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是郑州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花生经济效益好,近年郑州市种植面积2.27万hm2。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较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防治花生病虫草害,实现花生绿色高产,笔者经过近年试验示范,总结出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包括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农药等多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祥符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近4万hm^2,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生产基地。近年来,祥符区在花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的混乱、过量施用,严重影响到花生品质。为探索各种药剂组合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2018年祥符区农业发展中心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开展花生病虫害防治药效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3.
滑县是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之一,近年来滑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经济作物,依托产油大县奖励项目,创新完善了花生"一优二提三绿四改"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体系,为滑县花生优质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了"互联网+花生"的信息管理服务模式,创立了花生高产高效推广的新机制、新模式。促进了滑县花生增产增收,减轻花生农药肥料污染,保障了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河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花生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防治中农药施用量大、施药方法不科学,会带来生产成本增加、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扎实推进“到2020年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逐步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农业节本增效,保证绿色环保和农产品质量提升,辉县市高庄乡人民政府特安排了花生田“激健”农药减量助剂与农药混用防病增产效果试验,确定最佳用量,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伴随国家大力推行科技兴农战略,我国花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花生的产量得到极大提高。但在花生生产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除草剂使用不当、农药残留超标、黄曲霉素含量过高等现象。面对目前我国花生生产的现状,我们必须为农民提供花生安全高产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花生有"长生果"之称,它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酸、膳食纤维和精氨酸等,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在我县广泛种植,但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为害,严重影响了花生的质量与产量。为更好地传播"绿色植保"理念,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农药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花生的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花生起垄全程机械化高产新技术即用专业的现代化机械实现花生种子剥壳、播种、施肥、起垄、收获、摘果等全程机械化。高产专用肥、花生专用农药等物资配套,实现高产高效。1该技术比传统种植具有以下优势1.1高产花生起垄全程机械化高产新技术高产攻关田在舞阳种植应用该技术春播花生最高亩产将近600kg,夏播最高亩产430kg。比传统种植方法亩增产30%以上,亩增产花生50~200kg,增收千元。改变了花生是  相似文献   

8.
招远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应用、推广服务方式创新、长效发展机制"开展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探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模式,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落实国家农业部推广的"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战略目标,切实做好绿色高产创建工作,在不增加投入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益,永城市农业局特提出花生玉米间作以利推广、增收、节本、增效的"四位一体"种植模式。一、花生—玉米间作模式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和两合土地块,可以大面积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模式为2.4 m为一带,种植6行花生,2行玉米,花生行距为30 cm,穴距为20 cm,玉米  相似文献   

10.
张莉 《河南农业》2022,(22):32-33
<正>一、示范目的为满足花生种植对环保高效植保方案的需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对新型农药在花生生产中的试验示范,旨在验证其对花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作用;同时加速推进正阳县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花生单产与品质得以提高和提升,进而使全县花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二、材料与方法(一)示范条件1.示范作物为花生,品种为宛花2号。2.栽培模式为夏直播露地起垄种植。  相似文献   

11.
花生芽菜就是利用健壮饱满无病虫害的花生种子,经人工在无光照的温室培育出来的绿色食品.花生芽菜因种子价格高,需在温室培养,故以前只在宾馆、饭店的餐桌上出现.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栽培技术的简化,花生芽菜已从宾馆、饭店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消费者欢迎的绿色保健蔬菜,市场潜力巨大.采用箱式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花生芽菜,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需施用化肥、农药,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辽宁花生可持续生产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辽宁省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达40万hm2,成为辽宁省第三大作物。主要分布在辽西北的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沈阳、铁岭等地区。辽宁省花生生产具有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花生品质和经济效益优势。目前,花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水平低,主栽品种混杂退化,新的优良品种应用面积小,高产栽培技术未能普及,专用花生品种未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实现辽宁花生可持续生产的对策是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和更新,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绿色花生生产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以及研制花生加工品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济宁市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建设,即加强监测预警、安装绿色防控产品、搭建农企共建农药减量平台、项目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发展、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开展技术指导宣传等内容;组建集成了小麦、玉米、花生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经在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达到了农药减量控害目的,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目的,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和节水灌溉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推行统防统治技术搞好了绿色防控,形成总结了一系列现代农业生产的种植模式,提升了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水平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突出绿色发展,全面实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优化品种结构,抓好与农机相结合,与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与最先进的栽培技术相结合,实现产量与效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优质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花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通过加工可以制成不同的食物种类。花生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市场需求量大,高品质、绿色的花生产品受到了广泛欢迎。因此要提高花生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升花生产品质量。本文对优质绿色花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1选地及整地花生是深根作物,其果实成熟在土壤中,因此花生的种植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沙质的土壤适宜种植花生,疏松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花生出苗,同时加快花生结果。对于换黏土土壤农田,应当先对其进行改良,深耕农田,疏松土壤,然后才能保证花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花生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被农民广泛种植。但实际花生种植过程中,受制于实际选种、具体种植面积以及种植管理等条件,其生产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夏直播花生产量,力求在短期内栽培出强壮的花生苗,全面达到花生高产,加强提高夏直播花生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夏直播花生配套高产栽培过程中种子选取、播种过程、田间管理以及病虫防治等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望对未来夏直播花生配套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人们比较喜爱的食物之一,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之后,花生在整个市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花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旦疏忽的话将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为其提供稳定的环境,不断研制和推广优质花生种植技术,为实现花生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奠定基础。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优质绿色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花生的高产和优质生产。传统化学防控技术手段已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的需求,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花生田主要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旨在为花生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青岛市近日出台《2016年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2016年我市重点开展粮食和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并择优遴选平度市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莱西市实施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根据粮油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我市将主要做好项目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在示范  相似文献   

20.
持续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高油酸等优质花生种植、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积极推进"四优四化",加快全市花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力促进驻马店市花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