICPS-7500光谱仪同时测定样品中硼、钼含量,回收率在96.4%~107.7%,操作简单,精密度高,与其它方法比较差异小,快速、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橡胶树叶片中硼、钼。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合寒冷地区药食用途开发的桑树品种,以河北省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57份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桑树品种(种质)叶片新梢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桑树种质资源桑叶中DNJ含量差异显著,质量比多分布在2.5~4.0 mg/g之间。其中白桑种的家桑、条墩桑的DNJ质量比较高,分别为5.183 mg/g、5.020 mg/g,禾桑含量最低(1.288 mg/g)。测定种质资源以白桑种、鲁桑种居多,且大部分来自河北省地方品种(系),以及辽宁、山东等地的部分品种,少数为南方品种,来源地区不同其DNJ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供氮水平对田间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龙桑一号的适宜施氮量,从而指导桑农科学施用氮肥,以桑树品种龙桑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氮(纯氮)水平(0、48.3、96.6、144.9、193.2和241.5kg.hm-2)对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93.2kg.hm-2时,桑树单株枝条数、单枝叶片数、单叶面积、单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施氮量达到241.5kg.hm-2时,桑树单叶面积、叶片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反而有所降低;施氮量在0~144.9kg.hm-2范围内,桑树叶片中的全氮(N)和全磷(P)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当施氮量超过144.9kg.hm-2时,叶片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反而有所降低,这说明施氮量过高反而降低了桑树对N和P的吸收;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桑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氮肥对桑树产叶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来看,桑树品种龙桑一号田间的最佳施氮量为144.9~193.2kg.hm-2。  相似文献   

8.
弱光桑树幼苗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对光强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桑树的栽培提供技术资料,以桑树品种"秋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室内弱光桑树幼苗移栽到自然光下的光转换过程中叶片、根系和光合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桑树幼苗由弱光(光强相当于自然光强的27%)移栽到大田自然光下的光转换过程中,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绿素a/b比值只略高于弱光叶片,显著低于自然光叶片,而叶绿素含量与弱光叶片相似,显著高于自然光叶片,单株根系干质量和根冠比明显高于弱光叶片。转换光桑树叶片的RuBP羧化效率、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比弱光叶片略高,而明显低于自然光叶片,且表观量子效率较高。移栽10d后,转换光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热耗散随光强的变化介于弱光叶片和自然光叶片之间,光合能力较低,热耗散能力增强。说明弱光叶片在移栽后的叶片结构和光合功能没有达到自然光叶片的水平,光合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根系增长和状态转换耗散部分过剩光能以减轻光抑制。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适宜的桑树施氮方式,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获得较高产量和好的经济效益,以龙桑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方式下龙桑一号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距桑树根部20 cm穴施(T20处理)和距根部20 cm深环施处理(Th处理)的品种单株条数、单株叶片数、单株叶片叶面积、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和单株产叶量显著高于另外2种处理。不同施氮方式间桑树的每hm2产量差异显著,T20和Th处理的每hm2的产量远高于对照处理,增产率分别为64.26%和65.22%。叶绿素含量在T20处理和Th处理下达到最大,差异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T20处理下最高,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不同施氮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影响。T20处理和Th处理对供试品种的全氮含量在测定初期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与距桑树根部10 cm穴施和距根部30 cm穴施处理差异显著。Th处理对供试品种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与其它3种处理差异显著。从试验结果来看,T20和Th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测定大兴安岭地区栽培高山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含量。样品用甲醇提取,经HPLC仪测定。色谱柱:ODSC18柱;流动相:甲醇∶水(2∶8);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6nm。大兴安岭地区5年生栽培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为0.48%。此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Choi EM  Hwang JK 《Fitoterapia》2005,76(7-8):608-613
Morus alba leaf methanolic extract and its fractions (chloroform, butanol, and aqueous fractions) were found to inhibit NO production in LPS-activated RAW264.7 macrophages without an appreciable cytotoxic effect at concentration from 4 to 100 microg/ml. LPS-induced PGE2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only by butanol fraction. In addition, M. alba leaf extract and its fraction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TNF-alpha.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 alba leaf extract seems to be able in suppressing inflammatory mediators. Moreover, th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COX-2 and iNOS of its butanol fraction are warranted for further elucidation of active principles for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桑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种植的阐述,以其果实桑葚的经济价值及开发为重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海南建设以种植果桑为主的生态桑树种植园的想法,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银(银杏)桑(桑树)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高,但受茧价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面积发展蚕桑生产难度较大,而且桑园的丰产期仅为二三十年。栽植银杏的效益既高又稳,一次定植,长期收益,但投产较晚,前5a几乎无收益。为将银杏和蚕桑两种产业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出银桑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四种常见桑树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种常见桑树病害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针对4种病害的致病机理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大叶桑(Morus alba L.)为材料,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桑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A2.0~4.0+IAA0.5,增殖系数为4;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3MS+IBA0.6,生根率达93.3%;无菌苗使用珍珠岩与腐殖土混合基质炼苗效果最好,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6.
在吉林省白城市对向海1号、冀桑2号等7个桑树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和抗旱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向海1号桑抗旱能力最强,可在降雨量200 mm的年份正常生长而基本未出现旱象;冀桑2号、辽育8号、辽鲁11号次之,藤选1号、龙桑1号、桲椤桑的抗旱性相对较差,但均未出现干梢、枝条枯死现象。向海1号桑的物候期和物候相均早于其它品种,桲椤桑、龙桑1号、辽育8号、冀桑2号次之,对当地气候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木本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杏、苹果、梨、桃、葡萄、杏、李、桔、猕猴桃、香樟、白玉兰、栀子、槟榔、毛白杨、枣树、桑树等,研究内容包括表现症状、发病机理、防治技术等。该文综述了木本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获得沙地蛋白桑优质种苗,以本地引进的适应性沙地蛋白桑种苗为材料,取顶梢或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沙地蛋白桑组培高效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选3~4月刚萌动的侧芽为外植体,污染率低且易于启动;在MS+2.0 mg/L 6-BA+0.1 mg/L 2,4-D+0.1 mg/L NAA培养基上启动培养,启动率为89.7%,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MS+0.1 mg/L 6-BA+0.1 mg/L 2,4-D+0.1 mg/L NAA培养基上继代扩繁,增殖系数为4.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1/2MS+0.1 mg/L NAA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为90.2%;1~3月驯化移栽,成活率达96.5%以上;4~5月大田移栽,造林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4种常见阔叶乔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候现象是指示气候及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Peuelas et al.,2001;Moresette et al.,2009)。自然物候记录可以提供全球环境变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证据。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1952—2000年地中海地区(Peuelasetal.,2001)、1851—1994年匈牙利(Walkovszky,1998)、1936—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系统应用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系统进行温湿度控制,改变了传统的用遮阳网的方法,使插穗在发根的同时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这样插穗成苗的时间早.质量好.成活率高:从果桑、红枫、红花槛木、苦丁茶等的扦插应用表明.其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一些在常规下难以扦插成活的品种用此方法也能进行正常的扦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