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江陵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古环境和沉积特征的问题,通过构造和沉积地貌恢复、岩心观察、元素和同位素测试等,定性或(半)定量重建了沉积环境,分析了该时期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具有广盆平缓古地貌特征,古水深相对较浅,古气候以干旱炎热为主,水体总体表现为封闭性,沉积环境纵向上自下而上呈现旋回性和周期性;在沉积环境控制下,江陵凹陷为远源浅水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砂体类型多样,具"满凹含砂"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实现江陵凹陷的勘探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总结江陵凹陷50的勘探历史与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石油地质与勘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通过盆地分析与含油气系统描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等工作,可望实现江陵凹陷勘探根本性突破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的构造和沉积特征,进而探索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油气成藏受多重因素控制,其中构造因素起主导作用,储集层岩性、物性的变化以及油气疏导路径也对该区油气的富集起控制作用,从而在整体上评价落实了研究区的成藏规律,可以进一步指导万城断裂带的精细地质研究与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从剥蚀量计算入手,采用地层趋势法,对塔木兰沟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利用Sufer软件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发现地层原始厚度的展布特征与残留特征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分布范围.塔木兰沟组归属于侏罗纪,根据构造属性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侏罗纪盆地原型可分为前陆-褶皱冲断盆地和伸展盆地2个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遭受来自西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碰撞的挤压作用与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的挤压作用,盆地基底与中古生界发生大规模褶皱冲断作用,形成宽阔连片的褶皱冲断带;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由平板俯冲转为回撤,对东亚大陆的作用也由挤压转为伸展,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板片发生断离,诱发增厚的地壳垮塌;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海拉尔盆地及其周缘由挤压环境进入裂陷期,早期深大断裂与逆冲褶皱体系解体、反转,沉积了断层-火山联合控制的塔木兰沟组.  相似文献   

5.
结合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油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凹陷南屯组岩性油藏受沉积相带控制明显,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以及三角洲沉积;岩性油藏主要形成于各种有利沉积相带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中扇、远岸水下扇和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砂体中;研究区油藏类型为砂岩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6.
根据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南堡凹陷高南地区东营组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成岩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碎屑岩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复杂的交代作用和多期次的溶蚀作用,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长石的溶蚀是储层中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早成岩B期到中成岩A1期,有机质成熟过程、粘土矿物转化等造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使东营组碎屑岩储层在纵向上主要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粘土矿物的结晶、石英次生加大作用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对孔隙度的降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体、钻井分层及声波时差数据,利用残留地层厚度和剥蚀量方法恢复了核桃园组各段的古地貌。分析结果表明,古地貌单元包括古隆起、下切沟谷、断槽沟谷、断裂转换带、陡坡断裂坡折带、沉积斜坡坡折带、凹陷;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单元及其组合样武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是在隆起-断槽沟谷-沉积斜坡坡折带-凹陷组合样式中,受断槽沟谷和沉积斜坡坡折带耦合控制,在斜坡坡折带上大规模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隆起-下切沟谷-陡坡断裂坡折带-凹陷和隆起-断裂转换带-陡坡断裂坡折带-凹陷组合样式中,受下切沟谷和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在沟谷下方发育规模和砂体展布方向不一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沟扇对应特征;在深凹区由于缺乏耦合的搬运通道,则发育半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从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环境分析入手,通过盐间层中自云岩岩石学特征描述,结合盐间泥质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盐间白云岩成因。研究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层中白云岩有原生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和次生成岩白云岩。其中原生白云岩具有粒度细、镁钙比值低、有序度低、碳酸钙分子含量高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是在盐湖近岸湖坪带经过洪水搬运改造后,继而被高浓度分层盐湖水体“筏运”、漂移至较深水区沉积而成;次生成岩白云岩属于后生交代白云化作用的产物,以白云石交代钙芒硝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然气、地层水、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盆地模拟,对成都凹陷沙溪庙组(J_2s)天然气运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凹陷须家河组五段(T_3x_5)烃源岩在生烃高峰期时地层温度为140~160℃、地层压力为50~80MPa,其J_2s碳酸盐胶结物δ~(13) C主要分布于-6‰~-13‰,天然气iC_4/nC_4(异丁烷/正丁烷)多分布在0.6~0.9,不同深度的苯、正己烷及苯、环己烷数据分散,地层水具低矿化度和低硫酸根离子,上述特点均说明成都凹陷J_2s天然气运移相态以水溶相为主,运移方式为扩散运移及渗流运移。