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香万里,茶人一家.2007年11月18日,由湖州妙西民间自发举办的"纪念茶圣陆羽文体活动"又一次吸引了韩国茶人李根柱先生.5年前,遵韩国"茶星"崔圭用师遗命,首次赴妙西探访陆羽遗迹的李先生曾写下"茶道为修身至德"的感言,此后,崇仰茶圣陆羽的他与《茶经》诞生地湖州结下了跨国之缘.  相似文献   

2.
寇丹先生在《谈“主题茶艺”》一文中曾说“湖州熏豆茶”的茶艺表演解说词录音带在韩国被“拒绝播放” ,并批评这份解说词“从头到尾喋喋不休”。这篇文章先后刊登在《2 0 0 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江西《农业考古》2 0 0 1 2期 (题目改为《论“主题茶艺”)》、北京《中华茶人》2 0 0 1年第二期。其散布范围不可谓不广。请看原文 :“1999年 10月在韩国釜山召开第 6届中日韩茶道协会联合会议。中国台湾地区因不久前遭受强烈地震不能派出代表团 ,作为中国的茶艺 ,只有“湖州熏豆茶”演出。待演员上台时 ,才突然被告知我们的录音带因制…  相似文献   

3.
说“紫”     
说“紫”浙江湖州寇丹陆羽在《茶经》上说茶是紫者上,笋者上,故将阳羡,顾渚之茶名为“紫笋”,作贡茶。近年,不少学者在论及紫笋茶时,往往把紫色作为该茶的特征来描述。但笔者虽见紫笋茶芽确带紫红色,然在广东、福建、云南茶区所见,几乎所有茶芽稍肥壮者均带紫色,...  相似文献   

4.
彭一万 《农业考古》2015,(2):169-171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48期(2014年第5期),发表了竺济法先生的《"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是两种概念——兼答彭一万先生关于<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的地位毋庸置疑>的质疑》一文,看了又非质疑不可。竺先生认为"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是两种概念,这本身确实是竺先生所说"自己没搞清楚,如何让读者明白"了。"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不是两种概念,而是一种概念的前后部分。一条路,总有"起  相似文献   

5.
湖州和九江是与陆羽及其《茶经》深有渊源的两个产茶大市。在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走好"一带一路"、用好"一带一路"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两市携起手来,共同传承陆羽和茶文化的前提是大家都十分重视走好、用好"一带一路";其纽带是"一带一路"指引下的湖州、九江茶和茶文化组织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两市如何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茶文化研究,着力在弘扬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精髓上下功夫、求进展和"申报陆羽《茶经》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等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湖州与茶 湖州,即湖边之州,据说这是湖州得名的最初缘由。 然而,湖州的著名却不是因为其是湖边之州,而是因为茶,不仅仅因为湖州产好茶,远在唐代就出产名闻全国的贡茶——顾渚紫笋茶,更因为湖州培育出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人陆羽,陆羽在湖州生活了30多年,完成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或者说是开山之作——《茶经》,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等。  相似文献   

7.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术语,其意义一是体现"纯一"性,每次茶道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能感动今世的也许仅此一次;二是很多在茶会上碰到的朋友,很可能今生仅此一次,因此每次茶聚都是难得的缘分,应该格外珍重. 因写作《名人茶事》、《中华茶人诗描》(与钱时霖先生合著)两本茶书,笔者结交了海内外300多位茶人茶友,其中以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神交的居多,见面采访或茶聚的属少.17年来,这些茶人茶友不幸已有15位仙逝而去,其中9位未曾谋面,6人仅见一面,可见"一期一会"之语颇有哲理.  相似文献   

8.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3,(2):220-227
对陆羽在何地与写《茶经》 ,当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湖州 ,一说在余杭 ,我以湖州说为是 ,因此曾撰文《陆羽湖州写 (茶经 )考》 ,发表在《茶博览》1997年秋之卷上 (文章经过删节 )。同时 ,又以《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发表在《陆羽茶文化研究》1998年第 8期上 (全文刊登 )。这几年来 ,余杭说盛行 ,是否我的湖州说错了 ,我进行了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余杭说的多篇论文 ,又查找了一些有关史料 ,觉得我的湖州说并没有错 ,没有错就应表个态 ,于是我便写了《再论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 )》。一、两说争论的焦点这是由《余杭县志》的一段记载引发的。明…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7,(10)
<正>1.历史与现状"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是中国著名的茶都。杭州茶叶以绿茶为主,同时兼顾红茶,"一绿一红"相互辉映。西湖龙井茶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绿茶皇后"。历史上浙江产红茶比较罕见,但是洪坑红茶(建德)、九曲红梅(西湖区)曾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大奖。民国21年(1932)《农声》第154、155期合刊载林家齐《我国茶业问题》中记述:产于杭州、湖州、金华、严州者,总称为杭州茶,是包  相似文献   

