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为摸清金斑蝶成虫的行为特征,[方法]在田间的网室内跟踪观察其飞行、取食、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金斑蝶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8:00—10:00,成虫羽化当天基本处于停歇状态;羽化第2天起至交配前,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及日平均飞行时间均逐渐增加,雄成虫的日飞行高峰在13:00—15:00,雌成虫的日飞行高峰期在9:00—11: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平均飞行时间和日飞行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飞行次数与飞行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雌蝶:r=0.978,p0.05;雄蝶:r=0.957,p0.05)。金斑蝶雌雄成虫羽化次日开始取食,自羽化第2天起,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及日平均取食时间均逐渐增加,雄虫的日取食活动高峰期在9:00—11:00,雌虫日访花高峰期在11:00—13: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取食时间和日取食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取食次数与取食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雌蝶:r=0.949,p0.05;雄蝶:r=0.853,p0.05)。最早交配时间发生在羽化第4天,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配,交配主要发生在14:00—16:00。产卵时间主要在11:00—13:00,雌成虫的产卵方式为散产,主要产卵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结论]金斑蝶成虫期可分为运动器官成熟阶段、补充营养和促进生殖器官发育阶段、求偶和交配阶段、产卵等4个阶段,各阶段内行为有交叉。  相似文献   

2.
云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及与寄主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用多树种混合和单一树种的嫩枝饲养云斑天牛成虫,结果表明:用蔷薇、白蜡饲养的才产卵,较用旱柳、枫杨、1-69杨、白榆饲养的取食量大、寿命长。成虫的取食量、寿命及产卵量与植物体内的含糖量呈正相关。用蔷薇作诱饵树捕杀云斑天牛,经两年试验后,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94.4%下为17.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角胸叶甲(鞘翅目:叶甲科)是危害油茶叶子的重要害虫。研究角胸叶甲性选择和交配及产卵等行为学特性,为性干扰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南永安镇油茶林土壤中挖出越冬代幼虫在室内连续繁殖,羽化后单头饲养,配对后观察其交配行为(记录交配前、交配和交配后3个阶段的交配行为)、交配产卵日节律(统计白昼和夜晚的交配次数和产卵量)、长期配对下成虫体质量及交配经历对性选择的影响。【结果】成虫羽化5~6天后开始交配,日平均交配(5±4.2)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1 min,最长可达40 min,平均交配持续时间(18.88±9.3)min。交配后6~7天开始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75.5±131.4)粒。交配活动在10:00次数最多,其次在16:00、18:00较为密集。在下午有2个明显的产卵高峰期,分别为16:00和18:00,另外,在14:00、22:00及2:00产卵量相对较多,其他时间产卵量极少。雌虫喜欢选择体型小的雄虫进行交配,雄虫喜欢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进行交配。【结论】角胸叶甲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成虫体型对性选择有一定影响,成虫的交配经历也是影响性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养虫笼饲养法和林间套网袋饲养法观察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成虫的交配、刻槽、产卵等习性,发现雌雄交尾时间可持续10~240 min,平均约18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可达2~10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30 s。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刻槽呈马蹄形,每次刻槽需2~3 min,环绕枝条一周以2个刻槽常见。雌虫刻槽后直接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期长短和产卵量大小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长短,且雌成虫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云斑天牛对永善县核桃的危害程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不同方位(东、南、西、北)、不同树龄及不同垂直高度等因子对云斑天牛产卵刻槽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核桃林云斑天牛有虫株率50. 00%,每株平均产量17. 16粒,最高达74粒/株。1-6年生核桃幼树上无云斑天牛产卵刻槽,云斑天牛主要危害10-30年生核桃,82. 5%产卵量集中在距地面0-2. 0m的范围内,但云斑天牛在树干上产卵没有方向的偏爱。根据其产卵习性,可采用树干基部涂白,人工敲击产卵痕的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云斑天牛在河北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各县,危害核桃,使核桃木材丧失利用价值,产量大幅度下降,该虫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其中2~3龄占56.6%。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补充营养后分6~12次交尾产卵。产完最后一次卵继续取食38~54天死亡。6月中旬用50%杀螟松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涂抹产卵刻槽中的幼虫或8月中旬至9月下旬用磷化锌毒签插入云斑天牛侵入孔,对成、幼虫熏杀效果显著。秋冬或早春砍伐濒死、枯死木可以减少部分虫源。  相似文献   

