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主要探讨石榴皮驱除犬绦虫的效果,将体重4~6 kg京巴犬12只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2 g/kg)、中剂量组(0.6 g/kg)、高剂量组(1.0 g/kg)。以7 d为1个投药周期,把炮制好的石榴皮饲喂病犬,共投喂3次。通过采集粪便,计算出虫卵感染比例及治疗转阴率。结果:低剂量组的转阴率在第7天、第14天分别为38.1%、30.8%,中剂量组的转阴率在第7天、第14天分别为63.2%、80.0%,高剂量组的转阴率在第7天、第14天分别为79.9%、86.9%,可以看出高剂量组的转阴率最高,但临床副作用比较大,综合评定认为:最佳剂量应为0.6 g/kg,以2周为1疗程,7 d投喂1次,可治愈。  相似文献   

2.
槟榔驱除犬绦虫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槟榔对犬绦虫的驱除效果,并确定有效用量、驱虫疗程,将槟榔粉配成3种剂量:低剂量组(0.1 g/kg体重)、中剂量组(0.3 g/kg体重)和高剂量组(0.5 g/kg体重),并采集粪便,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绦虫虫卵,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表明,剂量0.1 g/kg体重组的转阴率达50%,剂量0.3 g/kg体重组的转阴达80%,平均转阴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在考虑槟榔毒性、疗程过长带来的临床副作用等因素下,最佳剂量范围应为(0.3±0.05) g/kg体重,以1周为1个疗程,3~4 d投喂1次,可治愈犬绦虫病。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中药小兰杜对猪螨虫的治疗效果。以患病猪只为试验动物,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1组涂擦75%酒精,试验2组涂擦3.3%小兰杜酒精浸泡液,实验3组涂擦5%小兰杜酒精浸泡液,实验4组涂擦10%小兰杜酒精浸泡液;对照5组以1%伊维菌素稀释液0.2 mL/kg皮下注射。间隔1 d涂擦一次药物,连续涂擦2周。伊维菌素每7天注射一次。1、7、14 d后观察治疗效果,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螨虫数量,观察并记录病猪临床症状。低剂量组螨虫转阴率在第7天、第14天分别为18.2%、14.1%,中剂量组镜检螨虫转阴率在第7天、第14天分别为38.2%、62.8%,高剂量组临床症状好转迅速,镜检螨虫转阴率在第7天为72.4%,第14天达到100%,临床症状消失,伊维菌素组螨虫转阴率在第7天、第14天分别为60%、84.9%。高剂量为最佳用药剂量,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花椒叶驱除猫绦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云南昆明当地花椒叶晒干研磨成粉,挑选12只(3只为对照)实验猫,分为3个剂量组:高3g/kg,中2g/kg,低1g/kg,掺合食物对病猫灌服,采集粪便,虫卵计数计算虫卵数比例,观察治疗效果,确定治疗的最有效用量。以5d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投喂2次,共10d,收集数据,确定治疗的投喂最佳次数。试验结果:低剂量组投喂第1次虫卵数比例平均下降30.6%,投喂第2次的虫卵数比例平均下降57.9%;中剂量组投喂1次虫卵数比例平均下降52.3%;投喂第2次的虫卵数比例平均下降83.9%;高剂量组投喂1次的虫卵数比例平均下降58.5%,投喂第2次的虫卵数比例平均下降88.2%,对照组不投喂,第5天虫卵数比例平均升高40%,虫卵数比例平均升高94.6%。结果表明,花椒叶有驱除猫绦虫的效果,驱除猫绦虫的有效剂量为2~3g/kg,投喂2次。  相似文献   

5.
苦楝皮驱除犬蛔虫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苦楝皮驱除犬蛔虫的试验效果,采用云南当地苦楝皮,将20只京巴犬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5mL/kg)、中剂量组(15mL/kg)、高剂量组(25mL/kg)。以7d为1个投药周期,将炮制好的苦楝皮饲喂病犬,连续给药3个周期。通过采集粪便和实验室观察,计算出给药后虫卵转阴率,并确定最佳疗程及剂量。试验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苦楝皮对犬蛔虫都有驱除效力,但高剂量组综合效力最好,虫卵转阴率可以达到96.5%,且以7d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3周可以达到对犬蛔虫病的基本治愈。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云南特产白板南瓜籽,研磨成粉,选取自然感染涤虫实验猫15只(3只为对照),分为4个剂量组:超高剂量组(4 g/kg)、高剂量组(3 g/kg)、中剂量组(2 g/kg)、低剂量组(1 g/kg),以5 d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投喂2次,共10 d。采集粪便,虫卵计数并计算虫卵阳性率,观察治疗效果,确定最佳治疗量。同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4个剂量组(超高、高、中、低)投喂2次的第5、10天虫卵阳性率分别为9.7%、2.8%,15.8%、3.3%,24.3%、4.3%,56.6%、32.5%。表明南瓜籽具有较好的驱除绦虫效果,最佳剂量为2 g/kg,而且安全、高效、毒性低、药效长。  相似文献   

7.