天然气iC_4/nC_4在纵向上无明显差异,但相同深度地层变化较大,说明天然气存在垂向和侧向运移。其运移主要动力是源储剩余压力差和地层压力差,主要路径是烃源断层和砂岩输导层。根据烃源断层发育情况、碳酸盐胶结物δ~(13) C、天然气iC_4/nC_4和地层水等特征,建立了研究区J_2s天然气运移相态及方式的定量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江陵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江陵县1982年和2004年2次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了耕地养分状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主要是增施化学氮肥导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土壤钾素含量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缺乏外,有效铜、铁、锰等含量多处于适宜水平。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赣南红壤侵蚀地植被概况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赣南典型红壤侵蚀区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植被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严重侵蚀地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单一、覆盖稀疏,是以中生或旱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所组成的次生植被,属于灌草丛植被类型。植被恢复初级阶段群落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植被由单层次结构向复层次结构发展,物种多样性指数增高。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江睦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土壤酶特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 ,研究表明 :(1)用主成分分析排序 (PCA)可将 8种模式重建的森林土壤酶活性分为 3类 ,枫香纯林及其与针叶树种的混交林模式是酶活性最高的一类 ,针叶纯林模式土壤酶活性最低的一类 ;(2 )土壤各种酶活性总的垂直分布规律是自上而下逐渐减弱 ,但不同种类的酶、不同重建类型 (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 ,且蔗糖酶以阔叶林变异幅度最大 ;(3)脲酶活性两季节 (5月和 10月 )差异最大 ,蛋白酶季节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汀县河田镇红壤侵蚀区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孔隙结构、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的施用显著改善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状况,但与封禁生态恢复模式相比,其改善的作用较为有限。未治理模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62.89%,随着生态经济恢复模式的实施,土壤微团聚体逐渐向>5.00 mm和5.00~2.00 mm的大团聚体转变;不同生态经济模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为杨梅模式>板栗模式>封禁生态恢复模式>林下套种油茶模式>油茶模式>未治理模式,施用年限较短的生态经济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表明其实施的年限也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生态经济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5.00 mm和5.00~2.00 mm的较大径级的团聚体中,同时随着土壤团聚体径级的减少,其有机碳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果园套种的牧草多年自然生长后其季末残体的量及其分解规律的研究表明:生长季末宽叶雀稗活体部分(地上活体和根)占大部分,为55.72%,残体占44.28%;从N、P、K、Ca、Mg的元素含量来看,N和K活体〉根〉残体、P根〉活体〉残体、Ca和Mg残体〉活体〉根;残体的N、P、K浓度都小于活体;元素N、P、K的贮量大小都为活体〉残体〉根,而Ca、Mg的贮量大小都为残体〉活体〉根,N贮量在活体、残体、根中分别占总量的42.95%、38.91%、18.14%,P为40.99%、29.54%、29.47%,K为60.36%、22.58%、17.06%。Ca为35.43%、55.19%、9.38%和Mg为34.59%、49.92%、15.49%;残体N、K易流失养分且含量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7.
西北水土流失区土地质量评价与综合治理优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庙儿岔流域为例,对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系统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在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自然地理因素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土地质量,对土地类型单元归类和分级,据此建立了持续、稳定、高效、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系统,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地球化学特征、粒度资料分析,详细研究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桃园组三段碎屑岩体的储层特征。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核桃园组三段为一套扇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体、湖底扇等沉积微相内。储集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度平均值为10%~20%,渗透率平均值为1000×10-3μm2,属于中孔高渗储层。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的湖底扇沉积砂体物性较好,且被周围的浅湖-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包围,是该区核桃园组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9.
湘语模韵只有一个层次,而依声母的不同分为三类读音。鱼虞韵可分为两大层次:鱼虞相混型有五类读音,分属同源层与异源层两大层次;鱼虞有别型有两类读音,都属于同源层次,又可细分为前中古层与中古层两个次层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烤烟烟叶厚度特征,更好地指导烟叶分级工作。方法通过多点打孔测定了2018 年湖北烤烟5个生理部位共600片烟叶的厚度及“身份差”。结果(1) 烟叶厚度:顶叶>上二棚>腰叶>下二棚>脚叶;叶片区块厚度:从叶片基部逐步增厚,至叶片中部达到最高值后,再逐步变薄。(2) 烟叶厚度特征:脚叶“薄而均匀”,下二棚“烟叶稍薄,基薄上厚”,腰叶“厚薄适中,基部薄、中上厚而均匀”,上二棚“烟叶稍厚,基尖差异小、中上厚而均匀”,顶叶“厚而均匀”。(3) 烟叶的“身份差”表明:对烟叶“身份“等级的感官判断,脚叶从叶中偏基部,下二棚、腰叶和上二棚烟叶从叶尖部,顶叶从叶中偏尖部去把握最为准确。结论了解和掌握不同叶位烟叶及其叶片区块的厚度特征是烟叶快速分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