7.
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羽化后未交配的雌成虫75.86%,怀有未成熟卵粒,平均未成熟卵为8.53粒/♀;成熟卵平均23.76粒/♀。产卵前期平均为4.6d,产卵期平均14.8d,产卵量平均33.2粒/♀。雌虫寿命平均22.3d,雄虫寿命略短,平均19.1d。栗山天牛危害主要分布在上坡、山脊和阳坡的栎树。人工捕捉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成虫防治技术,前期和盛期捕捉到的雌虫大多数怀卵量较大。利用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幼虫和蛹是主要的防治技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用植物挥发物与聚集信息素复配研制出的引诱剂如APF-I型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时,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加显著,是一种灵敏高效、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防治方法。视觉在松墨天牛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其对褐色有较大的选择偏向性,当复眼被涂黑后交配成功率也相对下降。进行取食选择时,选择健康木优先于衰弱木,进行产卵选择时则相反。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比被害松枝挥发物的反应值大,交配后的松墨天牛触角电位反应与交配前相反。产卵后雌虫会在产卵孔分泌包含产卵忌避信息素的胶状物,防止其他雌虫在此处产卵。[结论]可以使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也可以应用天敌生物花绒寄甲、白僵菌和管氏肿腿蜂等防控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9.
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997-1998年浙江省杭州市和岱县进行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研究表明:松褐天牛成虫主要取食1年生树枝,室内测定雌成虫取食1年生树枝面积占总面积的36.58%,雄成虫占38.99%,林间测定点26.34%,成虫羽化后20天以内的取食量最大。伐倒松材线虫病致枯萎的松树,统计天牛取食痕和取食面积在树冠上的分布显示,松褐天牛更多选择树冠下部1年生的树枝取食、取食痕和取食面积分别占50.42%和51.06%。  相似文献   

10.
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使用一定浓度的印楝提取物 (NeemEC)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在室温下 ,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砂网的直径 2 5cm高的塑料桶中进行实验。用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 1 5d试验中 ,其每天对平均产卵量为2 0 0± 1 56个 ,而对照组每天平均产卵量为 1 0 33± 3 33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用含印楝素 1 0 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在 1 5d试验中 ,处理组 7对天牛从第 5d开始死亡 ,至第 8d全部死亡 ,按实际成活天数计算 ,其每天每对平均产卵量为 1 0 0± 1 4 1个 ,而对照每天每对平均产卵量为 1 3 73± 2 90个。经T—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取食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后天牛产的卵需经 1 9d达到其最终孵化率 ,33 33% ;而对照组 9d达到最终孵化率 98 96%。在进行了 2 4d的选择取食试验中含印楝素 1 0 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1 0对对照组天牛每天每对平均取食量为 3 53± 0 38g,而处理组天牛每天每对平均取食量 3 4 2± 0 60 g。经T—检验两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桑天牛不能分辩含印楝提取物的食物 ,即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不具拒食性。  相似文献   

11.
天牛是一类在我国危害严重且防治难度较大的林木蛀干害虫.虽然其种类众多,经济和生态价值大,但国内外较少有对天牛繁殖交配行为的总结报道.梳理国内外对天牛交配行为的研究,发现天牛交配行为可分为求偶、性冲动、交配前准备、交配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可缺少,且有其阶段特征性的行为.在交配后,一些雄性天牛会表现出配后保护行为.天牛交...  相似文献   