选择四川省某养麝场内16只感染莫尼茨绦虫的林麝,分别采用吡喹酮片剂(25 mg/kg体重,用药1次)和芬苯咪唑粉剂(1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进行药物驱虫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其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测绦虫卵并进行虫卵计数,通过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评估其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在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吡喹酮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71%(6/7)、100%(7/7),而芬苯咪唑组的平均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4/9)、77.77%(7/9)。驱虫试验结果说明吡喹酮对林麝莫尼茨绦虫绦虫的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将12只(3只为对照)绦虫病患犬分为4组,前3组按高(3g/kg)、中(2譬/kg)、低(1g/kg)刺量投喂云南特产白板南瓜籽粉,第4组为对照组。采集患犬粪便收集虫卵,计算虫卵数比例,观察治疗效果,确定治疗的最佳使用量;以5d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投喂2次(共10d),收集数据,确定治疗的投喂最佳次数;同时也观察南瓜籽的药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投喂2次的3个(高、中、低)剂量组第5天、第10天的虫卵数比例平均为16.1%、3.3%,26.7%、8.9%,64.5%、46.4%。说明南瓜籽驱除绦虫的最佳剂量为2g/kg,并且安全、高效、低毒、药程长。  相似文献   

9.
筋骨七厘散对骨折犬血清Ca、P与AL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18~36月龄健康贵宾犬60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第2~6组实验犬做骨折(桡骨骨缺损)模型,其中,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不投用药物治疗),第3组为跛行镇痛散治疗组,第4组为低剂量(0.05 g/kg.bw)筋骨七厘散治疗组、第5组为中剂量(0.1 g/kg.bw)筋骨七厘散治疗组、第6组为高剂量(0.2 g/kg.bw)筋骨七厘散治疗组,每天投药1次,连续投药10 d。试验期间观察实验犬临床体征,且从试验第1天投药开始计算时间,分别在试验第7、14、21、28 d,检测实验犬血清钙(Ca)、无机磷(P)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犬骨愈合过程中,通过分别投用跛行镇痛散及低、中、高剂量筋骨七厘散后,两种中药复方均能显著提高骨折实验犬血清P含量与血清ALP活性,以及调节实验犬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血清Ca含量。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在投用筋骨七厘散0.1 g/kg.bw、0.2g/kg.bw试验组的影响效果最显著且组间无明显差异,且效果均明显优于跛行镇痛散与低剂量(0.05g/kg.bw)筋骨七厘散。结论:筋骨七厘散通过调节骨折实验犬血清Ca、P含量与ALP活性,发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接骨止痛之功,有效地促进实验犬骨愈合,且其疗效与投药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刺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按中医理论将几种中草药配伍,以1%、2%、3%和4%的质量比添加于基础饲料中作为试验组,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连续投喂24 d.在投喂期间的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天和第24天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酸性磷酸酶( ACP)与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结果表明:在24 d的饲养周期中,各试验组SOD、NOS、ACP与AKP的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为262.88 U/mL,1%和2%剂量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3%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NOS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为6.35 U/mL,2%剂量组的NOS活性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2%添加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为38.46 U/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投喂后第14天时AKP活性最高,为70.92 U/100 mL,3%和4%剂量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1%和2%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促使刺参相关的免疫酶活性增强,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评价了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病的驱虫疗效,为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依据。选用自然感染线虫、牛颚虱和皮蝇蛆的牦牛,采用粪检法和剖检法进行驱虫疗效试验。结果: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0. 1,0. 2,0. 3mg/kg剂量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 0%,95. 0%和100. 0%,减少率分别为91. 9%,98. 4%和100. 0%。0. 2,0. 3mg/kg剂量组对牦牛网尾线虫L1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 0%。0. 1mg/kg剂量组L1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 0%和95. 2%。0. 2,0. 3mg/kg剂量组原圆线虫L1转阴率分别为93. 3%,100. 0%,减少率分别为98. 3%,100. 0%。0. 1mg/kg剂量组L1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0. 0%,88. 5%。3个试验组对线虫成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0. 