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湖北省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了劳动力缺少导致桑园面积、养蚕发种量有所减少,蚕桑基础条件薄弱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新技术推广受影响,财政支持不足、加工企业投入机制不健全致使蚕桑发展政策乏力等挑战;提出了构建蚕桑轻简省力高效饲养技术体系、提高蚕桑产业比较经济效益,发展茧丝绸加工业、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加强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洋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洋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总结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并从加速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加强资金及政策扶持、加强专业基地建设形成区域规模、积极引进项目争取外来投入实施蚕茧品牌带动战略、以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引进为突破口夯实高产高效蚕桑产业基础等方面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蹇志学 《甘肃农业》2014,(17):18-19
文章根据成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针对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布局不合理、蚕桑生产产品单一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成县实际,提出了提高认识,增加投入,推广新型实用技术,合理布局蚕桑产业及引进、推广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麒麟区发展蚕桑产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技术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蚕桑产业的体制不完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麒麟区蚕桑产业发展没有达到其应具有的规模和水平.针对此现状,从科技投入、人才、品牌、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麒麟区蚕桑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特征,定量描述蚕桑生态系统发展的总体情况,并通过计算、对比能值评价指标,分析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涪陵区蚕桑生态系统净能值产出率为3.91,能值投资率为0.8,环境负载率为1.13,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31.蚕桑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较多依赖于可更新资源,生产过程对当地资源环境产生压力较小,但其劳动生产率较低,因此,蚕桑产业作为一个优良的生态农业,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提升其科技投入与现代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武丽芬 《云南农业》2014,(11):47-48
蚕桑产业是陆良县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稳步推进,结合陆良县蚕桑生产实际,分析蚕桑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蚕桑生产持续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蚕桑产业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蚕桑生产的整体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培育特优产品.为陆良县蚕桑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培育蚕业品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蚕桑产业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云南省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把蚕桑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指导和扶持农民种桑养蚕,把蚕桑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植,蚕桑产业已逐步成为云南省又一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普洱市作为蚕桑产业发展新区,因缺乏蚕业科技人才,不能及时有效地培训农民,蚕农科学生产意识淡薄,桑园管理和养蚕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桑叶的产量质量,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蚕农对桑园的投入和管理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民对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在对普洱市蚕桑产业生产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增加蚕桑产业科技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高产、优质、高效是蚕桑生产的永恒主题,围绕国家蚕桑产业体系的构建,以红河蚕桑试验站为中心的蚕桑试验点,在2009年开展了蚕桑高产创建活动,探索蚕桑高产、优质综合技术。为此,陆良县开展了一系列综合试验研究,共投入资金13万元,将有关新老技术组合配套,在数百公顷连片桑园进行高产创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一亩树标,每公顷产茧4500kg;十亩攻关,每公顷产茧3000kg;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洪山镇蚕桑产业建设情况,分析了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领导小组负责制,确保产业实施;增加投入,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四川蚕桑产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分析了机械化在蚕桑产业中发展历程存在的蚕桑种植土地小而散、不利于桑园机械化生产作业,科研投入可持续性相对较弱、专业化创新有待提升,劳动力结构不合理、蚕农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偏弱等问题,从科学统筹规划、加强产业优化布局,增强政策执行力度、加强蚕桑机械化研发人才培养,提升蚕桑机械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养蚕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等方面给出了建议,为提高全省蚕桑产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砚山县蚕桑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抓住烤烟种植面积逐年缩减的机遇发展蚕桑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扶持蚕桑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此为砚山县发展蚕桑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贵州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针对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大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进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提升桑蚕产业整体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蚕桑业快速发展,强化品牌和市场意识、提升蚕业市场竞争力等加快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梁河县平山乡蚕桑产业属于"东桑西移项目",蚕桑产业也是新兴产业,该产业对梁河县平山乡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梁河县平山乡蚕桑产业生产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积极争取职能部门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提高党员的带头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搞好蚕桑产业服务等对策措施,以推动梁河县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述姚安县大河口乡蚕桑生产现状,分析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即:政策不配套,人力、物力投入不合理,烟桑矛盾突出,科技力量薄弱。针对制约因素,提出制定可行、有效的规划方案,搞好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切实转变栽桑管理思想,培植蚕桑重点户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把如何提高蚕种质量放在首位来抓,同时加强质量检验管理,加大检验仪器设备投入,建立蚕种质检中心,对所属的家蚕原种场、家蚕普种场、蚕种研究室等部门繁育生产的各级蚕种进行统一管理与检验。并实施了“云南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蚕桑技术规范”。通过2001年农业部蚕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抽样检验,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要求,并列为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  相似文献   

16.
江底镇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养蚕条件,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是全县五个重点发展乡镇之一。随着鲁甸县蚕桑产业的快速推进,市场前景广阔。针对江底镇目前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如认识落后、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弱等问题,提出加强蚕桑产业领导、积极宣传教育、加强技术指导、加大投入并延伸产业链等对策,旨在促进鲁甸县江底镇蚕桑产业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隆阳区桑园基地建设步伐快、产量产值稳中有增、示范园区带动有力、低产桑园改造见成效、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等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发展优势,围绕实现全区蚕桑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加大投入、培植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建立风险基金、加大科技创新、强化市场监管、培育产品品牌、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9):143-144
为了实现对蚕桑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需要对蚕桑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利用。综合利用蚕桑资源不仅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益,还可以实现蚕桑行业的综合发展,加强蚕桑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蚕桑行业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发展蚕桑行业有利于对生态的保护和弘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目前,我国蚕桑行业的发展由于缺乏对蚕桑综合利用的认识,导致蚕桑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所以在对资源的利用上需要更大的突破。同时蚕桑行业在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偏少,应该加强对蚕桑行业发展的规划,积极引导蚕桑行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蚕桑的生产水平,加快对蚕桑项目的投资,合理的组织蚕桑产品的销售,积极的开发新市场,进一步促进蚕桑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互动,实现蚕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景东县蚕桑产业属于"东桑西移"项目,蚕桑产业也是新兴产业,该产业对景东县脱贫攻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景东县蚕桑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积极争取职能部门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扶持龙头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发挥区位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加大培训力度,搞好蚕桑产业服务等对策措施,以推动景东县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姚安县栋川镇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寻找增强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并针对人力、物力投入不足,收购价格不稳定,烟桑产业矛盾突出,桑园闲置、栽桑养蚕不合理,科技力量薄弱等现状,提出制定可行、有效的规划方案及对策,提倡桑园合理流转,新建养蚕设施及老桑园科学管理,培育蚕桑重点户,转变栽养矛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