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放牧压力下夏秋矮嵩草草地潜在生产力是指藏系绵羊在整个夏秋放牧过程中(t=42~182)的累积采食量(干物质).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矮嵩草草地能量动态分室模型 ̄[2]的潜在生产力,就是通过放牧强度随着时间的最优变化,使做为目标函数的累积采食量最大.结果指出:夏秋矮嵩草草地在常放牧压力下,采食地上生活部分(V_1)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0kj/m ̄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J_(1)max=3268.18KJ/m ̄2。采食地上生物量(V_1+V_4+V_5)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4KJ/m ̄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J_(145)max=3631.22KJ/m ̄2.在变放牧压力下,最优放牧强度见(18)式,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J_(145)max=8749.01KJ/m ̄2.是常放牧压力下的2.5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藏嵩草草地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草地群落主要以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组成,共有植物74种,分属16科37属,藏嵩草为优势种,在群落中的平均优势度达32.2 %,占草地密度和植物量的比率分别为57.6 % 和46.8 %,草群中以莎草科草占绝对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比率分别达到85.9 % 和77.4 %,藏嵩草及莎草科草在整个草群地上植物量动态变化中,一直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草地生产力月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形,6~7月是地上植物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份(268.6 g/m2)。草地生产力年动态变化表现为随着年度生长关键期降雨量的增加而植物量明显提高,充分证明该草地植物群落的喜湿特性。草地单位面积合理载牧量全年为2.943 2个羊单位/(hm2a),5~10月理论载牧量分别为5月12.35;26月23.53;7月29.96;8月34.66;9月34.95;10月20.85羊单位/(hm2月)。  相似文献   

3.
矮嵩草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掌握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养分的含量。[方法]对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冷暖两季0~5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35.78和236.74 g/kg;5~10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5.39和152.92 g/kg,均高于高肥力(15 g/kg)。冷暖两季0~5 cm、5~10 cm土壤平均pH为6.88、6.72、6.85、6.87。冷暖两季0~5 cm、5~10cm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0.2%。冷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011 6%和0.009%;暖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117%和0.111%,冷季土壤全磷含量均低于全国水平。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5和6.49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大于24 mg/kg。[结论]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肥沃,弱酸性土壤有利于提高铁的有效性,土壤全氮、有效硫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5.
对矮嵩草及其株丛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分蘖数、分株数、生殖枝数以及株丛面积的变化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度放牧有利于分株数的增加,而放牧过重或过轻不能刺激分株的形成。长期轻度放牧有利于矮嵩草的分蘖,放牧5 a后各株丛平均生殖分蘖数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均无显著差异。放牧过重,大株丛的分蘖数显著下降,放牧强度对大株丛生殖生长的影响小,第6年时中度放牧大株丛的分株数和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第3年时重度放牧中株丛的分株数显著增加,中株丛的生殖生长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敏感,其面积在较长期轻度放牧时增加明显;放牧条件下小株丛的分株数显著增加,小株丛营养枝受放牧强度的影响较小,第6年时生殖枝数和面积均显著增加,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7.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的矮嵩草和高山嵩草无性系繁殖特性与分株植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下两种嵩草有性繁殖能力较弱,种子生产能力低,其中中度退化草地上高山嵩草每有效穗最高只产生2粒种子,重度退化草地矮嵩草每有效穗最高只产生3.6粒种子.矮嵩草无性系分株生物量中根茎>叶>根,高山嵩草根茎>根>叶,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史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50-12252
[目的]揭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为高山草甸草场的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海北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 ilis)植物群落(Ⅰ)、退化矮嵩草植物群落(Ⅱ)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对矮嵩草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群落(Ⅰ)的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分别为42、3.531、3 553.1 g/m2),均高于群落(Ⅱ)(分别为37、2.270、3 391.1 g/m2);群落总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群落(Ⅰ)结构合理,地表植被覆盖度大,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起重要维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GIS支持下的福建省林地气候潜在生产力空间分异与分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利用福建省气象观测资料推算出全省年均温度、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 125m×125m空间栅格数据,进而探讨全省林地气候潜在生产力空间分异及其分区.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气候潜在生产力为1163. 8-2455. 4g·m-2·a-1,其空间分异呈现由低海拔向高海拔以及由闽南向闽西、闽中、闽北和闽东递减的趋势.全省林地以高、中气候潜在生产力区占优势,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 68. 32%和 30. 46%.  相似文献   

10.
江河源区2龄和3龄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星星草)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2003和2004年牧草生长期,2003年9月5日和9月20日0-1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2003年其它时间和2004年不同时间0-1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均呈二次回归关系;2003年8月5日和8月20日以及2004年不同时间10-2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2003年其它不同时间10-2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牧草生长季节2003年10-20cm、2004年20—30cm土壤层地下平均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两个放牧季其它土壤层地下平均生物量与放牧率均呈二次回归关系。随着放牧率的增加,2003年牧草生长季节0-10cm地下平均生物量占0—30eIn的百分比增加,而10-20cm所占的百分比减小,20-30cm在极轻放牧组最高,重度放牧组最低,2004年0-10cm在轻度放牧组最高,对照最低,而10-20cm在中度放牧组最高,轻度放牧组最低,20~30cm随放牧率的增加而减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光合产物分配给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降低。但对照和极轻放牧组之间、轻度和中度放牧组之间降低的幅度小,重度放牧组较其它放牧组降低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