5%,97. 2%和99. 5%。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0. 3mg/kg剂量组给药后3d牛颚虱大部分死亡干瘪,第7d全部死亡干瘪,驱虫率均达100. 0%。0. 1mg/kg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杀虫效果次于上述剂量。0. 2mg/kg剂量组与IVM注射剂0. 2mg/kg体重剂量组驱虫效果无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对牦牛皮蝇蛆的驱净率、驱虫率均达100. 0%;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0. 4mg/kg剂量组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5. 0%和96. 4%~98. 3%。对牛颚虱和皮蝇蛆的驱杀效率均为100%。0. 5mg/kg剂量组对牦牛消化道线虫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 0%,对牛颚虱和皮蝇蛆的杀虫效果均达100%,对牛颚虱与牦牛体内消化道线虫持效期至少为28d。研究结果表明,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浇泼剂对牦牛线虫病、牛颚虱与牛皮蝇蛆病等主要寄生虫病的驱虫疗效高,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米尔贝肟对临床自然感染疥螨犬的治疗效果,选用自然感染疥螨犬65例,随机选择5条服用伊维菌素,另外60条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高剂量(2g/kg体重)、中剂量(1g/kg体重)、低剂量(0.5g/kg体重)的米尔贝肟。给药后2、14、28、42d和56d,刮取皮屑,检查螨虫和虫卵,同时观察临床症状。试验结束时米尔贝肟高剂量组、伊维菌素组的无螨虫犬的比例和螨虫的下降率均为100%,临床症状如红疹、结痂、过度角化等现象均消失,所有动物毛发都开始大范围重生;米尔贝肟中、低剂量组结果稍差。米尔贝肟按2g/kg体重剂量,每周1次,连续用药3周,给药对自然感染疥螨病犬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新型抗寄生虫药物多拉菌素注射剂对寄生于放牧牦牛草原革蜱的驱杀效果,选用自然感染草原革蜱的放牧牦牛,采用给药后定期检查蜱死亡与存活情况的方法,进行驱杀效果观察。结果:多拉菌素注射剂各试验组给药后7 d、14 d、21 d检查,0.1 mg/kg体重剂量试验组对寄生于牦牛的革蜱转阴率在75.0%-91.7%,第14 d最高(91.7%),第21 d最低(75.0%),杀虫率在80.5%-87.2%,第7 d最低(80.5%),第21 d最高(87.2%);0.2 mg/kg组转阴率在91.7%-100.0%,第7 d、14 d最高(100.0%),第21 d最低(91,7%),杀虫率在94.4%-100%,第7 d、14 d最高(100%),第21 d最低(94.4%),0.3 mg/kg组转阴率和杀虫率均为100%;药物对照伊维菌素0.2 mg/kg组转阴率在83.3%-100%,第7 d、14 d最高(100%),第21 d最低(83.3%),杀虫率在91.6%-100%,第7 d、14 d最高(100%),第21 d最低(91.6%),低于同剂量多拉菌素注射剂的转阴效果及杀虫效...  相似文献   

14.
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猪疥螨病猪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一次颈部皮下注射,连续观察28d。第1组:空白对照组,不给药;第2组:伊维菌素药物对照组,剂量为0.3mg/kg。BW;第3组:伊维菌素脂质高剂量组,剂量为0.3mg/kg。BW;第4组:伊维菌素脂质体低剂量组,剂量为0.075mg/kg。BW。结果给药后7d,第2、3组试验猪未查到活虫体,转阴率为100%,第4组试验猪只则有2头未转阴,虫体转阴率为87%;给药后14d,第3、4组试验虫体转阴率为100%;第2组试验猪有3头查到活幼螨,虫体转阴率为80%,于当天重复用药1次;给药后21、28d,第2、3、4组试验猪只检查未查到活虫体,虫体转阴率为100%。结论高、低剂量的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治愈率显著高于伊维菌素,伊维菌素脂质体具有用药剂量小、药效时间长和药物残留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对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解热效果,试验选75头患呼吸道疾病泌乳期的奶牛并分为5个组,分别为高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4.4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中剂量组(推荐剂量,氟尼辛葡甲胺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低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1.1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药物对照组(福乃达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和土霉素组(20 mg/kg·bw),每组15头奶牛。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分别记录奶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食欲、呼吸困难以及咳嗽情况,并依据评分表进行打分。结果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之间,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比土霉素组在降低动物直肠温度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P≤0.05)。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土霉素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降低更显著(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临床症状得分数值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略低于药物对照组。在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土霉素组和药物对照组对奶牛呼吸道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80.00%、73.33%、60.00%、53.33%和66.67%。结论:建议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奶牛高热时,给药方式为静脉给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2.2 mg/kg·bw,每日1次,连用5 d,并单次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20 mg/kg·bw,连用5 d。  相似文献   

16.