12.
云斑天牛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简写PRA),主要包括有害生物风险评价(Pest Risk Assessment)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Pest Risk Management)两部分[1-2].  相似文献   

13.
摘要: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杀虫剂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云斑天牛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72.5%~77.5%;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70.0%~72.5%。药后14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89.9%~96.2%;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防效为73.8%~95.0%;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88.6%~91.1%。因此,这三种杀虫剂均可用于杨树云斑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寄生云斑天牛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形嗅觉仪和EthoVision3.1行为仪研究0~5日龄川硬皮肿腿蜂经历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气味刺激的学习效应,并通过室内和林间放蜂试验,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2~3龄云斑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对无学习经历的蜂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对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的趋向性显著提高(P>0.05)。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中,有学习经历的蜂活动轨迹在味源区域的密度远高于无学习经历蜂在该区域的密度;在味源区的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上,有学习经历的蜂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在采集区的静止时间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而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反应时间则显著短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室内搜索寄主所需平均时间39.99s,60s内搜索到寄主的数量为23.33头,都与无学习经历的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采用蜂虫比1:1,2:1,4:1室内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寄生试验中,有学习经历蜂在蜂虫比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对云斑白条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挥发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GC MS DS分析 ,鉴定了 6 8个成分 ,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挥发物成分最多 ,2 71杨最少 ,Ⅰ 6 9杨与 2 97杨居中。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的杨树的烷烃含量及提取物含有的挥发物成分的数量与抗性一致。另外 ,南抗 1号A 34 17杨、2 97杨和Ⅰ 6 9杨中松柏醇的含量远远高于 2 71杨 ,具有高抗性能的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有机酸、醛、酮、酯等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对总离子流较强的 2 4个成分进行了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 ,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 ,Ⅰ 6 9杨和 2 71杨首先聚为一类 ,其次将南抗 1号A 34 17杨和 2 97杨聚为一类 ,最后将南抗 1号A 34 17杨和Ⅰ 6 9杨又聚为一类 ,这与南抗 1号A 34 17杨抗性最强 ,2 97杨次之 ,Ⅰ 6 9杨为中抗 ,2 71杨为感虫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6.
天牛成虫胸部的发音和行为(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惊秋 《林业科学》1991,27(3):234-237,T002
本文研究了15种天牛成虫的发音及其有关的行为。天牛两性对外界不同强度的刺激能作出反应,并借助胸部发音器的摩擦而发音。波形照片显示:天牛的声波信号因种不同差异极大,其频率范围约3000—10000Hz。楝星天牛可借助鞘翅的运动而发出强烈的声音以恐吓敌害,其胸部摩擦发音器则趋于退化。某些天牛雄虫在争夺雌虫、交配前和交配中,可发出不同的声波,这类声波的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94—2000年对湖北西部地区的漆树害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确认直接危害漆树的害虫24种。其中对漆树生长造成一定威胁和发生严重的有根部害虫漆白粉蚧;蛀干害虫云斑白条天牛和橙斑白条天牛;食叶害虫粉筒胸叶甲、漆树直缘跳甲、黄色凹缘跳甲、银杏大蚕蛾、缀叶丛螟等。文章对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及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桉树云斑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引诱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道县危害桉树的云斑天牛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其在当地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云斑天牛的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和8月下旬,而雄虫较之雌虫先羽化。A-1型引诱剂对云斑天牛活性较高,对天敌未有引诱作用,气候及节气对引诱剂影响较大。供试引诱剂在云斑天牛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及调查,初步查明了云斑天牛成虫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与补充营养寄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在补充营养阶段防治成虫是控制云斑天牛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绿色威雷"保护性防治杨树云斑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成虫在湖北省羽化期为4月10日~5月20日,在成虫羽化初期,采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杨树4 m以下主干喷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对大面积成片杨树林,通过防治林缘天牛可达到控制整块林地天牛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