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976年春少数猪场反映仔猪红痢菌苗效力不确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菌苗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菌苗剂量偏小,不足以使全部怀孕母猪产生充分的免疫力;以及菌苗包含的抗原不够全面;同时仔猪还存在一些其他疾病所造成的。2.在菌苗中加入了由仔猪红痢分离的 C 型魏氏梭菌,制成浓缩菌苗,增加了免疫剂量中的有效抗原含量。3.开始使用菌苗时,为了使怀孕母猪莸得可靠的免疫,而使仔猪得到保护,最好注射两次菌苗,每次5~10m1,在注射1~2胎后,连续产仔时,可注射一次菌苗,3~5ml。4.改进后的浓缩菌苗,在几个发生仔猪红痢的猪场使用,遏止了该病的发生,发病较重的猪场,已定为制度,按期注射菌苗。5.用羊猝狙和仔猪红痢分离的 C 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种类是否不同,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仔猪红痢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肠毒血症。据资料记载,凡母猪产仔发生红痢者,以后产仔多有红痢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患病仔猪几乎都发生在产后3天以内,排血样稀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病程短促,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病死率几乎100%,剖检可见小肠壁呈界线分明的深红色,肠内容物呈暗红色,坏死肠段荣膜下有小气泡。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本病的蔓延也逐渐扩大,根据我们抽样调查,沙田镇芳林村、民田村,八步镇三加讨、夏良村,1992年只有8户10窝106头仔猪发生红痢,全部死亡;1994年…  相似文献   

3.
仔猪红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北京地区发生仔猪红色稀便为主的腹泻,造成大量死亡。据调查,黑龙江、湖北等省也有类似疫病存在。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魏氏梭菌C型引起的肠毒血症。根据临床特点和养猪人的习称命名为“仔猪红痢”,并研制成功仔猪红痢菌苗。匈牙利、丹麦、美、英等国早已有此病报告。近年,尼日利亚人报告魏氏梭菌A型在幼龄仔猪和断奶猪引起严重腹泻性疾病。日本人报告魏氏梭菌C型与鞭虫混合感染,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养猪界对此应有足够认识。  相似文献   

4.
1.研究成功一种仔猪红痢菌苗,经试验室试验和实际使用证明菌苗安全,效力显著,已投入大量生产,供防疫使用。 2.注射菌苗的怀孕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抗毒素,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坚强的免疫。 3.怀孕母猪注射两次菌苗效力可靠,注射剂量第一次可用5~10ml,第二次用10ml,注射日期,第一次在分娩前一个月前后,第二次在分娩前半个月前后较为适宜。 4.注射一次菌苗如果剂量在10ml以上,时间在分娩前半个月前后,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注射剂量较小,注射日期又距分娩期太近,则将降低菌苗的效力。再加上少数怀孕母猪产生免疫的能力较差,仔猪就会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因此以注射两次为宜。 5.菌苗的使用剂量似嫌偏大,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1材料和方法"肠炎康泰"主要成分为白头翁、黄连、秦皮,为黄棕色至黄褐色的澄明液体。主治肠炎、菌毒性痢疾、血痢、仔猪黄白痢及各种动物顽固性腹泻。规格为10毫升/支,含量相当于原生药16克。由石家庄市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6.
仔猪红痢称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死亡,排出红色带血的稀便,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非常高。魏氏梭菌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如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均可以诱发本病。2011年6月份,随着气温升高,葫芦岛市郊某养猪场出现初生仔猪不具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的现象,笔者跟踪进行了诊断。经过解剖、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定,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7.
8.
仔猪红痢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因其主要发生于出生3天以内的仔猪,以排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本病以病程短,病死率高为特点。在环境卫生条件不良的猪场,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更大。1病原本病的主要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有荚膜,无鞭毛,不运动。当环境条件不良时可形成芽孢,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常宽于菌体,而使菌体呈现梭形,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4日,吉林省农安县某养殖场送来6日龄死亡仔猪2头。确诊为仔猪红痢,也称仔猪魏氏梭菌性下痢。现将病理剖检变化,细菌学检查,电镜负染、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动物回归试验作简要介绍,供广大临床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仔猪在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不均衡等因素的诱导下,会发生仔猪红痢。仔猪红痢也叫做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于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严重坏死性传染病。仔猪红痢、仔猪黄痢的诊断在临床症状上相似,难于区别。因此诊断时应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仔猪红痢的诊治谭意中(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411400)1996年4月中旬至7月底,我市金石乡金安、团田等地不断发生以初生仔猪排血色粪便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经我站调查诊断为仔猪红痢。1流行过程及发病情况首先发病的是4月11日金安村三组彭××家...  相似文献   

12.
本病为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排红色粪便(出血性下痢)、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本病流行很广。病原体是C型或A型魏氏梭菌,由其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发病。本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  相似文献   

13.
正仔猪红痢是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仔猪的肠毒血症,又称为仔猪梭菌性肠炎或者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的感染群体为仔猪,尤其是3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极高,发病仔猪以血便为主要症状。1流行病学仔猪红痢的感染目标主要是仔猪,大多为3日龄以内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极少见,无明显的的季节性、性别和品种性,一年四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仔猪黄痢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有时可高达100%,严重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为了开展仔猪黄痢病的研究,我们于1979年秋季产仔季节在上海市奉贤县进行了仔猪黄痢大肠杆菌菌型调查,初步摸清  相似文献   

15.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本病的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  相似文献   

16.
仔猪红痢是由魏氏梭菌感染而引发的仔猪的一种坏死性肠炎病,具有高度致死性,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根据病程的不同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感染猪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剖检以消化道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病程很短,死亡率接近100%;预防本病必须提高猪场的管理水平,科学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定期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本病发病急,病程短,临床往往来不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仔猪红痢称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死亡,排出红色带血的稀便,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非常高。魏氏梭菌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条件性致病菌,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如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均可以诱发本病。2011年6月份,随着气温升高,葫芦岛市郊某养猪场出现初生仔猪不具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的现象,笔者跟踪进行了诊断。经过解剖、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18.
仔猪红痢是近几年在北京市郊区发现的新病,1965年前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初在海淀和丰台两区发现,以后也相继见于朝阳、石景山区。此外,湖北省新洲县和阳新县种畜场及一些公社的猪场也发生本病。北京市畜牧兽医站1972年在北京市郊区调查仔猪红痢流行情况,据13个点的调查材料,13个点共产猪202窝,1,733头,死  相似文献   

19.
仔猪红痢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本病的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  相似文献   

20.
本病为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排红色粪便(出血性下痢)、肠粘膜坏死为其特征,本病流行很广。病原体是C型或A型魏氏梭菌,由其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发病。本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