10.
醍醐及其他     
阎莉 《农业考古》2006,(2):241-241
《茶经》中陆羽把茶比作醍醐。从字面上说它是乳制品,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这五味中的最者。在象征意义上说,佛教把醍醐代表佛法的开示,“醍醐灌顶”并非奶油浇头。陆羽认为茶与醍醐相等,湖州的寇丹先生在说明了它是乳制品后,理解为陆羽是在借用佛语,指的是精神象征;湖州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46(2013年第5期),报道了宁波"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的信息并刊登了有关文章。不久,研讨会文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于2014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拜读了竺济法先生编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获颇丰,获取了许多茶的知识。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首先,"海上茶路"的概念问题。海上茶叶之  相似文献   

12.
陆羽姓氏名字问题源于文献史料记载不一、理解不同。陆羽姓氏名字和来历的研究应以《陆文学自传》为依据。陆羽在《茶经》中说自己"远祖纳"(陆吴兴纳)、其祖籍应是吴兴(湖州)。由于陆羽移居吴兴,在《茶经》中认祖归宗,陆羽故乡竟陵(天门)和后来移居、长期生活并终老的第二故乡吴兴(湖州)两地亲情源远流长,茶文化事业的友好合作关系应更加亲密、紧密。  相似文献   

13.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19,(2):179-184
本文提出"茶都"之定义,简言之即为茶产业、茶文化代表人物、标志性茶事、茶文化经典集中之地。梳理了晋代至现代南京、湖州、杭州三地"茶都"的形成与兴衰。  相似文献   

14.
陈郑 《农业考古》2019,(2):189-191
一般认为,紫笋茶的名称是出自陆羽《茶经》,本文从"紫笋茶"这一名称存在的时间和紫笋茶实际有多个产地两方面入手,大胆推测"紫笋茶"是沿用了之前早已有的"紫笋茶"这一名称,是为兼顾常州、湖州两地这一共同产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董淑铎 《农业考古》2003,(2):197-198
茶圣陆羽自唐代上元初 ( 76 0年 )来湖州定居 ,至贞元末 ( 80 4年 )在湖州逝世 ,除中间有 1 0年曾移居江西洪州、上饶等地外 ,在湖州先后居住了 30多年 ,所以湖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湖州 ,不仅留下了他的茶事和文学业绩 ,特别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而且还留下了他的遗风和遗迹。他的故居青塘别业 ,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茶经》最后成书之所 ,在茶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目前的境况如何 ,更受到中外茶人的普遍关注。据历代《湖州府志》记载 :“陆羽别业 ,在青塘门外。”唐武德四年 ( 6 2 1年 )所筑的湖州府城 ,西北隅的城门就…  相似文献   

16.
陆羽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探索其生平,尤其是流寓湖州后的行迹,对深入研究陆羽及《茶经》不无裨益.杼山是湖州的一座名山,中唐时期,由于诗僧皎然、茶圣陆羽、书法大家颜真卿以及"江东名士"的聚集,杼山成为中华茶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发表的探讨宜兴紫砂起源的文章,常引用一句诗“紫泥新品泛春华”,作为立论的依据,甚至作为文章的标题。这句诗出自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全诗是这样的:“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湖州的!"不知到过多少次湖州的陈文华先生依然如是说.这句话是陈文华先生内心的真情吐露,同样精辟概括了前往湖州参加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茶界朋友的共同心声.在我看来,陈文华先生不是一位一般的朝圣者,而是一位特殊的朝圣者,因为他的朝圣之旅与其他朝圣者有太多的不同,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和个人烙印.  相似文献   

19.
"杼山"是"茶圣"陆羽曾客居过的妙喜寺的所在地,然而,学界对其究竟位于何处尚有分歧。本文通过对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的解读,参考《嘉泰吴兴志》,分析判定"杼山"在现今妙西镇宝积寺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20.
读罢凯亚先生在本刊18期《略论我国现代茶学在理论探索上的贫困现象》文,又接湖州内刊《陆羽茶文化研究》10期上罗家庆先生《茶事思辨》、《茶苑求真》二文。觉得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世纪茶文化传播和导向问题,提出了茶学理论探索中的一种要求。 凯亚先生指出近20年来,不少人对茶学的发掘、阐释、批判、继承上尚有许多不足;二是在我国茶叶生产和贸易上遇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在专业理论上出现异常的贫困与薄弱。他例举了15个方面的课题至今无人进行专门探索。相反,对许多古代茶事阐释上是各人各说。由此想到他在本刊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