对各犬只肌注PHA,通过测定不同时期血清中补体C3,C4的浓度,以判定PHA对补体的影响作用。把PHA分成4个剂量组:低剂量组(0.05 mg/kg)、中剂量组(0.10 mg/kg)、高剂量组(0.20 mg/kg)和对照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的7 d、14 d对各组实验犬只进行采血分析,测定其血清中补体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PHA对犬只的补体系统刺激作用不同,其中中剂量组可以极大地提高机体的补体水平,并保持一定时间的高水平,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的驱虫效果与对牦牛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应用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牦牛150头,设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4、0.5和0.6 mg/kg体重剂量组和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按0.5mg/kg体重剂量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5 mg/kg对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7.8%;0.6 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4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83.0%,减少率为90.4%,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和88.9%。在冬季应用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按0.5 mg/kg体重剂量对牦牛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近期防治示范群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6.7%,虫卵减少率为97.7%;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3.3%和97.6%。远期防治效果达88.5%。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牦牛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5mg/kg剂量试验组给药后第1d牦牛体表的牛颚虱活力减弱;第3d牛颚虱大部分死亡干瘪,部分虫体处于麻痹状态,活力较差;第7d检查牛颚虱全部死亡干瘪,杀灭率达100%;0.4mg/kg剂量,第3、7d检查杀灭效果次于上述剂量。而未防治的对照组牦牛上述外寄生虫活力旺盛,感染情况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检查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头成年牦牛平均多增重或少减重5.76kg、幼年牛成活率平均提高2.5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低残留,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多拉菌素对鸡体内犬蛔虫幼虫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数据,现建立犬蛔虫幼虫感染2日龄的小鸡动物模型,将多拉菌素分别按高(300μg/kg)中(200μg/kg)低(100μg/kg)剂量作用于受感染的小鸡,并设置对照组。在给药后第1、2、3、4、5、6天剖检、分离小鸡肝、肺、肌肉、肾、心、脑等组织,用胃蛋白酶消化其组织并镜检计算减虫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结果,对比疗效。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300μg/kg)的多拉菌素减虫率为89.77%,中剂量组的减虫率为80.12%,低剂量组的减虫率为78.43%,高剂量(300μg/kg)的多拉菌素减虫效果显著,临床用药推荐以高剂量300μg/kg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将以黄芪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1%、2%、3%和4%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夭和第24天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投喂后24 d内,各试验组ACP、NOS与SOD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AKP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复方中草药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值为2.91 U/100 mL;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最高,值为137.08 U/mL;投喂后第24天时AKP活性最高,为3.05金氏单位/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复方中草药组的NOS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最高,值为10.76 U/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刺参免疫,建议其适宜添加量为2%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20.
应用爱普利注射剂,选择自然感染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的1.5岁放牧藏系绵羊100只,分别按0.1、0.2、0.3 mg/kg.b w剂量皮下注射给药,同时设伊维菌素注射剂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评价驱除放牧绵羊体内线虫与体外寄生虫的效果。结果显示:爱普利注射剂0.2、0.3 mg/kg剂量对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5.0%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98.4%和100.0%;网尾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和100.0%,减少率分别为96.1%和100.0%;对主要线虫虫卵(幼虫)的平均有效率分别达98.0%和100.0%;第7d对绵羊颚虱、足颚虱的转阴率、杀虫率均达100%;对羊蜱蝇的转阴率分别为90.0%和100.0%,杀虫率分别达92.3%和100%;均达到了高效。爱普利注射剂0.1 mg/kg剂量对线虫虫卵(幼虫)的转阴率、减少率及对体外寄生虫的杀虫率均次于0.2、0.3 mg/kg剂量组。对照药物伊维菌素注射剂0.2 mg/kg剂量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5.0%和97.8%;网尾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达10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5.0%和94.3%;第7d绵羊颚虱、足颚虱的转阴率、杀虫率均达100%;羊蜱蝇转阴率、杀虫率分别为80.0%和90%。阳性对照组线虫虫卵(幼虫)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3种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较给药前略有增加。绵羊皮下注射3个剂量爱普利注射剂,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试验证明爱普利注射剂3个剂量对藏系绵羊线虫虫卵(幼虫)、3种体外寄生虫均有效,其中0.2 mg/kg剂量驱除放牧绵羊线虫高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